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欣 余蔷薇
2019年3月2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CSSCI(2019—2020)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概况”,《长江学术》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收录学科为中国文学。这是《长江学术》继进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A刊扩展版后的又一进展。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自主研发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遴选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对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总被引频次统计,每两年评选一次,精选收录了编辑出版规范、引用频次较高的500余种学术期刊和100余种学术集刊。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11月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该报告A刊分学科期刊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学术》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被收录在侧重综合期刊的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扩展版。该《报告》根据《A刊AMI评价指标体系》,对1291种期刊进行了评价,评出5种顶级期刊、56种权威期刊、519种核心期刊和711种扩展期刊,另有433种入库期刊。评价结果“划等不排序”。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文学院承办,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语言文学类学术季刊。2002年创刊,最初以集刊的形式出版,2005年取得正式刊号。
刊物以追求新世纪学术理想为己任,以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为重点,兼及相关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广纳世界各地精华,兼顾传统和现代,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力倡思想自由和学理发明,既重视理论,又强调实证,旨在学术的创新和拓展。
创刊以后,历任主编龙泉明、尚永亮、赵世举、方长安,社长刘礼堂、黄佐斌,副主编於可训、卢烈红、张箭飞等教授为刊物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历届编委会成员给予诸多有益指导;学院一批学者积极参与办刊,全院老师群策群力,《长江学术》获得了迅速发展。曾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文献目录和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期刊目录的收录期刊。
近年来,武汉大学加大了对学术期刊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文学院以“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名刊”为目标,大力加强《长江学术》的建设。根据期刊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2013年以来,在坚持原来的办刊宗旨和办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情况,在评估了期刊的生态环境之后,《长江学术》在办刊流程、栏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刊物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一是更加规范化。参照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行规格,进一步改版,完善外观、版式、体例等,与国际国内知名期刊接轨。开设“文学演讲录”“名家访谈录”,作为特色栏目加强建设,暂时取消了“博士论坛”“书评”等栏目。由热心期刊工作的教授、副教授担任责任编辑,同时不断探索完善匿名评审和专家开放评审相结合的审稿机制。
二是加强国际化。既坚持章黄学派的学术传统,同时也主张走国际化道路,在加强传统重点栏目建设的同时,开设了“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栏目,刊发海外名家名作或译稿,基本上每一期都刊发了境外重要学者的作品。2013年以来海外发文量占25%,比如2015年第1期海外名家发文量达40%,2018年第1期海外发文量近43%。曾刊发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著名教授伊维德、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高利克、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等名家稿件,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三是加大约稿力度。面向海内外,由责编广泛约稿,主要是向国内重点大学、重点研究机构的重要作者约稿。重要作者发表作品,既提升了刊物的信心,也带动了其他作者投稿。采取名家名作约稿制度后,名家名稿发文量大幅提升,从2013年第3期至2018年第4期,985、211重点高校,全国社科院系统等重要学术机构及海外学者发文量达到91.1%。例如台湾“中研院”院士黄一农、曾永义,以及谢冕、莫砺锋、丁帆等名家,都多次在《长江学术》发稿。
近年来《长江学术》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据良好,其中2014年转载14篇,全文转载率21.88%,在语言文学学科期刊中排名第6;2016年全文转载17篇,转载率超过30%,其中语言文学类文章15篇,转载率近27%,在语言文学学科期刊中排名第7。
四是加强交流推广。《长江学术》不断加强与海内外学术界、期刊界的交流,每年邀请期刊界知名学者、编辑前来作专题讲座。2018年举办了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邀请来自全国期刊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并为《长江学术》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宣传推广方面,传统的赠寄名单扩大至多家海外大学图书馆,不仅扩大了刊物的影响,也带动了境外学者的投稿积极性;校内赠阅扩大至相关学科院系的知名学者。同时尝试新媒体推广,完善网站建设,先后设立了微博、微信公众号。
五是规划未来发展。据专家分析,《长江学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就整体而言在国内公认度较高的期刊评价体系中表现尚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统计数据以及CNKI的统计数据对照,可以发现,虽然《长江学术》的被引情况表现尚可,但是与学科排名前列的期刊之间存在的差距依旧比较大。刊物将采取措施,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展。
不断提升影响力。由于文学学科的特殊性,诸如文献考据类的文章,缺少时效性与热点性因而很少被引用;而刊物有自己的学术宗旨,不能为了影响因子唯热点问题为中心,这就存在学科特殊性而导致的低引用率与在评价中心内必须提高影响因子的矛盾。这无疑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刊物将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和专家报告会、加大奖励力度等方式,加强业界对刊物的了解,扩大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长江学术》为学者办刊,存在极大的有利因素,但这种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合理调动。学者由于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其作为编辑的身份并未得到突显,少有以学者兼编辑的身份进行学术交流,学者自身的学术交流与作为编辑的学术交流之间形成某种断裂。学者的编辑意识尚需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发挥同仁办刊的优势。
大力提高稿件质量。虽然名家名作发文量不断提升,但进一步分析高影响力论文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对于《长江学术》来说,对期刊的数据提供了大量支撑的较好影响力的论文表现相对乏力。未来还需扩大高质量文章的比例,确保一定数量的一流专家文章,或学术前沿文章,或有学术争议的文章。鼓励责编向一流专家约稿、在学术会议上约稿;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预留版面集中发稿;扩大稿件的覆盖面,向海内外争取稿件;未来还可考虑刊发国外专家的英文文章。
努力建设名刊名栏。精心设置栏目,要有前沿性,关注重要学术点,构建自己的特色。结合教育部“名刊”“名栏”建设,整合国内外资源,组织学术争鸣,争取专家支持,建设一批重点栏目。重点栏目建设与一级重点学科建设、学术团队打造、中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采取优稿优酬的鼓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争取优质稿源。
“长江东逝水,水逝江长在。”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前院长、已故著名诗人余光中曾为《长江学术》题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达到“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名刊”的发展目标,《长江学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