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宣讲视角下国家资助政策普及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11 12:20李娜邓新玉谢红武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

李娜 邓新玉 谢红武

摘 要:为贯彻党的十九精神,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天津商业大学学子开展为期10天的“筑梦新时代,奋斗新征程”全国大学生长治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调研团队通过下乡入户宣讲、座谈会宣讲以及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面对面、小规模、互动式的资助政策宣讲。基于此背景,本次研究分析了在贫困地区的国家资助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现状、实地调研总结对目前资助政策宣讲下乡行的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以实现教育脱贫。

关键词:国家资助;政策宣讲;下乡行;教育脱贫;精准资助

1 调研背景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并向社会郑重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家庭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并不是特别了解,甚至极少数家庭尚不知晓,以至于他们未能充分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即便能够入学,但仍有许多贫困家庭难以负担不断增长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2 调研目的

基于以上背景,天津商业大学组建了政策调研宣讲团深入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宣讲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从教育扶贫的角度助力脱贫攻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安心入学,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怀。

此次宣讲,调研宣讲团听取贫困家庭学生心声,以“奖助贷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体系为重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进行多样化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讲,解答他们在资助政策、大学规划等方面存在的忧虑和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促进精准资助、精准帮扶。

3 调研对象、地点

8月2日至8月10日,调研宣深入长治市壶关县百尺镇百佛图村和东柏林村等升学率相对较高且贫困户较多的村落,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讲。

4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入户访谈法、宣传讲解法。

5 调研过程与分析

1)前期准备。首先,宣讲团制定了宣讲策划、制作宣传材料、设计发放“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知晓度”调研问卷。此次调查一共发放148份问卷,回收130份,有效率为89.04%,通过数据分析,初步得到高校学生对资助政策知晓度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只有半数人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了解一点”,绝大多数人对国家助学贷款办理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尚未掌握。根据此现状设计了宣讲内容,此次宣讲着重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还贷流程;其次,宣讲团成员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专业指导老师交流此次宣讲的相关细节,以提高本次宣讲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然后,宣讲团成员提前与宣讲地点负责人对接各项细节工作,对宣讲地点的贫困户数量、升学率、失学率、贫困家庭的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做了摸底调查;最后,宣讲团还得到了百尺镇以及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对此次宣讲工作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2)宣讲实施。宣讲团分别赶赴百佛图村、东柏林村等升学率相对较高且贫困户较多的村落,进行了国家资助政策宣讲。8月5日下午,在百佛图村村支书的协助下,宣讲团在村委会为村民们集中开展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宣讲座谈会。宣讲团从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个阶段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到位,并对村民们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使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人心。8月6日至8月10日,宣讲团继续走访东柏林、寨河、西牢等村走访贫困家庭准大学生。在了解各家基本情况后,宣讲团成员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国家资助政策的讲解。通过入户宣讲国家资助政策,消除了家长和学生对学费和生活费的担忧,进而使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读书。在此次宣讲实施过程中,以座谈会和下乡入户两种不同的方式,走访数十个村,宣讲团将使国家资助政策“送”进千家万户,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关怀,让每一位学子学而无忧、学而有成。

6 对目前资助政策下乡宣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我们的实地调研分析,围绕此次国家资助政策宣讲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和学生所面对的各种现实情况,对目前资助政策下乡徐昂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下乡宣讲方式应贴合农民生活和思想文化水平,灵活多样。由于宣讲政策类用语较为书面化,受教育程度等问题当地一些农户不能深入理解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因此,应当采用相对更为通俗、灵活、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宣讲,例如采用情境对话、小品、宣传画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宣讲,帮助贫困家庭深刻理解相关资助政策。

2)在政策宣讲的同时也应注重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贯穿于政策宣讲过程,诚信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信对每个学生至关重要,诚信还款将关系到每个人的个人征信,因此,在每个家庭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诚信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另外,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励学生奋发拼搏的精神。

3)加大资助政策宣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通过本次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宣讲调研可知,大部分贫困地区的村民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知晓度较低,仅有少部分中年家长对此政策有基本的了解,但绝大多数家庭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还款等流程。一些家庭认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最终这些家庭由于无法负担学费和生活费,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另外一些家庭便从周围亲戚朋友借钱解决家里孩子的学费或生活费问题,也不愿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两种现象都反映了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仍不够,政府、学校对这些政策的落实和宣传仍有欠缺,因此,在宣讲过程中,应加大资助政策的宣讲力度,让更多的家庭知道、了解这些惠民政策。

4)宣讲的同时强化贫困生的政治引导,充分体现资助育人的作用。对贫困生的资助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物质帮助,还应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受助的同时更应有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感恩奉献的品质。因此在资助政策宣讲工作中,利用榜样示范作用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引导贫困生加强爱国意识,只有这样才更好的达到资助育人真正的目标。

5)应制定宣讲实施期的突发方案。下乡行难免会受到时间、天气、交通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若遇到阴雨天气,并且当地道路崎岖,交通较为不便是,可能会导致宣讲覆盖范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以后此类下鄉行的活动中,一方面应制定相关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另一方面要努力寻求当地村委的配合和帮助,提高活动效率。

7 调研总结

宣讲团前往了镇政府扶贫办公室,与当地负责资助工作的领导沟通交流,了解富有当地特色的资助扶贫措施与方法,并对百尺镇所辖的多个村庄的扶贫情况做了调研。我们深入乡间,走访了各村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家庭,入户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在孩子上学读书遇到经济困难时,他们知道去找谁、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帮助,让村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国家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宣传好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是宣讲团的目标,我们将继续怀揣赤子之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将国家资助政策送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用我们微薄的力量为教育扶贫事业添砖加瓦,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伟大使命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蔡芳芳,高银屏.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的调研研究[J]商情,2018,(40):145-146.

[2]沈旭方,刘毅,刘一艳,等.党员志愿者暑期调研国家资助政策现状及策略[J].神州,2018,(34):297.

[3]丘丽琼,江淑仪,梁海鹏.关于2018年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宣传调研——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为例[J].时代农机,2018,45(11):81,83.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
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先锋作用
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新模式初探
社会工作的价值与方法在高校 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应用
高校建立“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