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动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概念逐渐被重视起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也随之诞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增加语文知识积累过程当中,需要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语文学科教学,将语文学科的魅力,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本文就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有效思考,并提出下列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教育部门提出,并要求嚴格落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随后,教育部门又发布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文件,这代表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时代来临。当前教学过程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界定和概念存在着很大分歧,呈现出众说纷纭的状况。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核心素养总结成三个部分,也就是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语文学科知识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稳步提高。同样,这也是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首先应加强学生以上三方面的培养,从而促进小学生个人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 注重学生语言积累
(一) 重视学生的课堂积累
与其他形式的语文学习方式相比较,朗读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无法替代。语文朗读教学活动是一种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形式。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更多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小学语文学科的语文朗读能力以及在教学中朗读能力所表现出来的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在语文课堂的当中,给学生足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阅读。将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精讲,课文阅读时要训练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文章当中的重点内容,并且逐渐地强化学生的首次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
通过合理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提升学生接触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进行阅读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或者同桌之间相互协作,也可以进行表演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并且提升学生的个人感悟,通过阅读,学生对主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朗读教学除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文背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语所学句子,强化学生的技能力,通过学生的背诵可以达到这样的教学需求。
(二) 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之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并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能够让他获取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的领导者和领路人,需要引导学生积极的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并教会学生寻找好词句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方向积累更多的知识,这样也能提升学生在课外阅读当中的词汇敏感度。同时,也能够养成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有意识地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式,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阅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同时归纳出其中的好词语好句子。比如“这篇文章当中所描绘的故事跌宕起伏,丰富多彩……”“此处的词语用的恰到好处,堪称点睛之笔”等。这样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生就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学会良性选择。
二、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阅读过程当中注重表达形式
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里所说的良好实例就是在表达过程当中的有效示范。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使用掌握的应该是更好地理解生字和较难的剧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且学会从文章当中获取重点知识能力。
这里以《灰椋鸟》这篇文章为例,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解读过程当中,笔者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可以划分为重要的四个层次,首先要求学生更好地把握该篇文章的课文结构层次,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当中的几个反问句,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寻找出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时间线索,通过时间顺序的解读进一步地理清该篇文章的整体脉络。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该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个人观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抓住课文内容当中所描述的观察和观赏。通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先抑后扬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鸟类的喜爱,同时对林场工作人员的热爱。让学生的情感升华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并呼吁学生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层含义。再次,让学生分析文章当中,作者分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分号的使用,并且让学生了解到作者使用的表现效果。最终,让学生通过文章当中的场面描写状况,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心感受灰椋鸟回归林场的唯美画面。体会作者的描写方式和写作手法。
(二) 提升学生语感,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学段的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他们对语言材料的积累才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同时让他们接触和学习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在学习过程当中,这两者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学生的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感的提升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进行不断的练习,并从练习当中总结和感悟。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个人语感。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堂学习,就是提升学生语感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加强小学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通过不断地朗读,学生能够从朗读当中体会出文章当中的深层次含义。在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是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同时对整个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能力,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朗读练习,用许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引导学生示范阅读,学生进行大声地朗读等。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同时对于文章当中的重要部分,让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朗读。例如,让学生进行默读、诵读、分角色朗读、配乐阅读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表达形式和写作意图,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趋势、节奏和语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朗读过程当中,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
其次,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很难领悟文章当中所存在的一些抽象或具有深意的内容。要提升学生的具体感受,同时通过情境,让学生做到触景生情,这需要学生能够将整个文章进行概括,并具体化,做到真正领悟文章的主要内涵。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形式或手段,例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图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当中的气韵,将抽象的形象具象化,提升学生的语感,同时给学生表达想象和领悟的空间。
三、 培养学生的文化态度
(一)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学科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从小就要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从学生进入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应该着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前主动预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动笔、敢于质疑、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较强,同时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在培养学习习惯过程当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教师要学会适当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从而给学生一定的约束让学生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时间。
(二) 传承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阅读、写作、课外活动等相关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文化传承的有利条件。通过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个人人格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课文内容非常重要。其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也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提升学生审美的重要素材,例如古诗《游子吟》《赠汪伦》《天净沙·秋思》《泊船瓜洲》等这些千古流传的优秀诗词。一首优美的诗词,同样也是美妙的音乐,它来源于生活當中,作者将自己的真情流传于文字当中,通过诗词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
四、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较为抽象且宏观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将这一教学理念具象化,并且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菲.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上),2017(19):136.
[2]周志坚.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主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8(7).
[3]李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3(33):121.
作者简介:
常智,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桃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