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泰语的社会称谓语对比

2019-11-11 12:20刘笳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比较

摘 要:汉语与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二者都有着丰富的称谓系统,其特点有异有同。本文对汉泰称谓语中的社会称谓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汉泰语中社会称谓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从多个角度探究了出现异同的原因。以期对提高泰国学生对汉语社会称谓语的认识,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汉语社会称谓语;泰语社会称谓语;比较

基金项目:本文获2016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资助(项目编号:KY2016LX458),项目名称:东南亚国家学生汉语社会称谓语使用情况研究

1 职业称谓语的比较

职业称谓语直接表示了被称谓者所从事的职业。有些具有雙重功能,既是一种职业,又可用于面称。但是并非每种不同的职业都有一个特殊的称谓语。在汉语中较常见的有:1.老师、医生、律师、工程师等;2.警察、司机、护士、邮递员等;3.送信的、开车的、卖菜的等三类职业性称谓语。其中1类较为常用,但数量不多,属较稳定的职业性称谓语。它们的前面可冠加姓氏,如王老师、陈大夫,可面称熟悉的人、不十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2、3两类只用来称呼陌生人。3类称谓语由动宾短语加“的”构成动宾短语标明职业,这个格式生产性很强,可随表达需要,随时造出新的称谓语来。而泰语中的职业称谓按照称谓语本身的功能和构造形式可分为3种,包括:1.职业有固定名称;2.职业没有固定的名称,在职业或工作的前面加上相当于汉语加“者”、“员”、“人”的成分,以表示从事该职业的工作者;3.短语称谓语,即是是由动宾短语临时构成的称谓语,泰语里加以[kon33ti:342]“的人”构成。

2 职务称谓语的比较

职务称谓语系指受话人所领有的官衔、职衔、学衔、军衔等来作为称呼语的称谓,它实际上是一部分职业称谓的具体化。职务称谓语可分为官衔、职衔、学衔、军衔四种。泰语的官衔与汉语一样,根据工作部门的不同而用不同的称谓。但是汉语的称呼方法比泰语简单的多,即以工作部门加“长”表示该部门的负责人的官衔。而泰语各个部门负责人的官衔都不同,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有专门的称谓,并不是用“部门单位+长”的方式。另外,泰语中军衔、职衔、学衔的这些称谓的使用方式相同,即:军衔(职衔、学衔)+名(或名十姓)。如果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以上的身份,其职务称谓将全部排在名前面。排列顺序是:“官衔+职衔+军衔+学衔+名+姓”,例如:汉语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上军、总理——刘东,在泰语中的称呼应该是总理\教授\上军\博士\东\刘。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汉语中并没这种称呼,一般只称其中的一种职衔或学衔即可。

3 亲属称谓词在社会中的泛化情况的比较

一个社会总要有多种维系力量,才能正常运转。在封建社会中,亲属关系是维系力量之一,这种关系把亲属成员自然地组成了一个凝固的整体。人们更希望用这种关系作为一种纽带,把社会上的其他成员联结起来组成更大的群体。因此这种关系便被推广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亲属关系的泛化。关于亲属称谓词的泛化,潘攀这样定义:“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普遍的现象,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拟亲属称谓实质上是将亲属称谓语延伸使用到非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这种延伸使用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用于熟悉的人们之间,表示交际双方在过去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亲近感情和亲密关系,并且起到维持、增强已有关系的作用;另一种是用于陌生的人们之间,作为民间礼仪表示对称谓对象的敬重心意和亲近意图,起到拉近双方距离、为交际创造语境的作用。

与汉语相比,泰语的拟亲属称谓语比较简单,但却是在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称谓语之一。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较为定型的共有16个,它们是: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娘、婶、姨、哥、兄、嫂、姐、兄弟、弟、妹、姑娘。在16个泛化的亲属称谓语中,除“姨”是母系亲属称谓外,其他15个全部为父系亲属称谓。而泰语里,能泛化的亲属称谓多用母系的,有[ta:33]外公、[ja:j33]外婆、[na:35]母之弟妹,另外泰语还有一些不分父母系的亲属称谓语,也可以用于非亲属关系的人。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是父系,而泰语则用母系。这与传统文化有关,在男尊女卑的习俗影响之下,父系的人比母系的人更为重要,更有尊重的地位,所以父系的称谓限于亲属之间不得外化,而母系的亲属地位比父系的低,与非亲属关系的人就用母系的亲属称谓。这与汉语的观点相反,汉语同样也是受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影响,当然父系的亲属比母系的地位高,所以父系的亲属称谓代表尊敬的含义,因此用父系的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关系人是为了表示尊重对方。

汉语可加上“大”、“老”、“小”为亲属称谓词的泛化标志。泰语则没有这种方法,而是在亲属称谓语冠以[kun33]表示礼貌尊称。关于对恋人的父母的称谓,汉语用伯父、伯母,而泰语则不同,泰语考虑恋人的父母与自己的父母应该同样受子女及子女的同学、同事、恋人的尊重,所以,恋人、同学、同事的父母无论年龄比自己父母长或幼都用爸爸、妈妈称呼。泰国人对父母的同事、同学年龄与父母相当者可称爸爸、妈妈,但汉语则不用爸爸、妈妈作为拟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人。在婚姻称谓方面,汉语用婚姻关系称谓语称非亲属为“大嫂”,而泰语不用婚姻亲属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

4 从结构上对比汉泰社会称谓词

1)汉语有表示年龄或尊称的“老”、“小”,而泰语没有。泰语表示年龄的区别包含在表示身份的语义中,它不仅区分年龄,而且区分性别,即男孩、女孩、男成人、女成人、已婚女姓等,这类称谓在泰语里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冠在名姓的前面使用,有表示身份的功能。而汉语的“先生”、“小姐”、“太太”、“女士”不仅能与姓名搭配使用,而且还可以单独使用表示身份、性别、年龄的通称。

2)泰语称名不称姓,而汉语则是姓、名合称或称名。姓名的排列上,泰语是名在前,姓在后。而汉语恰恰相反,姓在前名在后。另外汉语的姓可与其他成分搭配构成新的称谓形式,而泰语则不行,姓只能与名搭配。

3)泰语有表示尊敬的感叹语,是相当重要的成分。它有利于强调礼貌程度,在所有的称谓语中都可以加缀使用。汉语没有这种方式。

4)称谓语成分的排列顺序因语法的制约,汉泰语正好相反。例如:汉语中“王力先生”是[姓+名+通称]的形式,而泰语是反过来用的,即是“先生力王”,是[通称+名+姓]的形式。

5)汉语的拟亲属称谓有泛化标志的“老”、“大”、“小”,如:“大妈”、“大姐”、“小弟”,而泰语不论亲属或拟亲属都用同样的亲属称谓形式,没有任何标志区分称谓对象是亲属还是非亲属。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赵元任.汉语称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朱俊玄.汉语和泰语亲属词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6]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

[7]魏清.汉泰称谓语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沈佩琳.汉语与泰语的亲属称谓词对比[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作者简介

刘笳(1990-),女,汉,广西桂林,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比较
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