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霞
摘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但在受到外来思想影响时,一些人的三观逐渐产生偏差。针对以上现象进行研究,根据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特殊学生群体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增强民办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50—02
近年来,伴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的工作核心。同时,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精神原因发生的各类案例在民办院校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但是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虽然心理逐渐成熟,但是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还不能良好地化解,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引发各种心理冲突。
1.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是任何学生群体都逃脱不掉的问题,在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寝室关系问题。一部分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是自身问题,比如性格内向、害羞、自卑,缺乏交流技巧,再或者不愿与他人交流或害怕与人交流;还有一部分是时常感觉自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跟随,造成心中戒备不愿与他人交流,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1]
除人际交往外,学生不擅长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愿与他人敞开心扉进行坦诚的交流,逐渐形成自我封闭。学生逐渐陷入自卑或自负的恶性循环中,这是民办高校学生的一大特点。
2.自我认知问题
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为高考失利生,且民办高校的学费一般为公办高校的二到三倍,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因学业的挫折逐渐以悲观、负面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未来,轻视怀疑自己。再加上社会和家庭的不认同,更是加重了学生的不自信,使学生采取逃避现实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形成抑郁、偏执、强迫等个性。
进入高校后,学生往往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认为现实的大学与理想中相差甚远,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前途。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找到职业规划摆脱迷茫不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仍在悔恨自己的选择,无法从高考失利中走出来,导致学生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3.就业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民办高校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民办高校的分数线较低,生源质量差,再加上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导致社会对民办高校存在误解,认可度低。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等都没缺乏引导,更是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问题。[2]
二、民办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形成原因
民办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存在和其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导致连锁反应,既影响学生的精神健康与生命安全,又影响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才强国等战略的有效实施。
1.家庭贫困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据了解,75%以上的特殊学生群体主要由家庭因素造成。[3]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有了可以进入大学的机会,但是其中不乏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来自城镇困难家庭的学生,还有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多学生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经济原因而难以完成学业。
2.社会对民办高校存在歧视
即便民办高校拥有正规教学手续,但社会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仍存有偏见。一部分人认为民办高校教学就是花架子,空有其表毫无内在。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不认可民办学校学历,即便国家明文规定应一视同仁,但仍然无法改变社会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偏见与歧视。
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差生在进入民办高校后发生质的飞跃,变成人们眼中的三好学生。家长过高的希望与结果的令人失望,导致民办教学口碑大打折扣。[4]
3.学生个人因素
特殊学生的个人因素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自卑心理与依赖心理过强。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父母残疾或病故,出于自卑心理,学生不愿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反而隐藏真实情况;依赖心理一般来自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上缺乏自主性,学习中缺乏规划性,过分依赖家长和同学,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他们不会直面解决,相反会选择逃避甚至失去学习和生活的勇气,从而作出过激行为。
二是情绪控制不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和多次遭受挫折,而遇到挫折后他们又不善于从焦虑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反而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否定自己。
三是社会心理的缺失。这一部分学生大多诚信品质滑坡,感恩意识淡薄,对于已经承诺的事情不愿兑现,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栽培和养育之恩,不懂表达感谢,他们无法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源于其本身,在生活中也不会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不懂得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与技能。
三、加强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民办高校特殊群体人数众多,成因复杂,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区分处理。对于经济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资助渠道来解决;其他类型的学生则需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
1.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辅导员、思想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想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需整合三支队伍,才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5]
首先,应从知识上进行整合。言简意赅,心理辅导教师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同理,輔导员也应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这样才能拓展教育路径,使其更具有特色。其次,在教育方法上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将二者结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灌输一些思想政治内容,从而使交谈过程更有意义。
除此以外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不断鼓励学生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创造条件,迎难而上。
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健康良好的人文环境,民办高校必须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变社会认知,通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学会享受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其不但能够锻炼自己并且能够获得报酬。
教育学生不应以家庭情况分帮分派,同学之间应相互尊重友爱,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也应尊重他人的隐私,使特殊学生群体也能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关爱,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学生见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结语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心理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进一步探究的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但特殊学生群体存在着诸如自卑、焦虑的心理,所以在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结合心理教育,再结合良好的校园环境改变学生的心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华,雷红,陈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6(29):241—242.
[2]王雪莲.民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刘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朱素英.大学生特殊群体形成原因及教育引导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5):171—172.
[5]欧阳倩,曾鹏程,杨艳平,论民办高校学生特殊群体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企业家天地,2013(12):110—111.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