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问”的热情

2019-11-11 11:08毛雨辰
考试周刊 2019年7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考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就是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并由此开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问”,其次,要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要抓住教学机会,引导学生“会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思考;会问

一、 情景回放

在上课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教新课前,我会问:“同学们,对于这节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全班都是沉默的,没有反应,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再问一句:“真的没有吗?”有时候学生还会回答“没有”,有时候学生会见风使舵,改口说“有”,但是提出的问题和新课没有什么关联,在新课教完,准备做练习的时候,我又问:“同学们,学到这里,对于新知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或者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候,全班同声回答:“都学会了,都懂了。”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学生真的没问题吗?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都没有问题,我还需要每节课都多此一举吗?是不是需要我去强制要求全班同学质疑,学生才会有疑问,并且表达出来呢?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我的面前:如何点燃学生“问”的热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什么是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并从新的角度来看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最初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两个能力目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提出数学问题,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很单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觉得提问会被同学笑话,会有一种羞耻感,所以我宁愿把问题留在心里。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不用说有对书本质疑的态度,也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认知结构混乱,不知道该怎么提问,而且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老师不太关注的学生,这些学生觉得举手提问是那些好学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时间长了,就会缺失提问的能力。当然,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淡薄也与教师的教学之间有关系,在新课改的情况下,教师会象征性的问一问学生是否有问题,但是,当学生实际提出问题时,教师会采取无视或排斥的处理方式,严重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以及课堂教学的有序过程,并没有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这样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化的解题,不会产生数学问题。

二、 方法探索

那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真正点燃学生“问”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呢?

(一)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问”

首先,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并认识到个体差异,要相信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并鼓励每个学生。当学生提问的时候,真诚微笑,提出表扬,给予赞许,不管这个问题是否是期许的,及时的正面回应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敢问”。例如当遇到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先把问题写下来然后再进行表述,当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应予以鼓励,并请其他的学生给出解答,如果仍然不懂,教师再重点阐述,如果缺乏与教师、同学当堂探讨的条件,则教师应建议学生及时记录下来,在合适的时候提取出来,再与之进行交流。

在教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时候,有些学生在开始接触分数、小数、整数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会容易混淆,就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可以是小数吗?其他同学一听到这样的问题,就开始“哎呦”“这么简单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想起问这样的问题”出现这样的声音,提问的同学听到也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教师要制止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同时鼓励学生:“你问的问题很好,这确实容易混淆,分数和小数是有关联的,可以互相转化,但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却不能是小数。”并且要求其他学生掌声鼓励这个爱思考的同学,这样做不仅让这个学生发现通过思考提出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鼓励了其他同学去进行思考,点燃“问”的热情。

(二) 创造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通常是由问题情况引起的,旨在解决问题情况。因此,教师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去问问题。

1.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学生积极,好奇,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能创造有趣的问题情境,就能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就会想要去探索,想要去问。

例如,在四年级教学《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有一个知识点需要认识三角形的高,如果单独出示高的定义,全是文字,雖然学生也能理解,但是很无趣,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给不同的小动物找家。首先进行情境引入:“同学们,现在有三个小动物小狗、狮子和长颈鹿,他们无家可归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房子吗?”(出示三间房子)学生很快指出:小狗住第一间房,狮子住第二间房,长颈鹿住第三间房。接着我继续提问:“为什么你们能这么快就给他们找到房子?”学生说:“长颈鹿高,而前两个房子比较矮,第三个房子最高,所以可以,狮子第二高,所以住的是第二高的房子,小狗最矮,所以住的是最矮的房子。”这时候就有学生反应过来了,给小动物找家就是比每个三角形房子的高,原来三角形的高有这样的用处。然后就有学生提出“三角形的高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定义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运用到呢?”等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又让学生了解高其实是用来描述三角形大小的,同时也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到很多问题,愿意去提出。

2.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体验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中,为了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教师创造了一种生活情境,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的结构,比如自行车,电线塔上,都能找到三角形,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时候,一位学生建议说:“为什么红色围巾的形状也是三角形,但它可以任意揉合,容易改变?”这个问题问得好。真正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其实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不能通过其材质、大小等非数学本质或能否拉动来衡量的。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学到的知识必须回归生活,创造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状态,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思考,并愿意发现并提出问题。

3. 创造冲突的情况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识别矛盾的过程,掌握学生思维的对抗,设置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可以使学生产生怀疑,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乐于发现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小数知识”时,学生将完成“数字序列表”知识,然后回答老师和学生。

老师:小数点左边的第二个位置是什么?

生:十位。

老师:小数点右侧第二位是什么?

生1:十分位。生2:错,是百分位。

师:为什么它们不是对称的?

学生思考:是因为没有个分位,可是为什么没有个分位呢?应不应该有个分位?

老师及时介入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做出大胆的假设:如果有一个个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个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最终明白所谓的“个分位”实际上是个位,而导致数位顺序关于小数点不对称的原因,就是“个位”。这种矛盾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混乱上,使学生想要提问。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

(三) 抓住教学机會引导学生“会问”

有时,学生不想提问,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提问,他们不了解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叙事的形式。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需要去提问,他们有“问”的热情,却没有“问”的技巧,渐渐的,热情也消散了,就不想问了,因此,教师应抓住教学机会,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来展示,并向学生说明在遇到这样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这样来提问,引导学生“会问”。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的时候,认识完三角形的特征,我就会问学生:“你们已经对三角形有一定了解了,那你觉得三角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其他图形有什么联系吗?”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图形的时候,不仅要认识一种图形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学会找图形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或者是一些立体图形的时候,就要会问: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吗?以疑促思,主动参与,不仅有“问”的热情,还会“问”问题,一举两得。

三、 反思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不是一项临时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创造和谐环境,创造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抓住每一次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真正点燃学生“问”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陆敏茜.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9).

[2]王智明,马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J].教学教育学报,2009(12).

[3]王智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问题意识的认知的调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2).

[4]薄冬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5]雏海珍,陈巧玲.让问题意识活跃于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探究,2012(3).

作者简介:

毛雨辰,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思考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