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小众手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2019-11-11 03:51王炜
工业设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王炜

关键词:创新创业;小众手工文化;文化创意产品;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创新环境的改变,职能分工的细化,个性意识的觉醒,小众需求产品诸如:艺术品、奢侈品、收藏品、文创产品等,逐渐成为消费的新潮流。其中手工文创产品因其创意新颖、时尚个性、手工制造等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这种“私人订制”的手工文创产品,满足了广大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全新驱动力。延伸到教育领域,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专业能力好,而且还要创业能力强,特别是对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设计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很多在校大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业实践当中。在小众手工文创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本文就产品设计专业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1小众手工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以网络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后工业时代,产品面貌日益趋同僵化,缺乏活力。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则逐渐成为时代的需求。消费市场不再是主流、热门产品的天下,一些小众的、个性化的需求,将被重视,并得到满足。小众化产品不同于大规模生产出来“标品”,那些常见的、毫无创意和个性可言的产品是无法让小众消费者提起兴趣的,往往是“定制款”“限量版”“纯手工制造”这样的词汇,更加适合小众消费者的胃口。现代年轻人,特别是00后,乐于将自己定义为“开放、独立、多元的—代”,他们引领时尚,拒绝爆款,不爱跟风。

就文创产品而言,许多独立设计师与设计机构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如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胶带、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南京博物院的金兽橡皮擦、美国的LEXON、Kikkerland、英国的HAY、意大利的Alessi等众多优秀文创产品,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小众文化。据调查,在五花八门的文创产品之中,那些产量少,设计新颖的手工产品,在年轻族群中有很高的热度。

2创新创业背景下小众《文化创意产品没计》課程改革的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近几年发展迅猛,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创客恰好可以抓住手工文创产品这一热点,结合本专业与所学的课程,开发一些非量产小众性的手工文创产品,如佩戴的小饰品、手机壳、钥匙扣、口红、3D打印相片、创意布偶、烟灰缸、拼豆豆、精油皂等小物品,进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不同爱好的人聚集成一个个小群体,这些人群可以独享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乐趣。在大学校园里,各个社团、圈子异常活跃。这种小圈子虽然不能够成长为大众市场,但是其一旦成为销售对象,便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容易打造大学生创客自己品牌的粉丝群。

在动辄数万人的大学城里,有了眼界开阔,追求设计感与品质感,追求“文艺”的广大消费人群,大学生创客们早已蠢蠢欲动,如何利用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礼品服务成为摆在他们眼前的一个问题。仅仅依靠一个一个独立的创客去摸索,去尝试,肯定有难度。我们知道传统产品开发制作流程复杂,需要资金、技术、场地的支持,大学生要想实现创意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创客如果要想在校园里创业成功,只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高校提供一定的支持,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现在很多高校建设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这都是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通过高校的软硬件支持和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减轻大学生创客的创业压力,辅助大学生在校进行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灵活运用本专业技术知识,把富有创意的想法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3创新创业背景下小众手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改革方式

3.1革新教学模式

首先,应该以优化、丰富课程内容设置为前提条件,改变以前的“实题虚做”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要立足创新创业的宏观背景,紧扣设计能力和创业素质这一中心,在上专业课的同时,适当设置创业教育内容,让学生一边关注潜在消费人群,一边设计定制产品。采取“任务型驱动教学法”授课,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和意识的普及,使大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兴趣,转变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深化大学生的创业认知。

其次,多门课程之间相互协同,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要求设计专业的学生去与广告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同学组队,在完成订制产品的过程中,共同去市场调研、分析资料,一起钻研设计技巧。跨专业、跨学科创业合作,可以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设计专业的学生受项目驱动,必须去自主学习领会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创新创业学等多门课程知识,同时还要虚心的向团队其他成员学习非本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创业训练,完成课程作业。这种组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多领域知识的融合,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学生对创意产品的材料、材质、手工制作技术的学习环节。把材料语义、手工制作技术、制作设备运用等引入文创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构思和画图的同时就考虑到以后将设计稿做成实物时将要面临的一切问题。学生在确定大致设计方向以后,便可以自由的去收集各种稀奇古怪的材料,再把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碎布、金属、陶土、塑料等材料进行艺术化加工,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文创产品。这种尝试有助于学生走出传统模式的思维束缚,运用新颖而独特的造型语言进行艺术表现。小众产品的特性是个性和感性的交融,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对产品本身的诉求上,更关注产品的手工味道,材质感受和制作技术。通过课程对小众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设计规律、设计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抓准小众文创产品的“手工制造”这一亮点,实现目标人群和产品的共鸣。在教学中强调这种手工定制的独特,可以满足小众消费者情感上的交流。同时,这种研究式的教学,有助于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技能和探索能力的获取。

3.2建设高质量教师团队

设计专业大学生设计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的设计类教师,而且也需要专业的创业类教师,特别是既有真才实学又富实战经验的教师。目前各个高校中,这种“双师双能”型教师还存在一定的缺口。解决的办法是学校、学院对创业实践课程的支持与统筹,主要是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校外创业专家为辅,两者共同参与完成教学。校外创业专家可以采取顾问制,邀请一些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来学校进行和大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或者开展讲座,对于大学生现在创业面临的困惑给予建议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尝试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此外,还要善于使用校友资源,请创业成功的学长回校参与辅助教学。高校还要引入创新创学方向的导师,为全校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财税、法律、工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或指导。从长远来看,高校需要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开阔教师眼界,为教师提供创业教育学习平台,鼓励教师从事创业活动,多培养优秀的“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反哺创业教学。

3.3工作制式培养模式

以往教学侧重理论学习,是“创意理论型”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虚拟创意思维,学生所学内容易脱离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专业课学习一般都是在教室和实验室中进行的,忽视了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具备多种教学设备和开阔空间的专业工作室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孵化场地。在固定的教学工作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师生在实践中教与学,打破了艺术教学固有的教育模式与专业结构,更加凸显师生的主体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利用工作室的印刷设备、3D打印设备、缝纫机、打磨机等各种资源条件进行创作,校内教师对制作技术、设计创意、材料材质进行现场指导,校外专家利用网络对市场调研、目标人群分析、开店技巧、销售、服务等进行远程指导。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课室授课和管理方式,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要有相对自主的管理方式。将这些工作室聚集起来,提供良好的公共协作与讨论空间,很容易营造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自行组建团队,根据作业内容划分工作任务,然后申请所使用的设备和作业空间,最后合作完成项目。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能更好地因势利导,符合当前教育向跨学科方面整合创新的需要。当学生的作品品质和数量达到一定的水准时,通过校内创意市集活动,学生组织、校内社团推文进行品牌推广展示与销售,建立校园品牌。开办淘宝店铺与微店,入驻原创设计网站注册商家,参与论坛发帖,转载,积累点击量、关注量、转载量,打造品牌知名度。创业意愿比较大,前期运营比较好的团队,将由教师辅导转为高校的大创课题,继续从事创业实践活动。

4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国家大量投入和政策支持,旨在高校培养优质创新创业人才。本文探讨在《文化创新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合理的利用多元化的建设条件有意识的阶段化引导、辅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设计能力培养与创业能力培养相互融合,努力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能促进其未来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浅谈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及保护对策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试析文化创意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