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真林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关注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科基础等方面是不相同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到应有的知识与快乐。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合理评价
小学生都有荣誉感和自尊心,都有要求进步和成功的心理,让每一类学生都摆正位置,在学习“最近发展区”学有所得,这样就能让尖子生尽其所长、后进生打好基础,各类学生各得其所,信心足、动力大,在学习过程中,人人争先,在学习上力争成为新知的发现者、新方法的创造者。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些数学教学的技巧。
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分层教学的依据
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或是直观有趣的现象,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判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官去进行思维探索。除了形象思维之外,类比思维也是教师要着重培养的思维方式。类比思维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并用已知的内容去探索研究未知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类比思维的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了类比思维,才能更好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说,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类比思维是我们在分层教学中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生学习进入相等是分层教学的前提。一般来说,分层教学由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构成,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内容,完成不同的课后练习。例如在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在一位数的混合运算中,正确率最低为95%,同时基本上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正确率最低为50%,同时能够将加减法混合运算改编为应用题,并进行正确解答。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在本堂课程中的学习目标为能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在一位数的混合运算中,正确率最低为95%,了解两位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基本掌握混合加减法改变为应用题的方式。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目标同样是能够掌握一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正确率最低为95%,但是对于两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和编写应用题作为了解即可,不做强制要求。除了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教师对各层次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也要做出不同的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课后练习题目的准确率应该在80%以上,练习题中的题目正确率也应该在70%以上。而第二层次的书本题目准确率与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相同,练习册正确率应在60%以上。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书本题目准确率应在70%以上,练习册不要求。分层教学中的目标设定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学生的两种思维。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将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三、注意个性差异,作业分层次布置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运用演示、操作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单调、枯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认识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因此,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难点。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种分法例1时,学生对“每2根一份”不理解,通过演示拿2根放一堆,再拿2根放一堆,告诉学生这就叫“每2根一份”。通过操作能帮助学生建立感知,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如教学第二种分法例2时,6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让学生自己分苹果,知道关键的一句话: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调动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学生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
四、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课堂中的教学将所有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共性上,无法做到对某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因此,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的结合。课内辅导中解决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进步,课外辅导解决每个层次学生中的个性问题,也就是通过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仍以整数除法为例,课内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运算的方法,所以要将运算规则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课内教学结束后,各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会不同,因此就需要利用课外辅导有针对性地让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都进行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互不影响,有利于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
五、分层指导,合理评价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学生,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层次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C层次的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勇于拼搏逐渐走向高一层次。对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互帮互助,分层完成后,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如:A、B层次的学生自认或教师组合帮扶一名C层次的学生,被帮扶的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向他请教。帮扶者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该知识的掌握,被帮扶者从中收获新知,真可谓“两全其美”。
总之,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收获。深刻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了解到只有通過不断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地位,从而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如何实施数学分层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6).
[2] 常思敏.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研论坛,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