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

2019-11-12 18:05方盼李丽娟吴莉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住院时间不良反应

方盼 李丽娟 吴莉华

【摘 要】 目的:观察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奶量摄入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奶量摄入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效果,提高喂养成效,干预方案可靠。

【关键词】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经口喂养;住院时间;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232-01  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足周、出生体重<2.5kg的活体婴儿,与足月婴儿相比,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未发育完全,吮吸及吞咽能力不足,经口喂养困难[1]。由于早产儿抵抗力较弱,管饲喂养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需尽快促进早产儿从经口喂养阶段过渡到完全喂养阶段[2]。本文通过观察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探析该方案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出生胎龄小于37足周,出生体重小于2.5kg,给予管饲喂养,Apgar评分≧8.5分。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疾病、先天畸形、循环衰竭等严重合并症者。该研究早产儿患者获知情权。按照数字表法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组间性别、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采用管饲喂养法。观察组接受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喂养给予5min口腔运动干预,于喂养前1h进行,持续8d;

1.2.1 口腔按摩 医护人员经专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戴无菌手套,保持早产儿平躺,在其清醒且平静状态下用手指按摩早产儿口腔部位,操作过程中关注早产儿的生命特征,若出现心动异常等不良反应,立刻停止按摩。具体操作如下:

脸颊部位:用手指同时刺激早产儿的脸颊内外部,手指在外部脸颊划C字至早产儿耳垂位置返回,左右脸颊各重复两次。唇部:将手指放置早产儿口唇外部,从口唇一段至另一端,动作轻柔,以伸展其口唇外部皮肤,重复两次。牙龈部位:手指放置早产儿牙龈外围,绕外围轻按牙龈外部两周。舌部:将手指放置舌苔部位,轻按上颚约3s,反转手指轻按舌苔3s,重复两次。

1.2.2 吮吸训练 在喂养前,将无孔安抚奶嘴放进早产儿口中,微微颤动诱导早产儿进行吮吸,持续5min,一天一次。通过吮吸无孔奶头,提高早产儿的吮吸能力,使其吮吸、吞咽功能趋于协调。在早产儿的喂奶过程中,医护人员以适当的力度支撑早产儿的下巴、脸颊及下颌部位,使早产儿的下颌骨处于稳定状态,维护其最佳吮吸状态。

1.2.3 吞咽训练 对于吞咽能力不足的早产儿,医护人员可选用无菌棉签作为负重工具,轻轻向下按压早产儿的舌中部,每秒按压1~2次,持续10次按压后可停顿10s,进入下一循环,重复两次。对于具备有效吞咽反射的早产儿,医护人员可用无菌棉签浸沾少量奶液,在对早产儿实施吞咽训练时,奶液可随动作流入早产儿咽部,促进其吞咽能力的提升。每天训练3次,以早、中、晚时间段为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后两组早产儿的奶量摄入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等指标并记录,将记录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早产儿案例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0.05表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干预后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各项指标,观察组的奶量摄入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大脑普遍未发育完全,神经反射功能不完善,出现吮吸-吞咽功能障碍是常见现象,目前,对口腔运动能力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通常采用管饲喂养的方式。管饲喂养虽然可以提供给早产儿良好的营养供给,但缺少对消化道或消化系统局部的正常刺激,易引起多种并发症[3]。另外,井口喂养困难会对母乳喂养能力及预后造成影响,而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早产儿口腔、牙龈、舌部等部位进行按摩,影响早产儿口咽部生理学机制,刺激早产儿建立口腔运动反射能力,对经口喂养产生有效作用[4]。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需实施无菌化操作,避免病菌对早产儿造成影响。

经研究发现,接受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的观察组在经口喂养时,奶量摄入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方案中采用的口腔按摩、吮吸训练、吞咽训练等行为,可以有效刺激早产儿口腔吮吸-吞咽反射的形成,帮助早产儿建立正常的吮吸-吞咽模式,改善其口腔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效果,提高喂养成效,干预方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萍,王建平,曹雪宏,等.不同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372.

[2] 田旭,易莉娟,曾子,等.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04-811.

[3] 司徒妙琼,李智英,谢巧庆,等.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3):36-39.

[4] 王正新,孫娟,董梅花,等.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3):1168-1170.

猜你喜欢
住院时间不良反应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腹腔镜与胃镜结合用于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