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锐
摘 要:临夏回族砖雕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其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在不断地更新和演化中,将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吸收了各种雕刻技法的精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砖雕制作工艺常见的有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类型,一般用作门罩、照壁、嵌墙、基座、兽头等建筑装饰。在表现题材上,多以花草植被、图案符号﹑山水建筑﹑文字诗句﹑以及祥瑞动物等,形成了临夏砖雕独特的审美情趣。临夏砖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物化反映,除了传递给人们美的享受外,还蕴含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临夏;回族砖雕;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9-0075-03
临夏,又称“河州”。作为甘肃的回族自治州,同样也是一座历史古城。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交错之地,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商业氛围浓郁,有“西部旱码头”之誉,费孝通先生曾有“东有温州,西有河州”之说。形成了汉、藏、回、东乡、保安、撒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并通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工艺中的保安腰刀、刻葫芦、木雕等民间工艺美术大放异彩,尤其是结合了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砖雕艺术,是民族精神重要的物化形式之一,更是临夏工艺美术文化遗产中的奇葩。
一、临夏砖雕的工艺特色
临夏回族砖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目前在临夏发现的最早的砖雕,是20世纪80年代在临夏南龙发掘出的金代砖墓。该墓建造于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距今有 800多年的历史。从曾经具有御敌之功的青砖到成为的独立装饰门类的砖雕艺术,人们赋予了青砖更多的文化内涵。砖雕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木雕、石雕、玉雕等其他雕刻艺术的技法, 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人画元素与砖雕技艺有机结合,从而丰富了的砖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砖雕艺术既呈现出特有的质朴与简约,又展现出其极具民族地域化特征的一面。
砖雕在制作技法上常见的有平面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镂空雕等类型,可分为“捏活”和“刻活”。所谓“捏活”,是用粘土手工塑造出具体形象,或者用印模在半干的粘土模型上压印出所需图案,最后入窑烧制成型。这类砖雕形式,主要用于建筑中瓦当、屋脊兽等装饰造型。相对于“捏活”,“刻活”则属于砖雕的精华,其工艺较前者复杂,这种工艺最能体现砖雕的艺术魅力。在烧制好的青砖上,利用特制刻刀通过找正、渡稿、雕刻、修补等过程完成作品,其主要通过阴线刻、凹面线刻、浮雕刻、透雕刻等技法,刻出草木花卉、山川风景、吉祥图案以及阿拉伯纹饰等,砖雕作品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性特点。
“捏活”和“刻活”在最终的作品的成型上也有所差异。“捏活”是根据前期设想,由手工捏制或翻模而成,由于捏制手法和入窑烧制时间的不同,其最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相比而言则略显“粗糙”,而没有“刻活”的细致、工整之美。“刻活”在制作时不但对青砖的质地要求较高,而且对工艺也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各种雕法能够将花卉、鸟兽等图案淋漓尽致地再现在青砖之上。
近年来,由于古建文化市场对砖雕需求的增加,模铸砖雕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相比手工砖雕其优势在于成本低而且便于大批量生产。但是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砖雕企业逐渐采用新型的树脂材料,通过硅胶模具翻制树脂砖雕,其具有坚固耐用、生产周期短的特点。但是这类砖雕的艺术价值和韵味方面,明显逊于手工砖雕。
二、临夏回族砖雕的装饰艺术特色
临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各民族间长期的文化交融,其文化格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区域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占地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砖雕艺术体现出典型的民族地域特色,并形成了独特特色的审美品格。
王宏建在《艺术概论》一书中讲道:“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因此在临夏,这种民族精神更多的则融入到砖雕艺术当中,同时砖雕艺术也是伊斯兰文化和审美的载体,这种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不仅仅对回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产生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方方面面。
(一)临夏回族砖雕的题材特色
作为建筑的装饰艺术,砖雕一般用作门罩、嵌墙、照壁、五宫墙、捶头、基座、花脊、兽头等建筑装饰,它追求以平面化、单纯化、程序化为表达方式的一种形式美。临夏砖雕通过民间艺人的代代发展,民族传统的营造理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宗教文化等在砖雕艺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装饰题材。
常见的装饰题材主要有花卉草木﹑博古图案﹑山水建筑﹑吉祥纹样﹑以及祥瑞动物等。在这些装饰题材中,被广泛应用的应该是花卉草木了,如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葡萄、石榴;寓意高洁品格的荷花、梅花、兰花;寓意长寿的松柏以及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葫芦等等;在这些装饰题材的表现上,牡丹又以其独特的魅力普遍应用于砖雕艺术中,这与当地人喜牡丹、种牡丹、赏牡丹的地域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牡丹随处有,绝胜是河州”,这是清代诗人吴镇对河州牡丹的由衷赞美,也忠实的反映出了临夏人民喜爱牡丹的胜景。东公馆的“双品富贵”花瓶式门楼实属砖雕牡丹中的上品,也称“双品牡丹门”,是由回族砖雕艺术大师绽成元所创作。双瓶仿景泰蓝外形特征,表现手法奇特,给人以典雅、华贵之感,并且运用雕刻和镂空的手法将瓶中的牡丹巧妙地组织成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圆拱造型,是整个建筑中砖雕装饰的精华部分之一。
其他表現方式上,诸如:以山水为题材的东公馆的《江山图》,临夏红园广场的《大河之州》巨幅砖雕作品,该砖雕作品以河州“新八景”为表现题材,充分地表现了临夏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还有以博古、图案为主的图案类,以文字书法为主的匾额类,以及题材较少的动物类等等。这些表现题材是多元文化发展、交融的集合体,作品中题材与主体雕刻形成呼应,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出动静有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刚劲有力的视觉效果。
(二)臨夏回族砖雕的组合方式
砖雕在制作完成后还必须进行安装,分为组合型和单体型。组合型是指大面积的拼凑砖雕,必须在砌筑的同时进行安装。单体型则是镶嵌在组合型砖雕中作为点缀之用。组合的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形式、二方连续形式、四方连续等。一组砖雕从上而下进行排列,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上下左右呈对称、均衡、呼应、疏密的对比关系,具有一种秩序美。
三、临夏回族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临夏回族砖雕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尤其在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砖雕艺术具有典型的民族地域特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民族文化也形成了交融,使其民族文化更趋丰富性,这一点也充分地反映在了砖雕艺术中。
(一)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承
在临夏地区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中,砖雕艺术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临夏砖雕在保持伊斯兰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形成多元文化的交错性。它不仅是对宗教信仰的艺术表达,也是对这种悠久民族文化体系的传承。临夏地区是由多个民族聚居而成,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占一半以上。在临夏有相当数量的清真寺和伊斯兰风格建筑,其建筑中的砖雕艺术,展现了深厚的中国化的伊斯兰教文化气息。
临夏砖雕艺术具有典型的民族地域特色,无论是图案还是装饰手法,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尤其是“认主独一”,这一穆斯林的信条,典型的反映在砖雕的装饰素材上。由于教徒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砖雕作品上均不见人物装饰图案,而多以花卉草木、吉祥纹样装饰。穆斯林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方面,在长期文化交融和渗透中影响着汉族及其他民族。伊斯兰特色砖雕中的拱北、清真寺、民居,是临夏地区独具砖雕艺术特色的建筑群体,并且形成了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系。
(二)多元文化的映射
临夏回族砖雕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但是在各民族间文化不断的融合、发展中,深受儒家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砖雕艺术语言在这种文化融合下呈现出了多元的特征。回族砖雕艺术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汲取其他文化元素,尤其是汉文化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回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了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士”文化和文人画的意趣上。比如,汉族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百事如意”“玉堂富贵”“四季平安”等图案,都逐渐地出现在了砖雕艺术中,而且砖雕的应用也不仅仅只局限在伊斯兰建筑,也被大量应用于汉族民居、佛寺、道观建筑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回族和汉族文化的相互融合,这也无疑推动了砖雕艺术的发展。
(三)文人画情怀的表达
临夏砖雕艺术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独立成画,有些是附属于建筑物。而在独立成画的作品中,照壁﹑廊心墙﹑院墙等最引人注目。表现的题材中普遍应用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梅、兰、竹、菊”“蓝薰桂馥”等题材,还有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书案、博古架等纹饰,都在砖雕中普遍应用。东公馆的《江山图》《百子图》还有红园的《泰山日出图》,这些作品都融入了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等,具有文人情趣的元素。另外,临夏悠久的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积淀,为具有文人画元素的砖雕艺术发展营造了氛围。
(四)祈福纳吉的吉祥文化
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吉祥”“平安”则是每个人所向往和追求的,这些美好的愿望和象征吉祥的图案也逐渐成为建筑装饰题材的一部分。砖雕也不例外,“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砖雕题材中的装饰图案很多都是通过谐音和借喻的手法来表达吉祥寓意的,“鹿”与“路”谐音,寓意“路路顺利”;“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喜临门”;还有寓意幸福美满的“凤穿牡丹”、寓意多福多寿的“松鹤延年”﹑寓意夫妻和睦的“鸳鸯喜荷”等等。这些吉祥图案一方面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族地域性特点及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题材的运用,来表现隐含在吉祥图案背后的美好意蕴,借以表达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
临夏回族砖雕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回族砖雕艺术中的代表,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物化反映,除了传递给人们美的享受外,还蕴含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象征性、审美性、地域性等特征,以及其内在的文化精神,都充分的融入到砖雕之中。
——————————
参考文献:
〔1〕临夏州志编纂委员会.临夏回族自治州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2〕尚洁.中国砖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杨宇辉.试论文化交融对临夏砖雕艺术特色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3,(07).
〔5〕尚勇.社旗山陕会馆琉璃照壁装饰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02).
〔6〕王晓林.临夏砖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7〕张伯智.临夏砖雕艺术[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8〕隋建民,黄丽珉.甘肃临夏砖雕的艺术特色[J].装饰,2003,(05).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Hui People's Brick Carvings in Linxia
LI Xiao-rui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730020 China)
Abstract: The brick carving art of Hui people in Linxia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the constant renewal and evolution, the Islamic culture and the Han culture are skillfully combined, and the essence of various carving techniques is absorbed, and the unique ethnic style brick carving crafts are common, including plane carving and bas-relief. Deep relief, openwork, hollow carving and other types, generally used as door hoods, wall, inlay wall, pedestal, animal head and other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most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rick carvings in Linxia are formed by flowers and vegetation, pattern symbol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ritten verses, and auspicious animals. A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nxia brick carving is a materialized reflec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In addition to the enjoyment of beauty, it also contains unique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Keywords: Linxia; Hui Nationality Brick Carving;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