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英杰 孙超
摘 要: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的精确解答,是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本质联系,论述了高校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新概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的精确解答,指明了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
1 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的最首要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指出,要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简单理解,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培育人才。自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立什么样的德、如何立德,树什么样的人、怎样树人”的问题。其根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合格与否的标准或规格和要求则具体体现在“立德树人”上。
二是,“立德”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作用。高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立德”。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与学校整体工作统筹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
三是,“树人”在高校办学质量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基本要求。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最直接表现,是高校追求的永恒主题,既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需要,又是提升办学效益、增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和实现的程度,其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不是一个泛化、分化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具有明确指向的概念,这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2 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现实必然性
雷锋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不断强盛的希望所在。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完成好“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必须注重培育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统领“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从而使雷锋精神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融入到自身的政治信仰、学习工作、生活和修养之中,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才。
(1)雷锋精神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可以为大学生“三观”的培育提供宽广的践行平台。雷锋精神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持爱国主义信仰,注重实践、面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引导大学生摒弃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远离贪图享乐的思想,荡涤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引导青年摒弃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雷锋精神离不开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思辩能力、社會适应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保证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2)雷锋精神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诸多内容,而雷锋精神的弘扬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雷锋精神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这就为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探索的平台。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教育形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和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诉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实践活动,“用自己力量帮助别人、表达了自己同情心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修养、使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新人”,这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十分有益的。
(3)雷锋精神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全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要求。高校四大职能使其必然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排头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履行者和实践者。雷锋精神处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义,尽管雷锋精神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内在的契合性,可以说,雷锋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同时也为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借雷锋精神培育作为在大学生中培育价值观的载体,以雷锋和雷锋式先进人物表现出来的人类优良品德去影响大学生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3 雷锋精神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联系
雷锋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责任。把雷锋精神纳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内容,是高校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求的现实途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载体和特殊渠道,雷锋精神的培育和发扬,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又增加了新的牢固的堡垒。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二者有着本质的联系,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3.1 雷锋精神是髙校立德树人与时俱进要求的客观必然
任何事物都要与时俱进,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更应与时俱进。在高等教育受到“大众化、信息化、复杂化、多元化”影响之下,要求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也必须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时代的现实要求。然而,目前的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尚未完全体现“立德树人”的最高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尚停留在传统的“五门课”上,教育效果不明显。如此,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很难达成,“立德树人”的价值就会缺失。“这种被称为‘缺德的德育现状,延续下去的后果,必然导致学生全面发展要素的缺失,必然造成一批当下在校大学生会成为‘六有六缺的人,即:有智商但缺智慧;有知识但缺文化;有文化但缺教养;有欲望但缺理想:有目标但缺信仰;有青春但缺激情。”所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道德行为如何,是其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人生价值,更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而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及丰富道德价值内涵,体现出道德榜样的力量和价值取向,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想信念、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不容替代的、具体而生动的教育资源和现实载体,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适应新时代,“改变上述‘缺德现状,把雷锋精神作为基本主题和内容、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3.2 雷锋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引领时代的历史要求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三观”出现了扭曲,淡化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追求名利和所谓的自我实现。客观上反映了我们的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缺乏教育的针对性等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大力弘揚雷锋精神的迫切性。为此,高校必须大力突出“立德树人”,必须在立德树人中以雷锋精神为统领。就是说要在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中强化雷锋精神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深刻理会雷锋精神、努力实践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50多年来,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正能量”,作为以“人才培养、传承文明”为天然使命的高校,更应担负起立德树人、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完成好引领时代的历史性任务。
3.3 雷锋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坚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我国知识水平、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也是理想信念、道德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巩固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立志报效祖国,发展和强大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才智。
雷锋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先进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用雷锋精神指导他们的行动,实际上就是用雷锋精神本质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即是使大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必要手段,更是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实践过程,是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4 高校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以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充分体现了“把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大学生的灵魂放在首位”的时代要求。雷锋精神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1 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进一步体现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历史传承和深化发展。“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思想脉动的主旋律,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以国为重的集体主义,弘扬‘以民为先的奉献精神,坚定‘径渭分明的爱憎立场,强化‘自强不息的奋斗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念、文化精华的旗帜。”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把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民族精神在大学生中薪火相传、使大学生从中不断汲取爱国、敬业、奉献等“给养”,发奋成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不断丰富和拓展的重要方法。
4.2 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是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的需要
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其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德育体系的最核心要素,也是高校大德育体系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引领和指导,把雷锋精神贯穿于立德树人工作的始终,使得高校的大德育体系更加丰厚,内容更加详实,榜样更加鲜活,平台更加宽阔。可喜的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雷锋精神已被很多高校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尤其是通过学雷锋志愿者行动,锤炼了大学生乐于奉献,积极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有效扮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底色。对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雷锋精神不仅丰富了高校的大德育体系,而且在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社会等方面,更是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4.3 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雷锋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标杆。在立德树人工作中以雷锋精神作为引领,不仅可以培养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正确把握个人与集体等的关系,而且还能不断地升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大学生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等得到正确引导并使之不断完善;不仅可以培育大学生的优良学风,牢固树立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刻苦钻研精神,而且还能健全大学生的思想人格,帮助大学生寻获自我价值,养成良好学习、工作和行为方式,更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养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敢于争先的勇气。
总之,高校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是高校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C].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胡锦涛.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3]谭秀森.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51-54.
[4]邬大光.对高教质量的新年期待[N].中国教育报,2012-01-02.
[5]杨冉.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关峰.雷锋精神融入高校德育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