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
摘 要:“五四”时期是社会变革的时代,社会在转型,文学也在转型。这一时期,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被大译介过来,既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也对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语言的运用、翻译的方法、文体的革新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词:“五四”时期;外国文学;革新;国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9-0097-03
一、“五四”时期的社会变革
20世纪初,世界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欧美等国家由封建制社会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俄罗斯经历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洗礼,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上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在社会上流行,实用主义、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改良主义等,这些思想都以“救国救民”为口号,在社会不断的论争中,在社会的不断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选择的理论武器。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我国社会的变革起到重要作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得到了广大青年的响应,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易白沙的成为宣传新思想的主要成员,于是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反对专制。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倡导科学,反对迷信;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些较先进的思想,启发着年青人的觉悟。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阶段,20世纪初期,相比于西方国家,国民思想相对落后、相对愚昧,人们大多处于盲从的状态。自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之后,我国对西方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首先看到的是西方的武器技术先进,开始了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失利之后,再到学习西方的“制度”,而戊戌变法同样失败。在探索国家如何发展的道路上,“保守”与“革命”常常进行反复的斗争。在我国也是如此,革命之后,经历了复辟,又继续革命。直到“五四”时期,为了彻底的推动革命前进,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与传统的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决裂。从现在的时代来看,这种与传统完全决裂的做法也许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点激进。但在那个时代,确实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把人从中世纪的神权社会中解救出来,激发了人的能量,实现了社会的变革。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代,也进一步把我国人民从愚昧、落后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儒学”正统思想宣告结束,“民主”“科学”意识激励着国人走向新社会。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反对巴黎和约签字、主张收回国家主权、积极抵制日货等,都表现出国人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表现关心国家前途的政治热情。
二、“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的译介情况
“五四”时期,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新青年》杂志在当时是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刊物之一。俄罗斯、法国、挪威等国家先进的文学作品都被译介过来,其中著名的作家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也应时代潮流,译介了一批外国文学作品,主要翻译了俄国文学、法国文学以及其他国家经典作品。沈雁冰在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时指出:“现在新思想一日千里,……所以一时间便觉得中国翻译的小说实在是都‘不合时代。……中国现在要介绍新派小说,应该先从写实派、自然派介绍起”。为更好实现介绍新小说,《小說月报》还出版了外国作家专号,如“泰戈尔专号”“拜伦专号”“安徒生专号”“罗曼·罗兰专号”等。德国文学方面,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郭沫若译介了歌德的小说;英国文学方面田汉译介了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潘家洵译介了易卜生、萧伯纳、王尔德等人的作品。这一时期,在文学译介方面,出现了许多翻译大家如鲁迅、沈雁冰、瞿秋白、耿济之、郭沫若、郑振铎、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等。“五四”时期,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作品,也被译介过来。惠特曼的诗歌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他的诗作中歌颂祖国、赞颂民主的主题,为人称道。当时,把惠行曼诗译成中文的有郭沫若、徐志摩、谢六逸等。
梁实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外国文学影响侵入中国之最显著的象征,无过于外国文学的翻译。翻译一事在新文学运动里可以算得一个主要的柱石。”(梁实秋《梁实秋文集》[M]第1卷(文学批评)2002年版132)
“五四”时期翻译较多的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处于从封建社会向新社会过渡的时期,其际遇与我国大体相同,俄罗斯文学中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受到了翻译者的关注,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这一时期,译介了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果戈理的《死魂灵》等,翻译了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在我国立即成为引人关注的名作家。总之,这时期从风格上看,即有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从国别来看,英法德俄美主要大国均在其列;从体裁来看,小说、诗歌、戏剧都有译介。“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的译介,以我国需求为主,形成了多彩多姿的状态。
三、“五四”时期外国文学对我国国民教育的影响
五四时期,大量的外国文学的译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人的觉醒,尤其是对知识界的女性产生了影响,女性独立的意识有所增强,新女性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的一道风景。传统女性不仅是勤俭持家,恪守妇道,更应是紧紧围绕“家”转,大门不出的女性,正如俗语所描绘的“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的女性。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之外国文学的某种程度的影响,我国女性地位开始发生变化,新女性首先在知识界产生,她们要求与男性一样具有平等的地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是鲁迅译介的易卜生的戏剧《娜拉》,剧作中女主公娜拉因为看到自己在家的玩偶地位,毅然离家出走。她追求独立、要求平等、挑战传统的女性形象,为新时期女性树立了榜样,对我国女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外国文学对我国的影响,更直观地反映在文学自身的变化方面,促进了我国语言文学的新发展,也间接地对我国国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翻译方法的改变。晚清时期,我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主要是采用意译的方法。著名翻译家林琴南以这种方法,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在那个时期,这些作品为处于封闭状态下的国人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户,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五四”时期,一批留学的学者从海外归来,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开始采用“直译”的方法,他们认为“意译”损害了原作的艺术性,破坏了原作的风格。他们既熟悉国语,又熟悉外语,翻译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极大地推动了译介文学的发展。
其次是词汇和语法的变化。“五四”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白话文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从外国语言汲取的语法,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已成为现代汉语组成部分。现代汉语摆脱了文言文之乎者也的范式,更加走平民化,有利于更大范围的民众接受和学习。这一时期,以瞿秋白为代表的翻译家,译介了大量的外国作家作品,从象征主义到意识流,从波德莱尔到弗洛伊德,现代主义的小说家几乎都有译介。不仅让国人进一步了解了西方作家创作的风格、创作流派、创作手法,也让国人了解了西方语言的特征。对促进我国由文言文转向白话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小说成为文学作品重要体裁之一,也为我国小说的叙事提供了新的范本。在我国传统文学中,以韵文为主,长期以来,小说一直被人们称为“闲书”,“雕虫小技”,不为人所称道。我国传统小说在主题上一般都是“才子佳人”“善恶报应”以及伦理道德说教为主。“五四”时期译介的外国小说,侧重于描写小人物,反映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重视对“这一个”典型人物的塑造。在叙事视角上,外国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或书信体的方式,也给我国作家以新的启示。我国传统文学通常采用全知全能视角进行叙事,展现的是叙事者非同凡响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主人公的展示。总体来说,“五四”译介的外国文学以其系统性,以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以全新的写作手法,给我国小说带来了全新的改革,使我国小说进入了现代的状态。鲁迅先生首先借鉴了西方小说的日记体,写出了《狂人日记》。茅盾、胡适等也借鉴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五四”时期,关注普通百姓,关注下层人民生活的主题,也令中国作家得到了启发,并予以重视。鲁迅、冰心、叶圣陶、邰静农、王统照等作家都通过自己的作品描写我国那个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小说经过现代文学的发展,逐渐被我国读者所接受。小说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体裁。小说在风格上却仍有我国传统文学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更大胆地进行探索,更多地尝试运用新的创作手法,并取得了较辉煌的成绩。
第四,促进了现代诗歌的发展。朱自清曾在《新诗杂话》说:“新诗的语言不是民间的语言,而是欧化的或现代化的语言。”我国诗歌的传统是“韵体诗”,是“五言”“七律”等,讲究字数、格律、押韵与否,而现代诗打破了这一限制,以平白如话的语言入诗,摆脱了古体诗的束缚,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的诗作。新诗的产生,为我国文学园地平添了新的种类,文学园地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个时期,新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模仿外国诗歌的痕迹。
第五,促进了现代戏剧的发展。我国传统戏剧以演唱为主,以对白为辅,因此民间都称之为唱戏。外国的戏剧尤其是欧美的剧作是以“对白”为主,俗称话剧。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戏剧变化不大,一直持续原有的剧目、原有的戏剧风格。“五四”时期,国外戏剧被译介到我国,为国人打开了新窗口,拓寬了国人的视野。如莎士比亚戏剧、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等的译介,为我国戏剧的革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国外戏剧,从语言上看,对白是戏剧的主要构成要素;从戏剧情节构成来看,重视戏剧冲突的呈现,讲究戏剧情节的“突转”;从戏剧情境上看,重视戏剧情境的打造。在“五四”变革的时代,我国戏剧也需要进行革新,需要推出新的方式,以满足社会转型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戏剧需要吸收国外戏剧的优点,引进国外戏剧,进行新戏剧的尝试。我国剧作家曹禺的探索是成功的,其剧作《雷雨》《日出》等,以全新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剧作吸收了国外戏剧的风格,他师从古希腊戏剧、易卜生戏剧、莎士比亚戏剧以及我国传统戏剧,形成了全新的风格。古希腊戏剧重视“命运”观念,认为人的悲剧是由不可知的命运造成,人类无法摆脱,只能去面对,去抗争。《雷雨》中,展现了两代情感的纠葛,在家庭生活、在爱情上,陷入命运的漩涡,如四凤更是稀里糊涂地步入乱伦之爱的泥沼,几乎是再次展现了母亲同样的生命轨迹。在戏剧结构严谨、情节紧凑、主题鲜明、场景转换较少等方面,曹禺借鉴了易卜生的戏剧的特点。此外,美国剧作家奥尼尔戏剧的现代性,莎士比亚戏剧的丰富性,对曹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外国戏剧的影响下,在我国剧作家的努力下,话剧在我国也成为戏剧体裁的重要种类之一。
第六,促进了现代散文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学中,散文与韵文相对应,是比较松散的一种文体。“五四”时期,外国散文以各种方式呈现,如随笔、游记、杂谈等。“五四”时期,我国散文创作,受到外国散文的启发,以多种风格多种形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以游记为代表的记叙性散文,瞿秋白的《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冰心的《寄小读者》等。这些作品通过作者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在那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人们追求理想,却又面对现实的黑暗,作家的苦闷彷徨状态一一表现出来。经过了初期散文创作的尝试,散文日渐有了亮色。尤其是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这样的作品,堪称艺术经典之作。鲁迅充分借鉴了象征主义手法,并使用梦幻、寓言等形式,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生活。鲁迅融中西文化艺术于一体,挖掘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精化,取得了散文创作的成功。这一时期,在散文创作中取得成功的还有冰心、许地山、朱自清等。
“五四”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文学也处于转型发展的阶段,旧文学向新文学转型,传统文学向现代性的文学转型。在这个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借鉴了外国文学的有益成分,推动了我国新文学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朱德发.中国五四文学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2〕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Rogert T.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UK: Longman Group Ltd., 1991.
〔4〕Goldman, Merl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Era, U.S.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責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Literature on Chinese N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WANG Sh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y 4th" period is an era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which society is transforming and literature is also transforming. During this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were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which not only promoted the awakening of Chinese people, but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literatur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use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ylistic innovations in China.
Keywords: The May Fourth Period; Foreign Literature; Innovati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