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学生负责写作文,老师负责批改作文,在学生看来,老师批改作文完全是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说明当代学生还没有养成写完作文后自己精雕细琢的良好写作习惯。从本质上来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存在修改过程,例如:写作主题的确定,写作时语言文字的应用等,从最初的写作纲要到最后的完整作品,修改始终贯穿其间。所以,对于“自我修改”,我们要像重视写作题材、重视语言文字那样重视,不仅要学会而且要练好这项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修改的重要性,掌握修改的方法和步骤,直至变成一种习惯,定能写出一篇篇佳作。
关键词:雕琢;修改;方法
我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挖掘出来后,只有对它不断地雕琢和磨砺,才能变成最终人人都喜爱的精美器具。其实世界万物都是如此,要想成功实现自己的夢想,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必须经历不断的磨炼和雕琢。写作也是如此。当我们确定写作主题,完成初稿后,一定要反复诵读,不断琢磨文中的字词,甚至标点符号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是草草写完一篇文章后,将本子往书包里一塞,如释重负,再也不会多看一眼自己写的作文;对于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有些学生看都不看,就直接放进课桌或书包里;有的学生也只是匆忙瞧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或者草草看一下老师的评语,就完事了。在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学生负责写作文,老师负责批改作文,在学生看来,老师批改作文完全是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与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说明当代学生还没有养成写完作文后自己精雕细琢的良好写作习惯。从本质上来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存在修改过程,例如:写作主题的确定,写作时语言文字的应用等,从最初的写作纲要到最后的完整作品,修改始终贯穿其间。所以,对于“自我修改”,我们要像重视写作题材、重视语言文字那样重视,不仅要学会而且要练好这项基本功。
一、 明确雕琢之重要
有人认为,有本领的人写文章,可以“一挥而就”,不需要反复琢磨修改。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其实,文章是越改越有意思。相信大家都听过唐代大诗人贾岛琢磨“推”“敲”二字的故事。那是贾岛刚到京师不久,有一次他边骑在驴背上边琢磨诗句,想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可想来想去觉得“敲”字不太好,又将它改成“推”字,正沉浸在究竟用“敲”字还是“推”字的思索中时,跟迎面驾着马车而来的韩愈撞了个正着。韩愈作为唐代著名大诗人,自然也有对诗中字词精雕细琢之爱好,当他听贾岛说明事情原委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帮着贾岛斟酌起“敲”字和“推”字来,最终,韩愈觉得“敲”字好,建议贾岛用“敲”字,所以今天我们所读到的诗句才是“僧敲月下门”。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写作时也有精雕细琢、反复修改的习惯。《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世界名著被世界各国阅读者所喜爱,但托尔斯泰在完成这部作品期间就曾经先后修改过七次;《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另一部长篇巨著,为写好这篇作品,光开头部分他就修改了二十次之多。鲁迅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生平写下了多达几百万字的作品,但鲁迅对每件作品都是精雕细琢,精心构思,对用词经常反复推敲琢磨,从不“一挥而就”。例如,《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最开始鲁迅写的是“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后来,鲁迅反复琢磨,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对英勇牺牲烈士的悼念之情,他将“眼”字修改为“忍”字,而将“边”字修改为“丛”字,“刀丛”则更显示出了白色恐怖的严重程度。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像贾岛、韩愈这样的古代大诗人,鲁迅、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的中外伟大作家,写的作品也要经过反复琢磨,认真修改的。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远远没达到“天才”的程度,自然更需要反复思考、认真修改了。
二、 指导雕琢之方法
修改是对已经初步完成的文章做进一步的加工,使它的内容和形式更加正确、更加完美。因此,写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修改时也都有可能遇到,也都应该注意。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呢?
(一) 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
大部分文章写作者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内容上,而对文章格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字词之间的区别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文章写完后存在这样或那样小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对写完后的文章进行重新检查和修改都显得十分必要了。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他们所掌握的词汇有限,文字表达能力一般,再加上命题作文时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请看一位同学作文中的两段。
一阵清脆的拖拉机的响声从外边传来,我急忙跑出去看,外边特别热闹,邻居李大哥坐在一台斩新的拖拉机上,好像是一位出征的将军。他跳下拖拉机走到他儿子旁边,抱起来亲了又亲,高兴得脸上像开了花。
张大爷今年八十岁了,他手里拿着拐杖对大家说:“党的政策好呀!以前这东西我们想都不敢想。”李大哥走向前,对张大爷说:大爷您坐好,又叫我们孩子们都上车咱们斗一圈去,我们像猴子一样跳到车上。李大哥说了一声走了,拖拉机像箭一样自己往前走了。我们迎着夕阳,笑得合不拢,非常高兴,李大爷也挑起大拇指。……
认真检查这两段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毛病需要修改。
1. 有错别字——“斩、斗”,漏字——“嘴”。
2. 有的词用得不妥当——“清脆的拖拉机的响声”,“清脆”不符合拖拉机响声的实际情况;“拿着拐杖”应当是“拄着拐杖”。
3. 有句子不通或不合理——“拖拉机像箭一样自己往前走了”“迎着夕阳”。
4. 有标点用得不对——“我急忙跑出去看,”后面应该是句号,李大哥对张大爷说的话只有冒号没有引号。
5. 人的称谓前后矛盾——后面的“李大爷”是“李大哥”还是“张大爷”,又或者是第三个人呢?
从上面的分析检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文初稿写成以后,对文字、语句、标点、格式进行检查修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啊!
(二) 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恰当
在动手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设计,确保各部门内容安排符合逻辑。如果文章结构不合理,势必会造成文章头重脚轻或者头轻脚重等各种比例失调的问题,也就很难实现对事物的精确表达和客观反映。例如,下面这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
寒假里一天,天气较好,我没事干就到街上玩。我走到卖报亭买了一本杂志看了起来。
这时,有位大娘从马路这边走到马路那边,扶着马路边的铁栏杆,慢慢向前走。
我看得正起劲的时候,对面马路边上,围了一群人。我急切地走过马路,看个究竟。原来那位大娘没注意,脚踩着一个小石子摔倒了。这时一位叔叔赶快从人群中走出来,扶起大娘,来回走了几次,大娘的脚腕不疼了,连声说:“谢谢你,同志,谢谢你,同志!”说完,就高兴地走了。
检查这篇短文的结构,可以发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文章里零零散散地写了些与主要内容没有密切联系的话;另一个问题是,主要内容叙述的顺序不合理。具体说,第二段安排老大娘出现不合适,应放到第三段“原来”的后边。这样上下衔接紧密,事件也就前后连贯了。当然改变位置,文字上也要适当修改。
(三) 中心思想是否明确,选择材料是否符合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中心思想和选择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如果中心思想不明确,那么在组织写作材料时就很难围绕中心进行。另外,写作材料选择不好也很难将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精准表达出来。因此,在修改文章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
(四) 作文是否偏题
对于命题作文而言,切题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动手写命题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要理解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只有这样,作文写完后才不会偏离。完成初稿后,还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检查修改,看作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举例来说,命题作文《大家都夸他》,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描写表哥所做的好人好事,但只写了两件事,一件是“表哥帮老人推车”,另一件是“表哥帮同学补习数字”,并且描写都非常简单,让读者读完后充满疑惑,难道就因为这两件事,表哥成了被人人夸赞的人?因此,在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后,应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而且用“概括介绍和重点描写相结合”的办法,就可以比较“切题”了。其次,题目是“大家都夸他”,重点在一个“夸”字。这就是说,不仅要写出“他”的先进事迹,而且更要写出他的先进事迹在群众中的影响。
三、 掌握雕琢之步骤
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注意遵循正确的步骤,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生初学修改文章,一般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 认真读,找出毛病
初稿写完后,自己一定要读两到三遍,检查文章语句是否通顺,是否存在错别字等。读文章不是应付了事,而是要认真琢磨、仔细检查作文可能存在的各种毛病和漏洞。发现了毛病和漏洞,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以免修改时遗漏。认真仔细是本步骤的关键,如果只是粗略浏览是很难发现文章问题的。
(二) 仔细琢磨,明确修改思路
针对第一步找出的错误,有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可以立马修改。例如:错误字可以修改为正确的字;漏写的字可以立马补上;错误标点也可以及时更正。而有些错误则修改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它需要写作者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明确修改思路后再修改,才能真正修改到位。例如:文章中心不突出、内容过于分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写作者就要在仔细琢磨之后,将与中心内容无关的材料删除,适当增补一些能够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素材。再比如:文章中有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那要如何去修改,此时就要认真思考,在多种修改方式之间进行权衡,最终选择最贴切、最能够表达思想的方式才行。因此,在修改作文时切忌没思考清楚就贸然动笔,既浪費时间又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通过第二步的认真思考、明确修改思路后,接下来就是对文章进行动笔修改了。在修改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因修改再引出新的问题和错误。另外,在写作文时不要胡乱涂抹,即便修改文章也要保证书面整洁美观。
一旦学生养成了在“落笔”前认真思考,不胡乱动笔;在“成文”后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良好写作习惯,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会大幅提高,从学生笔下诞生的优秀作品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曾强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
[2]张慧敏,陶建.文章不厌百回改——谈作文修改时的润色与添色[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7(4).
作者简介:
黄燕如,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翔安区茂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