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玲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到现在,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成熟。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纲要》精神,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这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只有严重如精神分裂症那样的心理障碍才被我们称之为心理疾病,但实际上,心理疾病包括了所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不同程度的障碍有不同的表征。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患上的心理疾病既有严重也有不严重的,还有一些同学只是在成长中出现了一些心理困扰。也有可能因为忽视了轻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理素质、智力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实现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潜能。为此,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创造性培养等,以此让学生对自己的潜力与特长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实现自我发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目的展开,在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中,容易把心理健康课上成德育课,虽然二者有重叠的部分,但侧重点依然不同,这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课程内容在选择上也有偏重。根据《纲要》精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为学生普及心理调节方法,对心理异常现象有一定了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在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更多地涉及学习压力、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人际关系等内容,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要紧紧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在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后,课程在组织方面就相对较容易。课程在组织过程中遵循以下四个要求即可。
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课程效果实现最优?我们的教师如何选择与运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呢?
只有我们的课程目标是科学合理的,才能实现课程效果最优化。也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目标,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差异都很大,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
在确定各不同阶段课程的目标后,接下来就应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载体和具体化就是我们的课程内容,任何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常见的开展形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就常常包含在活动主题中。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还未实现统一,所以大多数学校会围绕一些主题活动来展开课程,而有的主题范围较广,教师可以先设计成一个大的活动主题,再依据大的活动主题划分为不同主题的小单元。
在课程的组织过程中,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认知感悟法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更好。
按照相关要求,学校应该建有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等场所,在组织课程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场地及资源,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即使课程的准备工作都已做好,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然有可能会遇到各种的问题。在我看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仅仅特指课堂教学活动,还包括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实施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
首先,在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其次,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的个体咨询辅导方式解决学生的一些个人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活动主要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难以针对解决个体问题,通过咨询辅导方式,能很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从课程目标、内容和组织以及课程的实施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以帮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