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摘 要】 语文课如何跳出内容分析理解的老路,转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对所有语文老师来说都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中段这个习作起始的学段,对学生的仿写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借助教材,留心生活,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片断练习。笔者从四个方面写了仿写的要素,把仿写落到实处,扎实培养习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仿写 落脚点 品读语言 要求适宜 切合实际
语文课如何跳出内容分析理解的老路,转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我想这对所有语文老师来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平时外出学习、听课,能做到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也是寥寥无几,偶有读写练习也是走过场。读和写往往是脱节的。这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的提高毫无益处,故到了习作时间,学生写得很痛苦,老师教得也很痛苦。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课堂上注重读写结合,特别是仿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初步阅读基础之上,要求学生从所选课文中学习构思谋篇,以此来培养规范作文的意识,体验作者独具的匠心。如我们学习了《荷花》,不妨布置写《桃花》;学习《秋天的雨》,即进行《春天的雨》等写景训练;从《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学到移步换景;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体验按时间线索构思的妙处等。
有人说作文仿写会影响作文的创新能力,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前苏联教育家说:“模仿对于学生,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毛泽东也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借鉴是大不一样的。”写作需要借鉴,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加强对范文的模仿练习,正是创新的前奏。君不见,当年李白仿崔颢《黄鹤楼》而写出难得的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乃至毛泽东的《咏梅》等不都有前人作品的影子?从古到今,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道路上没有借鉴过别人的作品。大师如此,小学生仿写又有何不可?接下来我就谈谈我自己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选准仿写内容的落脚点
我们的教材都是精品范文。不同年龄段孩子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有所不同,生活积累和经验也不同,所以要仿写,就要找准落脚点。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翠鸟》,第一自然段“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写的是小动物。学生都有喜欢的小动物,这段话从下到上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当中还用了比喻句,把不同部位的羽毛比作人的穿着,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和运用,很适合用来做读写练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帮助。所以我觉得仿写内容的落脚点宜落在学生常见的事物和内容上,易于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落脚点的内容宜浅显一些,有助于提高孩子们习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把仿写落到实处,品味语言是关键
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好的词句能让文章表达更生动、具体,同时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这看似容易,写好却难,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细读体会。三年级语文《燕子》的第一自然段就出现了“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等好的词组。这段话既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又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让学生品读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给出下列指引: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 )的尾巴,湊成了( )的小狗/小猫/小鸭/小鸡……
学生很快就口头说出了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外形特点。如:有学生答道:一身(嫩黄)的羽毛、一对(小小)的翅膀、(小绒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鸭。通过类似的练习,孩子们找到了习作的乐趣,写作也很容易。
三、仿写内容和要求要适宜
仿写内容不宜过长。可以是造句,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是口头说话,还可以是续写。如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我就安排了续写:如果小村庄的人们还活着,他们是否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了错误行为后,该如何去改变?未来的小村庄会怎么样?请续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各组进行汇报,最后综合意见。这样学生在内容上就有了想法。在技巧上,我引导他们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对比。学生很快就有了思路。
四、仿写引导要切合实际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写作的素材均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偶发事件更有振奋人心的力量,给予学生的情感体验尤为深刻,有的甚至终身难忘。教师如果能抓住契机、善于训导,一定能写出精彩的片段。
有一次上语文课,正好有很多同学的蚕茧开始破茧了,于是他们时不时低下头去看,教室里学生的注意力明显不集中了。于是,我当机立断:大家一起拿出蚕茧,仔细观察茧里面的蛾是怎样出来的,刚出来的蛾是怎么样的等等。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一边观察一边议论。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迅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就连平时作文写不好、写不了两三句的同学也写出了一段。
通过经常性的仿写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提高了,兴趣也就有了。时间长了,学生也能做到“我手写我心”了,习作也就可以轻松教了。
参考文献
[1] 申卫平,曹建军.读写对接以读促写——新课程语文读写观新探.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