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加强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圭臬,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内涵、诉求和生成为逻辑点,从三方面入手积极寻求习作教学的突破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性和实践指导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习作教学;内涵价值;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能力能够让小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真实想法和观点,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更是处于基础地位,在激活学生语文思维、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习作教学的正面效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渗透力,就成了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一、内涵: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习作教学
以核心素养为圭臬的习作教学,就是以整合积累学科知识点为基础,以拓展习作思路为重点,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其根本落脚点就是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简单来讲,习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人生智慧,改善学生生活状态。更具体一些来讲,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扮演好指导者角色,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大胆联想和深刻感悟中,拓展习作思路,激活创新思维,进而加深对知识、文化的理解。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核心素养为圭臬的小学习作教学,既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内化迁移和现实应用,将语文核心素养融于学生的骨子里,使其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驱动与支柱。
二、诉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既符合时代发展之要义,又符合基础教育改革之逻辑,同时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之规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具有非常鲜明的价值诉求,并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圭臬的小学习作教学,将完全打破传统单向性、局限性的课堂模式,构建双向性、动态性的知识流通机制。简单来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放飞自我的过程中高效获取和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并逐步养成开放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基于核心素养的习作教学,将形成不同于以往的动态化评价机制,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整合到教学指导和课堂评价中,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课堂评价中,促进师生多维互动,以及知识系统的巩固完善。可以说,以核心素养为圭臬的习作教学,不仅将找到习作教学的全新突破,而且将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的全新突破。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将其应用到人际交往场景和现实生活场景中,真正做到倾听、判断、阅读、鉴赏,促进自身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把握相关知识概念和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同时,重点提升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等素养,以“德心”“文心”为诉求点,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可以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够强化学生审美鉴赏意识。
三、生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
在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与习作教学内在逻辑,把握相关内涵、诉求与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转变思维理念,在全面把握两者契合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进行高效教学实施,以确保正面效能的全面生成。
(一)转变思想理念,注重思路拓展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外在能力和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实践中逐步实现各种能力的养成与提升,逐步形成开放动态的教学观,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二”习作教学时,许多小学生因各种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对家乡形成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因此教师可事先为学生制作一个有关家乡历史文化、风俗民俗、自然特点等方面的微视频,并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家长手机进行自主观看,这样不仅能够以新颖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强化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他们提供更多写作素材,并最终产生书写家乡的欲望。然后教师利用更多的课上时间,集中进行方法指导和启发引导,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而且能够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写作灵动性与自然性。
(二)注重素材积累,激活想象思维
在高年级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着细节把握不精准的问题,这与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够、想象思维能力欠缺有着直接关联。简单来讲,如果学生写作素材积累过少,就无法形成完整而动态的画面,这样就造成写作内容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和生活素材积累,引导学生在自我想象中去捕捉细节,提高内容可读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二”中“童年趣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放大童年趣事中的某个细节,激发想象思维,写出翔实、有趣的作文。而在童年生活中,游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对此,教师可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穿衣服“PK”,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或快速规范,或笨拙缓慢,或滑稽搞笑,有许多令人不禁莞尔的细节行为;或者要求学生跟随教师口令进行“大西瓜,小西瓜”游戏,当教师喊大西瓜时,学生要快速做出双手合拢形成小圆圈的动作,而当教师喊小西瓜时,学生要快速做出双手举过头顶合拢形成大圆形的动作。一开始学生还记得游戏规则,动作标准,口令几次过后有的学生已记不住了,有的在犹豫时动作就变换了几遍,他们表演的动作、神态引来满堂大笑。這些细节的呈现,不仅能够增强习作教学趣味性,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强写作内容真实性和可读性。
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用语言记录家庭生活场景,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和感知的生活场景,描写也更为自然真实,这是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路径。
(三)优化评价机制,发展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评价作为课堂核心环节,在发展学生思维、巩固课堂成果、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与新课标要求,加强课堂评价机制的优化,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最后一次习作教学中,由于没有主题限定,许多学生选择了自然描写,其中一名女同学写校园围墙旁的相思树时写道:相思树的叶子弯弯的像小船,秋风一起,叶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跳跃到空中翩翩起舞,舞累了就停靠到妈妈脚下与其他伙伴聊天;还有些喜欢嬉戏玩闹的叶子,会飘香更远处,与溪水中的鱼儿玩闹,他们一高兴就会沉入溪水底下与小鱼儿捉迷藏。此时教师可通过启发性评价对其他学生展开引导:在写景物时,可以運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还有一名学生在描写鸡冠花时,用了“倒置的女裙”,此时教师可通过启发性评价对其他学生展开引导:为什么要这样描述鸡冠花?两者之间有哪些共同处?这样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变相肯定和鼓励,又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发散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积极探索基于微信或QQ平台的移动化、互动化作文评价模式,在多维互动、集体分享、自我反思等活动中,完成对学生习作的过程性指导,在打破传统终结性评价单一局面的同时,逐步帮助学生建立习作信心,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教师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圭臬,通过针对性教学对策,积极寻求习作教学的突破发展。具体来讲,教师不仅要转变思想理念,注重学生思路拓展,而且要注重素材积累,激活学生想象思维,同时要优化评价机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渗透于习作教学中,才能找到更多习作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才能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如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2).
[2]吕丽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
[3]李巧锋.习作教学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现代教育,2018(9).
[4]吴月圆,钟晓杰.桎梏、追问与消释:核心素养背景下习作状态开发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3).
[5]张晓东.重建习作教学新生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8(3).
作者简介:王小平,女,1975年生,广东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旗新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