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高校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及减重情况调查

2019-11-11 11:02何蒙娇杨盛谊高阳盛张安迪连福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型盲目差异

何蒙娇,杨盛谊,王 颖,高阳盛,张安迪,连福治

·论著·

杭州某高校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及减重情况调查

何蒙娇,杨盛谊,王 颖,高阳盛,张安迪,连福治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杭州,310036。

了解杭州某高校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及减重情况,为相应健康教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某高校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330名大学生进行自身体型认知及减重情况的问卷调查。330名大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率为8.9%。67.6%的大学生自评体型与BMI体型一致;BMI偏瘦或正常学生中,性别间自评体型和BMI体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BMI超重和肥胖者,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5.4%的学生有减重意愿并采取减重行为,女生采取减重行为率高于男生(<0.05)。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共有125名(39.7%)学生具有盲目减重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性相比男性=3.493,95%:2.071~5.893,<0.05)、自评正常相比自评消瘦比较(=4.199,95%:1.761~10.012,<0.05),自评超重或肥胖相比自评消瘦(=6.581,95%:2.394~18.093,<0.05)是盲目减重行为的危险因素。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与客观体型存在偏差,女生尤为明显,性别、自身体型认知偏差是盲目减重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减重行为;回归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超重与肥胖的比例逐年增加。肥胖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还是引起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高危因素[1]。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另一方面,受到“以瘦为美”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减肥之风盛行。很多学生BMI体型消瘦或正常却采取减重行为,即为盲目减肥,影响身体健康[3]。本研究以杭州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对自身体型的认知及减重情况的差异以及大学生盲目减重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合理认知和理性减肥提出建议,并为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330名学生。剔除漏填、错选、破损等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

1.2 方法

采取自编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基本信息;②对自身体型认知等信息;③减重现状、减重方法等。根据学生自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参考标准为:<18.5为消瘦,l8.5≤BMI<24为正常,≥24为超重或肥胖[4];自身体型认知为被调查者的主观认知,分为消瘦、正常、超重或肥胖。

1.3 质量控制

由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在预防医学系(食品与营养卫生方向)指导老师培训后进行本次调查,被调查者采用不记名形式填写问卷。问卷由一人负责一个班级进行问卷发放、指导填写、现场回收,以确保调查问卷的填写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与核查。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不同BMI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差异的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减重意愿构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盲目减重行为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0.05为双侧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315名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26人(40.0%),女生189人(60.0%);低年级(大一和大二)学生163人(51.7%),高年级(大三至大五)学生152人(48.3%);城镇学生180人(57.1%),农村学生135人(42.9%)。根据自报BMI,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为8.9%,而自评体型为超重或肥胖者占15.6%。见表1。

2.2 自评体型情况

67.6%的大学生自评体型与BMI体型一致。自评体型与BMI体型有差异的学生中,分别有16.7%和61.1%的BMI体型偏瘦男生和女生自评体型正常,性别间自评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分别有3.9%和20.8%的BMI体型正常男生和女生自评体型超重或肥胖,性别间自评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MI体型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性别间自评体型没有差异(<0.01)。见表2。

表1 大学生基本情况

表2 大学生自身体型认知情况的构成比较

注:a表示此结果为确切概率的值。

2.3 减重行为

2.3.1 减重现状

48.2%的学生从未想过减重,男生从未想过减重的报告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6.4%的学生有减重意愿但未采取减重行为,女生有减重意愿但未采取减重行为报告率高于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5.4%的学生有减重意愿并采取减重行为,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3.2 减重方式

在143名采取过减重方式的学生中,减重方式采用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运动(90.9%)、饮食调整(74.1%)、减肥药物(7.7%)、其他(2.8%);93名(65.0%)大学生采取运动和饮食相结合的减重方式;采取运动方式减重的13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运动频率为一周4次及以下(76.9%),每次运动时间持续60 min以内(78.5%)。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减重意愿构成比较

2.4 盲目减重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盲目减重指BMI体型正常或偏瘦却采取减重行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共有125名(39.7%)学生具有盲目减重行为,女生盲目减重率(51.3%)高于男生(22.2%)(<0.05),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0.05)。不同自评体型、不同BMI体型学生对盲目减重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而年级和月生活费对减重行为没有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盲目减重行为比较

以有无盲目减重行为为因变量,以性别、居住地、自评体型作为自变量(性别:男=1,女=2;居住地:城镇=1,农村=2;自评体型:消瘦=1,正常=2,超重或肥胖=3),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模型结果显示,女生、自评体型正常、自评体型超重或肥胖是采取盲目减重行为的危险因素,女生盲目减重的危险性是男生的3.493倍(<0.05),自评体型正常者减重的危险性是自评体型消瘦的4.199倍(<0.05),自评体型超重或肥胖者减重的危险性是自评体型消瘦的6.581倍(< 0.05);而居住地与采取盲目减重行为无关(< 0.01)。见表5。

表5 大学生减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杭州某高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率为8.9%,低于2010年全国成年人[5]的超重肥胖率。女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比男生低,这与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6-8]。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在体重控制方面的意识较高,对身体健康相关知识的关注度较高,使得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在本研究中,67.6%的大学生自评体型正确,高于何迎娇等同类研究结果(56.8%)[9]。BMI体型消瘦的女生更倾向于自评体型正常,BMI体型超重或肥胖的男生更倾向于自评体型正常,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及压力对两性的评判标准和要求不同, 使男性希望更健壮,女性希望更苗条,导致其对客观体型的认知存在偏差[10]。本研究还显示,45.4%的学生有采取减重行为,女生采取减重行为的报告率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社会时尚传媒因素对女生的影响很大,明星模特的身材是非常纤细的,时尚服饰的版型也日趋小巧合身,这使得女大学生更易采取减重行为以追求消瘦的体型[11]。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盲目减重行为与性别、自评体型有关,与居住地无关。女生盲目减重的行为发生率高于男生,自评体型超重或肥胖者更易采取盲目减重行为。一方面可能由于大学生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对体型偏胖的人持嘲讽或轻视的态度,新闻媒体对超重肥胖者的负向宣传、家庭生活中不断强调偏瘦体型的重要性等,对女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这都会使大学生更易采取盲目减重行为[12];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自评超重肥胖的大学生缺乏对BMI体型的正确认知,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落差,更易采取盲目减重行为。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BMI的计算是基于调查对象自报的身高和体重。多种原因可导致大学生高估或低估自身的身高和体重,从而可能导致自报BMI不能确切反映实际BMI。尽管如此,本研究依然显示多数学生对于自身体型的认知与BMI值之间存在偏差。说明自报BMI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体型状况,且与主观认知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体型认知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干预措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自身体型认知存在误区,导致其采取盲目减重行为。学校应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13],预防盲目减重行为对大学生带来的健康风险。

[1] Wang C, Li J, Xue H, et a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cidence in Chinese:contribution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5, 107(3):424- 432.

[2] 王宇, 陈旭. 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9, 27(4):288- 290.

[3] 王小雅, 祁巧茹, 卢晓翠, 等.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肥胖认知和减肥行为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 54-56,60.

[4] 姜勇. 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变化趋势及健康危害研究[D].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

[5] 李晓燕, 姜勇, 胡楠, 等. 201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及肥胖流行特征[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2, 46(8):683- 686.

[6] 尹丰, 肖蓉, 龚娜, 等. 云南某高校大学生BMI及减肥情况调查[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 23(6):85-88.

[7] 李永强, 李杰, 曾文笑, 等. 广东某高校大学生肥胖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2(4):437-440.

[8] 宋军, 肖瓅, 李晓北, 等. 在校大学生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情况及减肥行为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28(6): 463-465,468.

[9] 何迎娇, 张爱莲. 某医科大学女生不良体重控制行为现况调查[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 38(6): 787-789.

[10] 付寅寅, 王卉. 大学生对肥胖与减肥的认知行为调查[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 6(4):51-62.

[11] 杨春霞. 师范院校如何科学开设大学生减肥与健康教育课[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5(3):86-90.

[12] 刘彤鸥, 王加谋, 欧阳琴, 等. 武汉市4所高校大学生减肥意向与身体满意度从众行为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9, 35(3):208-211.

[13] 贺雯, 卢家楣, 王怀勇, 等. 中国当代大学生审美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 心理科学, 2016, 39(6):1318-1325.

Investigation on the Cognition and Weight Red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Hangzhou

To understand the body shape awareness and weight lo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angzhou,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A group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tereotypes and weight loss of 330 college students of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angzhou.Among the 330 college students, 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 was 8.9%. There were 67.6% of the self-reported students consistent with the BMI type. Among the lean or normal students with BMI,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rated body type and BMI body type between the sexe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students with BMI between the sexes (>0.05). The 45.40% of the students had the desire to lose weight and take weight-losing behavior, and the rate of female students taking weight-losing behavio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0.05). A total of 125 students (39.7%) had blind weight loss behavio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female vs male,=3.493, 95%:2.071-5.893,<0.05)and self-rated normal weight loss (=4.199, 95%:1.761-10.012,<0.05), self-rated overweight or obesity compared with self-rated weight loss (=6.581, 95%:2.394-18.093,<0.05) were risk factors for blind weight loss.There are deviation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body shape cognition and objective body shape, especially among girls. Gender and body shape cognitive devia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weight loss blindly.

College students; Self-type cognition; Weight loss behavior; Regression analysis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5011

何蒙娇(1996—),女,本科在读,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化学物与端粒酶肿瘤的基础研究,1650128908@qq. com。

连福治,副教授,fuzhi.lian@hznu.edu.cn。

2019-09-02。

猜你喜欢
体型盲目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体型特别的勇士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