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函
[摘 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全方位地强调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人的和谐最基本、最基础的条件是心理的和谐。和谐心理的内涵包括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关系中的心理和谐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和谐三个方面。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必须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心理学方法与传统思想工作方法的积极融合能够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在诸多心理学方法中,情绪宣泄或心理疏导的方法,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往往能够产生直接的或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键词]和谐社会;心理和谐状态;情绪宣泄
引 言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基本内容,因为无论是社会和谐、单位和谐还是家庭和谐,其基础都是人自身的和谐,而人的和谐根本上体现在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重视和加强人的心理疏導工作。实践中人们用于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心理和谐的需要为出发点讨论情绪宣泄在心理疏导中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和谐是影响人活动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实现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一种关系状态。它首先表现为参与心理过程诸要素之间关系上的协调性;其次是为人处世或行为方式的科学性、理智性和平稳性;三是情绪情感上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即在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乐观、振作、愉悦的情绪体验;四是能够及时化解心理矛盾和冲突,能把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五是能够保持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和谐。
一、心理和谐论述
从内涵上看,心理和谐包括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关系中的心理和谐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和谐三个方面。
(一)个体内部的心理和谐
这是指构成心理内部的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的关系状态。人的心理是由情感、意志、个性、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知习惯、行为方式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个心理要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彼此制约、互相影响,共同反映客观事物,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客观事物的影响或制约。人的心理世界是一个十分复杂多变的体系,因此时而出现内部心理不和谐现象是正常的、不足为奇的,原因主要有三。
1.内部心理各要素都具有各自相对独特的属性。总地看来,在人的内部心理子系统中,认知属于灵活善变、相对活跃的因素,意志属于最不“合群”的、独立性自主性最强的力量,个性则属于最为稳定的因素,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对其属性的最好刻画。个性按照“一贯如此”的原则行事,难免与活跃多变的认知,相对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变化的情感发生“隔阂”。
2.人的心理活动经常涉及两个领域——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关系,本能的需要和要求常常与人的理智或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人们的心灵痛苦大都源于这种不一致或冲突。
3.内部心理和谐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成心理的各个要素由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和相互关系状态。
心理的不和谐经常表现在心理调整或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种不和谐过程长短不一、表现各异。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正是因为不和谐的客观性、现实性特征,才要求我们通过心理疏导等科学的工作方式帮助人们不断地学习、调整和修养,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交往过程保持相对和谐的状态。
内部心理和谐的人,其理智和情绪情感通常是相对一致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善于自我理喻,用理智调节情感,做到以理驭情,情理合一。内部心理和谐的人,其情感和意志通常也是一致的,当二者发生矛盾时,通过意志的作用,实现“目的”“计划”对情感的约束,用忍耐和坚持来警示自我,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数情况下能够实现自己的预期和目标。内部心理和谐的人,其主导心境是愉快的,他们心胸开阔,看事物辩证乐观,经常获得幸福、轻松和快乐的人生体验。内部心理和谐的人,其人格是正常的,构成人格的各结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一致的和高效的。正如季羡林先生对 “人自身的和谐”所解释的那样:“抑制贪欲,处变不惊,排除杂念,做到‘良知‘良能”。
(二)人—事关系中的心理和谐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非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个体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情绪及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例如,面对挫折,以积极的认知、良好的心态应对的人,他会越挫越勇,会更加坚韧不拔,于是不断取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升华。而消极悲观的认知,则使人们心灰意冷,自卑消沉。一个人在认知上承认某种事物,就会在情感上喜欢它,并能通过意志上的努力有目的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其与该事物的要求相吻合,同时在心态上也会主动调整,积极配合,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充分发挥,于是就更加容易成功、成长和发展。
人生面对的事物有好坏之分。好事能使人们精神轻松快乐,心理上和谐舒适,当然也有乐极生悲的个别情形。在人、事关系中心理和谐的人,他们不仅面对好事时具有欢愉之情,处理事情恰到好处,即使是遭遇到“坏事”,他们也能妥善解决并努力缩短处理过程。不可否认,在负性事件发生时,心理和谐的人也会感到相应程度的痛苦或遗憾,但在主动自我心理调节和别人的帮助支持下,能够避免情绪的过犹或不及,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做到看得准,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坦然对待。
(三)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和谐
指人与人交流和相处时表现出的默契和融洽状态,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心理上的关系,在内涵上包括人际需要、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以及人际行为等种种心理因素。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在社会关系各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关系是客观的,通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人的主观努力而加以改变。正因为如此,处于同样的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同学关系、朋友亲戚关系中的人们,不同的个体往往对之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不同的交往后果。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人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矛盾、冲突不断,周围人感到别扭,他自己也觉得痛苦。一些人的成长或发展受阻,一般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水平问题所制,大都是因为不良人际关系贻误了自己的前途。
三、构建心理和谐的方法
实现个体内部的、人—事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谐,传统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心理学方法与技巧都可以有所作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产生更加相辅相成、互为推进的作用。和谐的心理总是由良好的心态相伴随。所谓心态,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交往等现实生活过程中伴随的情绪和态度之综合状态。不少人在各种不良情绪的侵挠面前感到无可奈何,原因是来自本能的情绪具有极大的原动力和冲动性。关于这种现象,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斯是这样描述的:“众神之王朱庇特赋于人的激情远远多于理智。他派遣了两大暴君——愤怒及欲望,与理性对抗。势单力薄的理性怎能抗衡这样的联合阵营。放眼蕓芸众生,结果一目了然。理性拼命挣扎,声嘶力竭,鼓吹有关美德的老生长谈,两个暴君就是不买账,愈加嚣张跋扈”。无数的事实和无数人的切身感受证明,试图用理智和顽强的意志去直接战胜不良情绪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宣泄或称疏导却可以达到人们不曾想到的效果。
(一)语言宣泄法
在环境和对象都适宜时,语言宣泄应是很方便的方法。你无故受到伤害,找对方有理有节地说明情况,理论一番,在真理、真相面前,对方会认识到错误或感到羞悔,这样你怒气就会被排解。语言宣泄的目的是澄清事实真相,宣泄不良情绪,一般情况下,做出见好就收的选择是明智的,得理不让人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很有可能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要做到就事论事,过后就忘掉它,不可以将不愉快牢记在心,耿耿于怀。
(二)巧用“象征化”
象征化是人们有意识地让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作用于无关对象,以达到情绪疏泄目的的行为现象。这种行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某人跟妻子吵架,却将巴掌打向儿子的屁股,这是把儿子象征为“老婆”给打了;有人把并不曾惹其生气的饭桌掀翻、东西摔坏,这同样是其怒气转移的一种形式。大街上,经常看到人们为了一点小事说吵就吵,说骂就骂。汽车上谁挤了谁一下,人群里谁踩了谁一脚,餐馆里谁多看了自己的女人一眼,网吧里谁在旁边哼哼了两句等鸡毛蒜皮之类,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斗殴。事实上,他们也许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在别处储积了不良情绪在此地借机予以发泄罢了,就像一个气球被针刺了,所有的气都会一下子撒出来,发泄完了,当事人就又可以谨慎小心地忍一段了。我们并不看好社会上的这类象征化行为,原因是他们都是缺乏理智的或仅受情绪所支配的冲动性行为,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疏泄的作用,而由此导致的负面影响也许更大。只有那些在意识控制下、有目的、与理智相伴的象征化才会产生积极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效果。
(三)呐喊
受到委屈、感到悲痛或心情忧郁,呐喊的效果既明显又快捷。据说日本有个很具规模的呐喊节。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全国各地的参赛者或观众云集于大山深处,有组织地按规则和程序呐喊。举办呐喊节,旨在引导人们认识和体验呐喊的心理调适作用,鼓励大家在需要时去身体力行。正是人们通过呐喊而受益,呐喊节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积极参与。
(四)倾诉
积聚于心底的委屈、悲伤、恨怨等不良情绪,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去倾诉,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是这样做的。对于一个性格外向的人,如果导致不良情绪的事件无伤大雅,无须保密,倾诉并不困难。假若挫折涉及个人隐私,或个体性格内向,是交往或表达困难的人,让其顺利地找人倾诉并非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门诊应该是一个好去处,此外还有很多条件和情境可供人们作为倾诉的对象,只要对方能够接纳你、理解你,有耐心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你保密,你的倾诉就能使自己的身心受益。
结 语
必须强调,情绪宣泄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如恸哭一场、听听音乐、练练书法、跳舞唱歌、情境转移等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努力工作、体育锻炼、积极的人际交往、适度的抱怨等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参考文献:
[1]李伟.油田企业员工和谐心理评价体系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2]项菲,张智艳.浅谈基层官兵和谐心理的培育[J].学理论,2013(21):387-388.
[3]郑守林.构建员工健康和谐心理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J].中外企业文化,201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