《长江丛刊》:传承荆楚文脉

2019-11-14 13:10庄桂成
长江丛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江汉新文学刊物

■庄桂成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湖北文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文学鄂军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然而,在各地的文学评论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湖北的文学评论期刊的发展相对寂寞。但是,大约在八年前,我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刘诗伟兄,得知他接手办一本文学刊物,正在四处组稿。诗伟兄是一个有文学情怀的人,他的小说创作早已闻名于文坛,诗歌创作也卓有成绩,而且在商界也是驰骋多年,生活应该早已步入富足之列。但是,诗伟兄的文学情怀和梦想使他不畏艰难,点燃了创办文学刊物的热情。

我记得当时那本刊物名叫《都市小说·新文学视野》,诗伟兄带领他们杂志社的几位朋友,来到了江汉大学,在一间非常简陋的会议室里,与人文学院的教师侃侃而谈他的文学情怀。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组建有一个文学批评团队,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武汉地区作家作品的研究,与诗伟兄的文学情怀和梦想有许多相合之处,因此那次宾主相谈甚欢,诗伟兄也要求江汉大学的教师多向《都市小说·新文学视野》投稿。不久,我就组织团队成员以“文学中的人”为主题,写了一组笔谈文章,包括彭松乔的《商业化写作、“无名”状态与人的发展》、张贞的《现实主义文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人》、肖敏的《当代文学中的“人”与先锋作家的创作转型》,以及我的拙作《还原现实中的人》。当时,我们之所以组这样几篇文章,是因为我们认为,文学当然是而且也必须是反映现实的,但不能把描写人仅仅当作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和目的,文学应当以人为本反映人的各种需求。但是,钱谷融提出“文学是人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文学应当如何描写人、描写人的什么,或者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人,这些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话题。文章给诗伟兄后,很快得到回应,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这对我们批评团队的教师也是一个鼓励。

后来,《都市小说·新文学视野》恢复为过去的刊名《长江丛刊》,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之举。《长江丛刊》1979年创立,当时凝聚了一大批老作家、老编辑的心血,其本身就具有厚重而丰富的历史内涵。我们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也积极参与专栏建设,在上面发表了多篇文学批评论文,包括评论李修文的散文、评论李强的诗歌等文章。这么多年来,《长江丛刊》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它坚守以推出湖北文学批评家、评论湖北文学作品为主,同时兼顾全国其他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批评家。这种坚守湖北文学本位、传承荆楚文脉的立场,对于一份致力于扩大全国影响的刊物来说,办刊的过程会相对有些艰难。但是,假以时日,相信以诗伟兄为社长的《长江丛刊》的各位同仁,一定会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江汉新文学刊物
江汉英美术作品
江汉英美术作品
刊物贺词
江汉华
小报文学与新文学的论战
艺术百家 江汉英
迟到的文白交锋: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之生成
读者论坛等
论“言文互动”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意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