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波 陈佳燕 肖跃军 倪国栋
摘要: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工程管理人才是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和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提升管理者的职业素养,我国于2010年设置了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但当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MEM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对MEM研究生培養路径进行探索,提出教学方法改革、落实案例教学、建立实践平台等改革措施,以期为提升工程管理硕士的职业素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素养;工程管理硕士;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036-02
目前,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但MEM创立时间较短,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MEM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10年新设置的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然而,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延续了学术型学位的标准,缺少实践环节,职业能力提升并没有达到企业的需求。
(一)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与职业需求脱节
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工程管理硕士更需要的是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目前大部分的教学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特点,教学时仍然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关注不够。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专业特色结合度低
很多学校的工程管理硕士与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并没有太大差异。各课程的教师在上相应课程时并没有对工程管理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加以区分,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可能会让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对自身定位产生迷茫。同时由于目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很多为在职或者非脱产,学生集中学习的难度较大,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很难将实践与工程管理的知识进行融合,专业特色结合度不够。
二、MEM研究生培养路径建议
(一)MEM的职业素养
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定位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其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可以分为显性职业素质与潜在职业素质。潜在职业素质是指影响工作(包括管理)绩效的个人动机、价值观、态度及行为特征等,往往是内在的、比较抽象的内容。与潜在职业素质相对的是显性职业素质,指个体在工作活动中以及工作结果中表现出别人能看得见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工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工程管理硕士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要提升技术领域、项目管理、设计开发、财务规划与分析、人际交流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二)职业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路径探讨
为提升MEM的职业素养,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认为改革教学方式、落实案例教学以及建立实践平台的方式对职业素养的提升有较大作用。
1.教学方法改革。(1)准确定位职业需求,科学制定课程。不同的院校MEM专业设立的学院不同,有些设立在管理学院,有些设立在土木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将MEM专业设立在土木学院,对于显性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潜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够突出。MEM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根据对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的工程管理硕士的调查,他们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最想获得的是有关BIM、项目管理、房地产等工程管理相关知识。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精必修、广选修的模式。对于必修课程,向MEM单独开设有关BIM、项目管理和房地产方面的课程,课时可以长一些,让MEM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可以适当采用一定比例的网络教学,便于回看,加深巩固。对于选修课程,向MEM开放所有专业的课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同时重视职业素养类课程的开设,包括沟通管理、质量、成本、进度管理等,实现学生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的平衡发展。(2)明确导师职责,落实“双导师”制。目前双导师制的落实度较差,校外导师与校内学术导师地位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同时学术导师对MEM的要求较为宽松,很多时候,导师制形同虚设,不利于MEM的发展。为解决目前实施过程中的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导师的职责,提升校外实践导师的待遇,采取一定的激励制度,提升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导师之间的联系,共同商讨学生培养计划;加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和校外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落实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交互的教学模式,不同于简单举例分析,也不同于实践训练课程,而是通过对真实案例虚拟或模拟一种亲验环境,使学习者浸入课堂中;通过角色的扮演,使MEM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与系统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按照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构建和完善MEM教学案例库。案例的选取应该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案例一定要基于真实的案例,将其进行抽象、改编,使其“规范化”,能够达到上课的需要。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除了对案例要进行筛选之外,对上课的形式也需要进行设计。首先在进行分组时,6—8人一组为宜,分组时要注意男女的平均,同时尽量进行随机分组。在第一次进行案例讨论时,抽出5—10分钟时间,由小组内部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进行整个案例讨论的统筹安排。在进行2—3次案例讨论之后,可以适当调整分组,重新推选组长,加强交流,同时更好地锻炼个人能力。
在每次案例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小组成果进行点评,指出各小组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一些欠妥当之处。
3.建立实践平台。目前,很多学校对MEM学生的实践重视度不够。实践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方式,同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不同的部分进行辨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系统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平台。MEM所学习的知识都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实践,同时学生实践的结果应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结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学术型研究生和工程管理硕士的培养,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尤其是不能满足工程管理硕士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因此,重新思考落实MEM培养路径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对中国矿业大学部分在读MEM的访谈,探讨了职业导向下的MEM研究生培养路径:通过对职业需求的准确定位,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平台,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以期对工程管理硕士的培养教学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雪青,杨秋波,高若云.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3):140-143.
[2]张彦春,何继善.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28-131.
[3]谢晓专.案例教学法的升华: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的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32-36.
[4]阎凤桥,李欣,杨钋,范皑皑.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4):9-16.
[5]刘志强.职业导向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0):28-33.
[6]向鹏成,张媛,李茂月.基于案例教学的工程管理类硕士教学模式创新——以重庆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