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存峰
2018年10月21日至26日,我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暨北师大“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之后又进行了线上学习一百天,完成两千字的学习心得并上传。在这次研修与学习过程中,聆听大师教诲,引领生命航程,使我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有了如下的一些收获与认识。
通过这次学习,首先我获得了一些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比如学习《学记·礼记》,我知道了好老师具备的两个特点:一是温故,二是知新。“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自己要努力学做人师。李凯教授的讲座简直是文学与书法的盛宴。“一点一画是对书道千秋的追寻,一提一按是对文人逸气的致敬。”听了郭教授的报告,我明白了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国学。他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发出了“你们再不动手抄,就不会写中国字”的呐喊,铿锵之声,振聋发聩,绕梁不绝。提出不要轻易否定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儒家文化是“存心”,教育人学做好人;道家文化是“修心”,崇尚修炼人;佛家文化是“明心”,教人做明白人。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懂得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自由成长,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发挥师者的引导作用。学习辛意云教授的《儒家思想与为师之道》,懂得要学为人师,做老师是最大的修行,超越功利。过充实的人生、独特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无私”是生命中最甜美的滋味。学习苏士澍教授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才明白写字与做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老师首先要自己写好字,然后方可教育学生写好中国字。我还知道了汉字简化也有简化的好处,并且是从中华民国蒋总统、于右任老先生开始的。尤其是在讲到“书法进课堂”一节时,充分肯定了我们潍坊市潍城区学校“每天15分钟书法习字课”的做法,幸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除了博学,我还强烈感受到了教授们的以身作则、敬业奉献精神。辛意云老师,已是七十岁高龄之人,仍旧热情似火,表情丰富,动作多样,板书漂亮。一节课下来,要有数个黑板的板书。李凯教授,刚开始讲课时,神采飞扬,潇洒飘逸,但讲到最后,他有些力不能支,脸上现出疲惫的神色,头发也有些凌乱,偶尔要用手背擦一下两鬓的汗水,声音也有些嘶哑。说实话,让我看着有些心疼。但他依然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在尽最大努力讲解着。郭齐家老师在讲《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学国学》一节时,感觉到他整堂课都眼睛湿润,尤其是讲到以前一些国之乱象时,他满腔忧愤,慷慨陈词。我不由地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最近这些年,实事求是地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忘战必危,“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丧失、丢掉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一棵大树被连根刨起,就等于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国家没有了根基、文化认同和文明发展史。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当然,这次研修感触最深的,就是教授们身体力行,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已经自觉投入到拯救传统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播国学经典的实践行动中。我才知道在这方面,我们的专家教授们早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开启民智等基础性、托底的工作,他们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早已经作为先锋,向前行走了很远很远。看到教授们的殚精竭虑、奔走呼号,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一定不会丢,我们的传统文化必将会强势回归,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
通过这一次“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培训活动,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在航天科技、深海探测、卫星导弹等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但是,面对着人类永恒的一些困惑,我们的思考、答案可能还远远不能超越前人。好多问题,都需要从前人那里寻求答案。比如说关于可再生资源等话题,古人早有许多类似论述“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比如关于善学者与厌学孩子对待老师和学习的不同态度,古人也有论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等。好多好多的追问,古人都早已经做了思考,并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绝妙答案。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一线校长、老师们,一定要懂得国家的战略决策部署,一定不要辜负了国家、民族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虽然这一次研修可能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这项关乎民族文化命运的重要工程可能才刚刚开启。“要让教育者先接受教育”,我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牢记国家的嘱托,对得起创造了灿烂文明的老祖宗。再从一个视频、一句格言学起,然后把我们的学习心得、经典内容,向我们的孩子们倾心相授。还要深入社区、农村,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做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让宝贵的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光照我们文明的历史长河,继续为我们国家和民族保驾护航,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