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辣不欢

2019-11-13 01:19:58程秋
中国新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辣味调味品口味

| 文·程秋

以辣闻名的川菜、湘菜等,如今已不仅是地方特色美食,还正在慢慢成为席卷全国的饮食文化。

北京出生的小王表示,自己对于辣的热爱真的是无法简单地用言语就能够表达的。小王说每次和朋友出去约饭都会选择川菜馆,甚至被朋友戏称为“假四川人”。虽然听着有些夸张,但是实际上像小王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吃辣,开始无辣不欢。

吃辣,慢慢变成国人现在的一种饮食习惯,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这么融入全国的饮食和文化中。

吃辣成为新风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吃辣一族”,三不五时地吃一顿辣食,和朋友相约到川菜馆子聊天,深夜点个麻辣烫当宵夜……吃辣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了平常事。

以辣闻名的川菜、湘菜等,如今已不仅是地方特色美食,还正在慢慢席卷全国,走进更多人的视线。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诸如水煮鱼、麻辣香锅、香辣小龙虾等“吃辣风潮”大行其道,尤其使勇于尝新的年轻人趋之若鹜。这与现在的流行文化中那种推崇刺激、快感的取向简直是“情投意合”,影响至今。

不论是海外学子们必不可少的老干妈,还是国内人气一直高涨的辣条、鸭脖、泡椒凤爪小零食,这些东西都少不了“辣”。身边人哪怕是不能吃辣的朋友,偶尔也会嘴馋,想吃点辣的寻找一下快感。

吃辣开始慢慢成为人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2010年对中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第一位是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其他依次为东北菜、湘菜、鲁菜及粤菜。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还有47.28%的人表示,每天至少吃一顿辣菜,23%的人两天吃一次,18.78%的人一周吃一次。

之后,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7年度美食消费报告》也有数据显示:在消费者的点餐依据中,首要因素是口味喜好达到32.7%,“麻辣”在口味喜好里排在第二受消费者欢迎的味道里,达到17.2%。

随着国内的人口流动,辛辣饮食文化的快速传播,国内人们传统印象上的“饮食清淡区”已越来越模糊,而原来出名的吃辣地区,却开始慢慢扩散开来,登上更多人的餐桌。

《中国食辣史》的作者曹雨认为,这种现代“城市辣味饮食文化”的出现,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食品的商业化使廉价调味品大量充斥市场,而辣椒为主要材料的重口味调料能覆盖质量不好的食材;二是旧有的饮食文化格局已经被打碎,新兴的城市市民阶级无法直接仿效旧贵族的饮食文化,从而使得饮食的阶级格局模糊而混乱,辣味菜肴得以打破旧有的成见而获得广泛的认可。其他原因还有中医对辣椒的认知、辣味饮食烹饪方法易于为无技术移民所学习,等等。

曹雨也再三强调,川菜等辣味料理平民化的特性,随着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和平民化取向,饮食文化往往由欠发达地区传入发达地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后,不少人选择开个小馆子来谋生。印度菜在英国、意大利菜和中餐在美国,都是这样流行起来的。不过,任何一种菜式在饮食分层结构中的地位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仅仅是出门外食,选择在家做饭的人,厨房里也少不了辣味调味料。《2018 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显示,辣味调味品占所有调味品的30.88%,其销售较以前相比,情况一路上升。

不只是国内,《2018 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全球吃辣人群达到25.24 亿人,辣椒全球交易额已经超过2873 亿元。辣味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流行趋势。

《2018 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同 时 显 示,2015年-2017年, 我国调味品销量从2534.6 万吨下降至2249.2 万吨,而销售额却一路上涨,从3052.09 亿元上涨至3826.37 亿元,这意味着和以前相比每单位调味品的单价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

辣椒带来的经济不可小觑

从主餐、零食、纯辣椒及相关调味制品等的销售情况来看,辣的饮食产业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餐方面,具有季节特色的火锅,一直是高人气的存在。不仅如此,具有简易火锅属性的麻辣烫、串串等,也在年轻群体市场中很受欢迎。数据显示,麻辣烫、串串店铺数量不断增加,线上外卖订单中,麻辣烫类也一直是热搜榜首。

零食方面,以辣条、泡椒凤爪等一类的小零食为主,这类零食几乎每个超市都有,而且销量也不算低。在淘宝等电商的销售,也拥有着很高的销售额。

辣椒和调味制品方面,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下饭食物之一。根据行业数据来看,目前我国辣酱市场规模达320 亿元,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仍在7%以上。按照这个增速,到2020年年底,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00亿元。

此外,由于电商的发展,辣椒制品也拓展了销售渠道,许多厂家选择在网上开店,开启了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的模式。另外,有关部门依靠电商的特性推广辣椒种植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脱贫。

辣饮食文化的火爆,意味着中国不仅是辣椒的消费大国,还是辣椒产出大国。但谁能想到,辣椒还是个舶来品呢?

哥伦布1492年的远航不仅发现了新大陆,也让辣椒走向世界,于16世纪晚期抵达中国。辣椒在中国的历史虽然只有区区400 多年,但是却在中国有了一席之地。

全球有2/3以上的国家种植辣椒,我国辣椒的种植面积约为2000 万亩,鲜椒产量近2800 万吨,实现产值270多亿元,同时每年还以9%的速度逐年增长。中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居世界首位。

不仅自给自足,我国的辣椒出口量也很惊人。我国辣椒出口的主要产品种类丰富,其中,日本、韩国、墨西哥是我国辣椒贸易的重要伙伴。辣椒的各种加工产品、综合利用型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比例也越来越高。

辣文化还在持续

中国调味品协会有关人士指出,作为辣系饮食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分支,辣酱作为当下调味品市场中的热门品类,正吸引着更多资本的目光,将来的整个辣酱市场也在朝着高端化、时尚化和多渠道化方向发展。

衡水餐饮老五牛肉汤创始人张书武表示,随着人口的流动和不同文化地域间人的交流,相应的菜系口味也跟着融合,其实不仅仅是辣,其他口味的菜品也在拓展自己的影响范围,这都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张书武还提醒道,辣其实分很多种,比如以四川为代表的麻辣,以湖南为代表的香辣等,不同的消费者喜欢的类型也不同,对于餐饮行业而言,还要把握好辣味食品的风向和消费者口味再引入辣系食品。从各个数据可以看出,餐饮类辣味主食和辣味休闲零食已经有了一定市场,但目前看来,还需要更全面地开拓三四线城市,进一步进行口味融合。只要喜欢辣的消费者存在,辣系食品会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这个产业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为了让消费者的享受达到极致,让辣系食品更规范化,有人建议可以把辣度标准化,这样可以将让人们科学吃辣、合理吃辣、健康吃辣,打造“辣出全球”的美食文化。

对于整个辣系产业的前景,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随着整个新生代人口红利的不断叠加,以及整个中国火锅产业持续火暴的大环境下,关于辣系产品,未来应该会持续走红。因为它既符合了整个中国的饮食新趋势,也符合了整个新生代对于饮食口感的需求以及诉求。”

辣饮食作为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存在,用户开始越来越追求产品个性化。青山资本认为,辣味细分品类的市场空间不少品类还没有很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品类品牌化或许是一个新的占领市场的机会。

猜你喜欢
辣味调味品口味
夏日爽辣多一缕温柔
美食(2023年6期)2023-06-12 05:32:07
新口味为什么会“第二杯半价”
《中国调味品》(月刊)
男子为孕妻准备100多道辣味菜
我是“调味品”
《中国调味品》
多种口味
口味换不停
口味重
德国研究发现一种意大利奶酪能有效中和辣味
食品界(2014年10期)2014-10-23 16: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