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
【摘 要】本文阐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因素,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设置过于死板、育人模式比较急功近利等问题,提出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推进以经济发展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等措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设置 人文素质 校企合作 传统工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105-03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教育界对于“怎样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也让我们逐步意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不仅要跟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而且人才培养目标要具有市场前瞻性、发展可持续性。根据当代学生形成的性格特点,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推动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世界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政治论哲学观认为高等学校知识的探索不是仅仅处于闲逸的好奇,而是因为它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德国、日本等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表明,在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迅速转型的阶段,必须积极发展短期的、技能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快速扩充和升级的市场提供适应其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
“十三五”规划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等战略规划,正需要更多有专业劳动技能的社会劳动力。而高等职业教育更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型服务。
(二)国家政策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改进,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区域布局结构也日趋合理,逐步适应了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需求。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以育人为本、以国家的发展为动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2015年10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将通过3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此时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现日臻完善。
二、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培养产业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如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均为典范。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可持续性之间逐渐显露出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需要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以下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设置过于死板。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运用实践是理论课程成果的一种体现。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总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计划中理论课程设置课时较长、教学内容太过深入,以至于学生容易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往往将实践课程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对于理论学习记忆未深刻之时安排实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
(二)育人模式比较急功近利。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便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当前部分职业院校盲目追求提高就业率,对学生只是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缺乏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以致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发展受限,几年之后容易被社会淘汰。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更多是基础知识教育,对于部分需要提前进入社会劳工市场的劳动力,极有可能存在爱心缺失、私欲膨胀,甚至道德品质堕落等现象。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了完备的人文方法、并形成成熟的人文思想、自觉遵循人文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因此,在进入社会之前能接受有规划的专业技能和文人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既获得一定的社会基本生存能力,同时拥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数据显示,青少年成长期在家庭、学校教育的正确引导下,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价值观,能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素质,降低犯罪率,保障社会的稳定。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同样需要可持续性发展的劳动力。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引进技能型教师,扩大招生,洽谈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在课程设置、人文素质培养、校企合作、传统工艺传承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提出关于高等職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建议。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的就业岗位是需要具备一定技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也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比例。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按学校的教学要求是以理论课为主,要求教学环节规范、严谨、完整,但教师普遍发现学生往往对实际操作的实践课程比较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对理论课程授课的积极性。这个问题需从以下两方面改善:
1.职业院校重新审视课程专业性设置。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关注一般的思维培养策略,也要关注具体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的交互作用。因此根据知识结构设置课程应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重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设置,不同专业之间课程内容学习的深浅程度掌握要求有所区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授课的时间比例有所规定。以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为例,既要学习电工基础知识,也要重点掌握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中间穿插实验课程,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加深课程知识的情境认识。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是指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转向另一个假设的过程。刺激从接收器输入到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暂记忆,然后把信息加以编码以便存储,并转移到长期记忆。因此,进一步引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以课程设计形式既能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认识,又能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发展方向的兴趣,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类培养。
2.教师改进教学活动。人们开始注重认知科学、情境学习。这里需引入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根据我国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规定,考试科目分别为“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学概论”,忽视了专业教学法、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在当代社会人性差异化教育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人性特质,从“80后”到“90后”,再到现在的“00后”,他们都有属于自己成长时代的独特个性。我们不能把科学课本变成“事实”的分类,科学结论被看作對事实分段陈述的总和,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当作“真理”来记忆,这更不适用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教师应研习更多的教学法,吸引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而带来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人文教育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和理想。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是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往往过于重视分数,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点迷惘,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疑惑。人文教育渗透整个教育过程,而教师作为心灵的指引者,在授课甚至生活中,应对学生多投入一份关爱。国内较早系统论述人文科学方法观的尤西林先生将人文教育方法归纳为“理解”“知觉”“智慧”“描述”“个案性”等五种代表性形态。教师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等都有可能衍射到学生身上,因此教育环境的影响会作为无意注意的认识成果存储在大脑中。因此,人文教育过程包括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撰读各种名人传记、经济管理原理法则、文史哲学方面的书,适当地开设关于人文素质方面的研修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思辨能力和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其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打开学生视野,拓宽思维方式。
(三)推进以经济发展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为什么要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就业为导向?我们了解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中国社会,产业发展形式也在动态发生变化,就业也是三五年发生一个轮转。因此,高职院校更多的关注点应在于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的发展,增强与区域企业的培训合作,教师深入了解企业运作,熟悉企业继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及时跟进企业当前生产活动所需技能及国内外即将投入的新技术,洽谈企业对于学校设备仪器的资金投入。应建立一种大课程的观念,既要体现强基础,又要展现宽专业的思想。在课程设置中适度地弱化专业限制,设置更多的教学模块,根据市场导向及企业发展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岗位要求,设置更多顶岗实习机会,由企业参与实习成绩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就岗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直接挑选就业人员,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四)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了现代的工业社会,生产的产品也从手工化到机械化,大大地满足了人类生活所需。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富裕的人们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精致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又开始活跃于市场,职业院校可以此为新的突破,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手工艺人才。以茶文化为例,近几年茶壶、茶杯等茶具用品市场价高达几千上万,其中以我国台湾地区的仿古瓷器晓芳窑尤为突出。瓷器包含了历史朝代的文化特点、烧制工艺等一系列的中国五千年的传承,都值得我们去发扬。蔡晓芳先生也是在强烈的兴趣驱策之下,从工作室到窑厂,将中国的瓷器文化推广到世界。对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传统工艺技术的培养方面是缺失的。除了培育现代工业技术人才,从市场需求及文化的传承来说,应更多关注传统手工业工艺人的培养。首先,应明确传统文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业余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培养专业手工艺人。如果是培养专业手工艺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工艺文化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手工艺技术历史发展到艺术品鉴赏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工艺技术的同时,逐步了解并热爱这个传统手工艺。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教育,设立展馆,将其融入各种文娱活动当中,增加非传统工艺专业的学生对手工艺艺术的了解。这样既能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又能陶冶学生文化素养,建立学生就业信心。伴随着市场发展需求,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院校在教育改革措施上不仅要善于思考,更要勇于探索与实践,及时关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动向,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实用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学富.教学科学与学人信念[J].荆楚学刊,2014(1)
[2]布兰斯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32
[3]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1-101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