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妍
摘 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激发了许多新业态的发展,文旅融合将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院校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专业群组建的思路,并从四个方面对文旅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群;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旅游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具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热点,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是国家从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为了满足旅游业的改革要求,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紧跟产业发展进行改革。
1 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
旅游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全域旅游、鄉村振兴等战略的推进,旅游业迎来大发展。广西规划到2020年,接待旅游总人次达到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到1万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达到530万人次,国际旅游消费达到 24.5亿美元;旅游投资总额达到6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建设“壮美广西”,培育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巴马长寿养生休闲游、北部湾休闲度假游、中越边关跨国风情游精品线路。广西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机遇同时伴随着挑战,文旅融合要求实现多元文化的集聚、交汇和融合,伴随南宁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现代旅游人才的必须,行业需求的变化,对旅游人才培养规格和内涵提出了挑战;全域旅游时代,“互联网+”“旅游+”思维下,旅游业成为与当地环境、文化、社区民风、民众活动深度融合的复合型新业态,以及新时期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等,都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2 旅游管理专业群构建的思路
广西聚焦精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激发了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主题旅游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面对新形势,单个专业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及产业的发展,专业“抱团”发展已势在必行。但是,如何组建专业群则成为是否能激发专业群化学反应,实现1+1〉2,真正对接服务产业新发展的关键。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群集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三个专业优势,以“文旅融合”为重点,融通课程、强化核心能力、提升文化要素、复合时尚特色技能,对接产业高端,覆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实现对产业生态的多方位、全链条对接。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以旅行社、旅游景区为服务域,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以旅游酒店为服务域,商务英语的优势是学生的英语能力较强,适合涉外旅游及涉外酒店服务,其服务域主要以涉外旅游和涉外酒店为主,三个专业学科同源,基础课程可打通,技能课程可复合;学生就业岗位相近、可迁移复合,新兴旅游业态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实践教学资源可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共享度均可达85%。师资通用性高,基础课程师资可通用,专业师资可通用比例达65%。
3 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为使培育出的的旅游专业人才质量能够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无缝对接,必须要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3.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主动服务于南宁“区域性国际化都市”和“乡村振兴”建设,以文旅融合为重点,对接旅游新业态及产业高端,培养旅游文创、影视旅游策划、乡村旅游运营、民宿管家、定制旅游顾问、户外休闲领队、旅行社、景区、酒店、高尔夫俱乐部等服务与管理岗位文旅英才。
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进行模式创新,与万豪国际酒店集团、方特文化科技集团等合作建立“方特学院”“万豪学院”两个产教融合企业学院,成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行基于企业学院深度协同、校企高度融合的“项目学徒,校企导师,理实一体”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每个专业都聘用校企双带头人,每门核心课程都有校企双导师,企业全程参与学徒培养,参与学徒的课业、学业、就业与创业。
3.2 课程体系及课程资源建设
构建专业群共享课程体系,实行项目教学引领下的分层分类、融通共享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共享课程层(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层(专业必修课)、互选复合课程层(专业选修课),打通专业群基础、强化各专业核心培养、特色类课程实现自选复合。在体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和分流培养,并实现跨专业的技能互选复合,满足企业复合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依托“项目教学+信息化”改革,推进在线课程建设。开发旅游管理专业类教学资源库,配合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需要,开发基于能力本位的信息化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开发广西地域特色文化、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时尚旅游、茶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的线上线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和微课。
3.3 “三教”改革
立体式教材。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将教材从2D变3D,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源系统、教学管理平台、用户服务空间和互联网+资源库四个部分,有PC版和手机APP版两个版本,涵盖了专业主要面向的行业,印有“二维码”的教材成为学生标配,每个二维码直接链接着“资源库”共享平台;课本趋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学内容一步一图,学生“按图索骥”,获取知识点的能力极大提升。
信息化教法。依托学校教学云平台等资源,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融入教学资源库建设、视频直播点播、课堂教学监测、诊改数据服务等功能,汇聚师生课前、课中、课后各类教学、学习行为的过程数据,解决教学过程不透明、课外学习难互动等问题,实现课程教学信息实时采集、教学资源完全共享。
双师型教师。依托企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深入推进一师一企、一人一师共培计划,以合作项目或共建基地效益为纽带,共同承担项目任务,校企双师深度参与专业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紧密型的双师结构群体。
3.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南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桂作家具民族工艺传承人合作共建“桂作家具文化传习馆”,以桂作家具民族文化为内容,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建设融合民族文化作品赏析、技艺传承、制作体验、旅游文化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放,成为广西民俗文化展示与传承的窗口。
新建葡萄酒文化体验及酒水品鉴实训室,分为酒水实验室、葡萄酒品鉴室、酒窖和饮品研究室;改造升级茶艺实训室、休闲咖啡厅。为旅游专业群培养“懂时尚、亲服务、会管理”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葡萄酒文化体验、咖啡厅文化体验、调酒师和咖啡师资格培训。
与旅游全产业链合作。引企入校,在校内选拔一批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在课程建设中植入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体系等,为企业联合培养输出储备干部;建校于企,为在岗实习实训学生和员工进行培训,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多元合作,实现培训基地共享、培训课程共享、培训师资共享。
4 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这也是新的挑战。旅游类专业集群发展,优势互补,构建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X证书体系,为学生成长提供适宜的空间。将学生培养成文化底蕴深厚、技能技艺复合、视野理念与国际接轨、德技双馨的人才,满足文旅融合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