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2019-11-11 02:19陈柳青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

陈柳青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环节,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老师的职责不只是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提出明确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3.在预习过程中的合理质疑,可推动课堂形成良好的听课氛围,并帮助学生知识层面的铺垫。例如,在进行《白杨树》的学习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毛不拔的隔壁会出现这么大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在哥哥提问后,脸色会变了呢?”等,这正是课前阅读产生的效果,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利用设置疑问,进行相互吸引,教师作为引导人的角色,将学生的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探索,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能把学生的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阅读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综合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从中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时我问道:“你感觉到漓江的水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三、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基本技能,是理解的准备。文章里文字的表述洋溢着作者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读才能较好地对文章系统有深层的理解与领悟,并通过精读课文实现对情感的感悟与升华。使学生通过阅读,达到与作者交流,与书中人物进行交流境界。

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寫作顺序,并按其进行课文的阅读与剖析,由整体到细节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分析问题、重视观察事物顺序的思维模式。在教学时,注要是利用爬山虎的叶子特点特性、突出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介绍其它向上爬的状态与方式。从这三个角度,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想法,了解作者的仔细观察,品读作者生动、准确的语言。

教学时要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阅读的成功与效果更扎实牢固。教师可通过增加学生阅读量、引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对优美经典的语句进行摘抄、书写读后感等方式,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时有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从而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四、通过有效设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组织教学时充分融合情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创设和谐的学习阅读氛围,使学生能放松身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思维状态。当前我国在不断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强调与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利用课堂情景创设,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指导与点拨,锻炼他们的思维,激发其探索精神,升华他们的思想。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提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思考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如果不砸缸的话,还有其他方式救人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通过此类问题,能增加课堂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

五、设置课外阅读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主题,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化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我们要突破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不要把阅读的内容局限于教材,应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教师在尊重与了解学生个体的阅读差异性基础上,为不同学生科学规划,制定针对性阅读计划,并督促其进行阅读。利用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的构建活动,形成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教学重要目标。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并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