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长江边长大,对于长江里所产的鲥鱼、刀鱼和河豚都很熟悉。这三种鱼以味美鲜嫩而著称,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三种鱼形状不同,吃法也不一样。鲥鱼形状像鲤鱼,身子比鲤鱼要扁一些。做鲥鱼时不能把鱼鳞刮掉,因为其美味全靠鱼鳞传递。刀鱼的形状就像一把匕首,鱼肉极其细腻,但吃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小小的一条刀鱼就有上千根刺,很容易被卡着。河豚有着滚圆的身子,身上长的不是鱼鳞,而是带小刺的皮。吃河豚时通常连皮吃下,据说对胃有好处。但河豚极具毒性,一不小心中毒无挽救余地。几乎每年都有吃河豚丢掉性命的事情发生,所以有句话叫做“冒死吃河豚”。
渔民捕这三种鱼用的是同一张网,形状很像排球网,渔民把网拦在江中,让鱼钻到网眼中去。鲥鱼头小身子大,头钻过去后身子就过不去了,这时鲥鱼只要向后一退,就能逃脱而去。但由于它爱惜鱼鳞,死不后退,就被渔民捕获了。刀鱼看到鲥鱼被捕后,心想这家伙真笨,向后退一下不就行了吗?于是刀鱼穿过网眼后迅速后退,结果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上,其实这时刀鱼只要继续向前就能穿网而去了,但它吸取鲥鱼的教训,拼命后退,终于也被渔民捕获。河豚看到它们被抓,心想你们真笨,碰到网只要不前进也不后退,不就不被抓住了吗?于是河豚碰到网后就拼命给自己打气,把自己弄得圆鼓鼓的,结果漂到江面上被渔民轻而易举地捕获了。
小时候听父亲讲这个故事只觉得很好玩,现在再回忆起来,觉得是如此的深奥和让人回味。人就像上面的三种鱼一样,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天性害死,却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里;常常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也找不出自己的弱点;常常因为看到别人出了问题想避免重蹈覆辙,结果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更致命的错误之中。人类似乎永远逃不出自己的陷阱和宿命。父亲已去世十多年了,我现在才开始明白他讲完故事后那迷茫而痛苦的眼神。
但我们总要生活下去,要逃避陷阱和宿命,并且要尽可能比前人生活得更好。我们有办法吗?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但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比别人活得更快乐幸福和豁达呢?我想起了苏格拉底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其他动物和植物生命的神圣性,认识人类爱心和仁慈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类作为自觉动物,只有自己编织的网能把自己捕获。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一点,收敛一点,不要自己为自己编织一张无形的致命的大网。
(选自《故事家》2019年第1期)
赏析
认识自己有多难?关于这个提问,“知乎”上有一条恰到好处的解释:“单纯自身的话,正确认识很容易,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要认识很简单。难以认识的其实是自己与他人的比较,因为这需要大量认识他人,知道他人的平均值和分布后,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这句“认识”正好和俞敏洪所说的观点“认识你自己!让我们认识自己的劣根性,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殊途同归。所谓“劣根性”和“局限性”,其实就是自己的“習惯”和“天性”,这两样“枷锁”,会编织一张无形的致命的大网,轻而易举地羁绊我们成长的脚步。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快乐幸福与否,都要看他能否摆脱这张“大网”的束缚。“认识你自己”,在与自然、与他人、与其他生命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到世界的神圣性和丰富性,从而谦逊低调、智慧豁达地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