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7年中考实行全省统考后,中考试题的呈现形式、突出的能力测评层次等是初中地理教师关注和面对的问题,文章围绕中考试题突出特点分析、教学导向进行阐述,以期对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试题突出特点分析;核心素养;教学导向
自2017年开始福建省中考实行全省统考,2017、2018年中考地理试题均落实了《课标》理念,以《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指引依据,注重考查区域性和地图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义务教育地理学科的特点。本文以2018年中考试题突出特点分析入手,希望通过中考试题分析为初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试题特点分析
(一) 试题呈现重在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聚焦学科素养,注重能力考查
《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中考试题落实了课标要求,以《指导意见》细化内容为界定范围进行考查,区域地理分值比例为世界地理约30分,中国地理约55分,区域地理总分值占据试卷绝对优势,可以说“得区域地理分值者,得中考地理天下”!
区域地理从考查的区域尺度范围来看,《中国地理》知识板块既有整体区域也有局部区域,《世界地理》知识板块全部是局部图(国家或地区),没有全球图;从知识点来看注重考查区域各要素特点及其关系、区域差异的比较,涉及自然与人文方面。2018年第28题较好地体现在整体区域范围内考查我国各要素特点及其关系、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及部分农作物分布”为载体从地形分布、粮食作物分布考查各自然要素特点,从气候资源对比,热量最丰富、最容易受寒潮影响的分别是哪个基地考查区域差异的比较,从甘肃育种基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考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西北地区区域特征,从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气候特征的共同点考查东部地区气候共性。学生在答题时要在头脑中再现地形、气候分布图,测评学生的空间识记能力,然后再运用相关特征分析判断、综合归纳得出答案,这道试题很好地区分出学生在平时的学習过程中是否运用地理学科特色识记区域特征,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
区域地理考查还注重对学生在掌握区域各要素特点的基础上是否进行综合思维、推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018年第27题第2小题第三问“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甲河具有 的水文特征”,该问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因为水文特征这部分知识点出现在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而欧洲西部的学习安排在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所以该问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通过对图文信息的思考判断,获取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试题提供的文字描述关键字眼“平原”,获取平原地形特点地势平坦,推导出河流流经平原时水流平缓,通过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推断甲河水位季节变化小,从而得出河流水文特征。
(二) 以区域图为主,图像多样,彰显学科特色
中考试题对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全部配有区域图,没有纯文字试题,体现了地理试题“无图不成题”。相比2017年图幅来看,2017年共有23幅地图,区域地理试题占19幅地图,其中《中国地理》知识板块有9幅:整体图1幅,局部图4幅,扇形比例图1幅、人口曲线图1幅、气候直方图2幅;《世界地理》区域知识板块共有10幅:局部图4幅,景观图4幅、气候直方图2幅。2018年图幅有减少,共17幅地图,区域地理试题占13幅地图,其中《中国地理》知识板块共有9幅:整体图2幅,局部图6幅,饼状图1幅;《世界地理》区域知识板块共有4幅:局部图3幅,气候直方图1幅。《世界地理》区域知识板块的考查都突出表现为在区域图的基础上叠加经纬网。在区域图试题呈现时均在题目里直接给出区域名称,不考查区域定位知识,如俄罗斯、巴西图、西藏自治区图等均在试题题目中直接给出区域名称,在此不一一而言。
区域图突出把图像作为地理认知工具的学科特点,以地图为试题信息载体,解答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图像蕴含的显性或隐性信息进行综合思考推断解答,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加工—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考查读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动用平时的知识储备进行一番“头脑风暴”方能得出正确答案。如2018年第27题区域图配有主图欧洲西部图和副图汉堡气候资料图,主图欧洲西部图叠加经纬网,本题第1小题可以依据图中显性信息解答——经纬网判断欧洲西部所在五带和纬度范围,结合气候直方图判断气候特点,第2小题第一问则利用隐性信息解答——根据纬度范围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即北纬40°~60°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考查了学生的地图素养和空间素养。
(三) 区域图承载创新题的重任,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两年中考试题均在第31题出现创新题,作为试题“压轴题”呈现,创新题出题原则遵循《指导意见》“以某区域为例,在教学中要以教材的某区域为案例,不仅要掌握本区域的学习方法,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可以局限在本区域的内容和方法)”,图形呈现形式均取材于教材外世界某局部区域——某岛、朝鲜半岛,注重考查学科综合思维能力,两题均是区域图叠加经纬网、标注图例—海拔高度表,如通过给出经纬网判断半球位置和五带。2018年第31题难度有所提高,第(4)小题“朝鲜半岛河流短急的原因是 ,”该问难度高、区分度大,此题要穷尽图中信息,即半岛南北狭长东西窄的轮廓特征、河流分布特点,再辅以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再现渗透,体现“题在外、答案在内”,完美地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中考试题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很好地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中应根植区域,紧抓区域不放松,区域教学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二、 教学启示
(一) 根植区域重案例,形成创新能力
依据《指导意见》“在教学中要以教材的某区域为案例,不仅要掌握本区域的学习方法,还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可以局限在本区域的内容和方法)”,可见区域教学应以案例教学为典范,并承担起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重任,也是突破中考创新题卡分的有效措施。《课标》建议“在区域地理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本区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进行区域地理学法指导:位置范围(在哪里)—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特点(有什么)—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人文环境(如何做),在指导过程中预设问题与生成答案需要技巧,要依图设问,把握设置的问题有梯度,关键核心问题有难度,由浅入深,逐渐增加思维含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思考,最终“悟”出新知。一般来说“在哪里、有什么”可以通过区域图中的显性信息得出结论,设置的问题难度可以比较小,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为什么、如何做”属于图中的隐性信息,设置的问题难度要加大,增加思维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这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进行创造性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变“要我想”为“我要想”的学习态势,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理思维能力,可以达到“现场进行探究学习并开展创新性作答的活动”,“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用问题整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二) 构建思维导图,形成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地理教学如何落实《课标》所要求“展现各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際联系”?由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概念有位置与分布、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空间差异与联系、区域,其中位置与分布、空间差异与联系、区域与区域认知素养关系密切”,区域各要素特点及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习通过构建区域思维导图完成认知,构建区域思维导图是“高效的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搭建出知识网,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因素,对区域特征起到总结归纳,加深对区域特性的理解掌握。也可以跨章节进行知识点联系与比较,对区域间特征差异或区域内特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避免张冠李戴,如八年级下册《西部地区》教学可以从海陆位置得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山脉层层阻挡,所以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降水少引起最终的后果是干旱,干旱又引起本区地表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呈现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进而决定本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等一系列知识点的因果联系,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显著特征,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思维导图“有利于信息加工和意义构建,信息之间的层级隶属关系十分清晰,促进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从而加深理解”!
(三) 借助板画“安装”区域特征,形成地图技能
区域地理涉及的区域多,教学中要注重把区域特征落实到图中相对应位置,做到图文结合,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板画,通过区域图叠加经纬网,教会学生把知识“安装”在图上,把书读薄。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特有的语言,“在地理信息表达上具有独特而普遍的作用,地图能力因此成为地理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绘制区域简图,通过简图把地理要素特点用不同色笔标注在图上,清晰明了、鲜明显眼,既直观又便于学生区分不同区域要素特征,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研读中考试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导向,在教学中把握深广度,避免走弯路,有效改进教学;结合刚颁布的2018年《指导意见》,我们发现仍保持“以稳定调、稳中微调”的态势,中考命题主旋律仍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风格继续延续区域地理的重头戏,稳中求进!
参考文献:
[1]曾呈进.聚焦核心素养 彰显生态文明[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7):18-20.
[2]袁少民.初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育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1):18-21.
[3]韩华超.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地理教学,2014(9):47-46.
[4]丁生军.地图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7):30.
作者简介:
严黎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一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