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谈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2019-11-11 11:10曹烈中
考试周刊 2019年7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社会小学

摘 要: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是学生接触到系统化德育的核心机遇,小学时期学生缺乏明辨事理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思想还处于一个单纯、空白的模式中,他们大多数有初步的礼貌认识、礼仪习惯,但从宏观的视角出发,面对品德与社会的相应问题,他们就无从辩驳,缺乏理智的应对能力与分析能力,学生不仅自我的思想道德不健全,还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出现错误的认知理解,这时候教师应及早干预,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 引言

品德教育并非课堂上一板一眼的知识灌输就能实现的,通常校园教育较为系统化、科学化,而家庭与社会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显然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非全然拥有积极的德育引导,在偶发情况下,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也会出现一些恶性的影响,因此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应综合家庭、学校、社会各个视角,展开多维度的品德互动,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

二、 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一) 学校维度

学生知情达理,明白是非,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积极地参与教师提出的互动要求,充分地理解品德的要求,理解社会的普遍生存规则,认知空间如同一个米缸,从空空如也到逐渐地填满大米,学生们收获良多,储备丰富。如:教学“我学习我快乐”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珍惜上课的时间来学习,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正学习的错误,还要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的内涵,这时候教师为了改变以往老生常谈的品德教育习惯,改用一种与学生心理活动较为贴近的教学形式展开互动:“学习累不累啊?学习好还是玩好?”有很多诚实的孩子说学习好,也有部分学生为了附和老师,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说学习好,这时候教师开创一个版块“吐槽学习”,让学生尽情地吐槽学习中的困难、苦累,并表示帮助学生们“保守秘密,绝对不会告诉其他教师的”,如果学生不配合,还可以采用小纸条的方式,匿名地写一写自己学习上的困難,尽情地发泄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并没有说什么家长要求学习这样的话,他们很多都说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学习是将来为了找到好工作、学习将来会为国家做贡献、学习使我进步、学习会变聪明……”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我们很苦很累,但是我们要不要学习?”学生们齐声回答:“要!”教师鼓励他们:“玩的时候我们就玩得开心,但是课堂上要学习,我们也要积极努力对不对?”学生们又齐声答:“对”,进而教师帮助学生算一笔账:“我们一天有多少时间在学习,其他时间都在干什么?”进一步的把握时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二) 家庭维度

课堂上的学习需要教师要监督,课后的学习还需要家长来引领,部分学生学校表现不好,回到家不主动完成作业,一大早来学校抄袭,造成自己思维能力下降,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们学习的问题,并主动与家长沟通,可在班级的微信群等集体空间中,发送科学的公众文章,如《家长应陪伴孩子学习的十件事》,每天可将作业内容与学生们说一遍后,再发送到家长群里,这样家长就方便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信息去监督学生是否完成作业。鼓励家长在节假日放下手机、带孩子外出郊游、学习自然知识,举行家庭读书活动等,言传身教。

(三) 社会维度

社会品德教师没有系统化的章程,但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如:关于“我学习我快乐”中“时光老人对我说”这个版块,教师可结合学生上学路上的几分钟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在上述课堂上已经总结了时间与学习的关系后,学生们发现自己有很多时间都在荒废,其中就包括上学路上的几分钟,学生们不知道做什么,教师就嘱咐他们观察:观察身边的人,观察路上的风景等,每天发现一些不同,每周一节课上可预留出5分钟,让学生总结这周观察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情况,学生们通过社会观察,发现了有的人行色匆匆,有的人闲庭信步,冬天了发现小树穿上了“外衣”,有的小树身上还挂着“输液袋”,每天无论起的多早,都能看到环卫工人在打扫……社会是学习的大窗口,从中学生自主汲取知识,发现了很多的生活道理。

三、 问题讨论模式

(一) 学校维度

问题讨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视角都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问题讨论是不可或缺的。如教学“朋友之间”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学校视角分析:“你是如何交到的朋友?你对朋友有什么要求?你有没有很好的朋友最后关系变淡了,有没有一开始很陌生的同学最后变得很好?你觉得这是为什么?你和你的朋友是怎样相处的?你们有没有吵过架?你们怎样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你觉得你从朋友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们畅所欲言,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提到了班级中的某个同学,俨然成为班级的“表白窗口”,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幸福,对于朋友的定义更加深刻了。

(二) 家庭维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伴随学生一生的人,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时候比学校的品德引导影响更大。如教学“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分成几组,分别说一说家庭的一些趣事等,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习惯,在“我的一家人”中,教师在保障学生的隐私前提下,知晓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等,最好让学生提前准备家庭生活照,将学生们的家庭照片提前做成幻灯片,课堂上预先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们形成轻松愉悦的心情,真正地理解家庭、明白父母的角色定位。

(三) 社会维度

从社会的大视角来看,我们爱小家,也应该爱“大家”,学生爱自己的家庭,理解自己的家庭,也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让学生懂得小爱,并具备大爱思想。如教学“我生活的地方”时,课堂上讨论家庭的风景、山水、美食、文化,教师还可以搜集家乡的宣传片、宣传音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名人等,基于社会大环境形成民族自豪感。

四、 角色扮演模式

(一) 学校维度

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从一个自我的认知空间中脱离出来,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学会换位思考,从客观的视角更好地认识自我。如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时,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尝试换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可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扮演,如周末约好一起玩的对话中,要拒绝别人,怎样说能够获得朋友的谅解,当朋友做一件事自己并不喜欢的时候,要怎样地去理解他们,设定一些尴尬的、需要拒绝的、甚至吵架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对方,也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做错的问题。

(二) 家庭维度

家庭维度的角色扮演可进行换位体验,如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时,结合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如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肃等,学生们可在课堂上扮演模仿爸爸妈妈的语气交流,利用爸爸妈妈的习惯性动作与口头禅,在课堂上展示,一人分饰多角,切换父母的神态与自己的反应,感受爸爸妈妈不同形式的爱,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行为,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到家中选一件事帮助爸爸妈妈来完成,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并早期进行感恩教育。

(三) 社会维度

社会维度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家庭中父母的辛苦付出,看到这个社会上更多人的辛苦与努力,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如教学“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时,教师让学生们结合以上提出的每周观察任务,总结在上学路上,平时外出时看到的社会不同人群工作、或上班路上的状态,与自己生活的经验,分享对于不同职业的见解,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5分钟的社会工作视角视频,学生们看到环卫工人天黑的时候就出来打扫,看到科学家几天闷在实验室研究、看到医生累倒在病房門口眼睛都湿润了,进而视频切换了视角,干净整洁的街道、国家的进步发展、病人出院后愉快的表情等,学生们的心情受到了冲击,他们崇敬这些工作者,也树立了高尚的未来理想。

五、 组织辩论模式

(一) 学校维度

品德与社会的很多问题具有辩证性质,课堂上教师应转换角色的定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辩论中获得多层次的理解。如教学“呵护我们的身体”时,教师可组织辩论“零食到底该不该吃”,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合,从零食到主食等,学生们针对身体、健康、疾病、生命等有了更深的见解,以小见大,在教师的不断指点下,学生们在辩论中愉快地获得了自我升华。

(二) 家庭维度

家庭辩论并非是两者对立,学生与家庭的对立,与父母的争议,而是在一个问题上,与父母进行公平的讨论,尝试做一次小大人,汲取生活中的哲理。如教学“花钱的学问”时,教师让学生帮助家长记一天到一周的家庭账本,看看花销都在哪些方面,与父母讨论哪些可以节省,与父母探讨家庭花钱的学问,让学生从家长那获得生活知识,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

(三) 社会维度

社会维度的辩论更注重知行合一,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预先的社会调查,从网络渠道、询问父母等形式搜集资料,课堂上从辩论的形式转化为分享模式,如教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时,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别去研究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等,课堂上大家分别代表各个民族,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辩论“我的民族好”,开头可以“我的民族是,我们…”最后让全班一起讨论谁总结的最好,谁说得最有道理,谁描绘得更加丰富,最后学生们分别评比“我最喜欢的民族”,而后教师利用视频播放五十六个民族的相应情境,并说明我们国家民族的由来,总结学生们的内容作出填充,这个时候学生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等有了更加充实的认识,并形成了民族集体感,为后续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做好铺垫。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可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展开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不仅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还拓宽视野,从家庭中、社会中汲取更多的生活智慧,获得家庭的帮助,感受社会的多元化,帮助学生从小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树立崇高的理想,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家庭、热爱社会。

参考文献:

[1]萨日娜.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7):26.

[2]黄河.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的结合与渗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57-58.

[3]陈忠川.注重教学渗透提高德育实效浅谈小学心理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双向结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3-24.

[4]方红梅.提高德育实效性做一个大写的人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德育实效性的实现[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12):25.

[5]谭富德.构建大德育体系化育大写的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益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

作者简介:

曹烈中,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赤水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社会小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