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实践对提高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的影响

2019-11-09 23:07余红霞李顺芬常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学龄前儿童品管圈

余红霞 李顺芬 常颖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的作用。 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选取 2017年5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内科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76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现状调查,调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设立目标及制定整改措施。选取2017年9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内科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67例作为实验组,品管圈活动后进行效果确认。比较两组核磁共振檢查的成功率情况。 结果 对照组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为 68.42%,实验组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为8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展品管圈提高了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 品管圈;学龄前儿童;检查成功率;核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22-011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MRI in preschool children. Method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as formed, and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was established. A total of 76 preschool children who were in need of MRI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uccess rate of MRI, analyze the causes, set goals and formulate corrective measures. A total of 67 preschool children who underwent MRI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neurology in our hospital in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ffect was confirmed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he success rate of MRI examin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MRI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8.42%,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MRI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8.0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as improved the success rate of MRI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eschool children; Success rate; MRI

核磁共振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内,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核共振,并吸引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引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图像的方法[1]。在行核磁共振过程中,由于扫描时间较长,扫描噪声较大,扫描室相对封闭,给诸多患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恐惧感,加之学龄前自制力差,哭闹或躁动不安,使检查很难顺利完成[2]。如何有效提高了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是儿童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重要的课题[3]。品管圈[4](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对团队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的活动[5]。我院儿童神经内科于2017年4月将 QCC 活动应用于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管理中,有效提高了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6],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5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内科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7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0.6~4.5岁。将 2017年9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内科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67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0.6~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成立品管圈

我院 2017年4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科室人员主动自愿报名参加, 最终确定圈员 9名,其中包括副主任医师1 名,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3 名,护士1 名,核磁共振室技师1 名。学历为硕士1名,本科 8名,小组成员年龄23~45岁。圈长先自愿报名,然后由品管圈小组投票选出,护士长担任辅导员。投票选定圈名为“蜜蜂圈”。每月定期召开圈会。品管圈活动按 PDCA的步骤,即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3 选定主题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点一一列出,并就总结出的问题从重要性、上级政策、圈能力、迫切性 4 个评价项目,采用“5、3、1”的评分法,其中重要性最后得分为41分、上级政策最后得分为41分、圈能力最后得分为35分,迫切性最后得分为35分、总分是152分,本次活动得分最高,确定主题为提高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主题选定的理由是保障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及时完成,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1.4 现状把握

分析 2017年5月我院儿童神经内科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共76例,核磁共振检查不成功24例,成功率为68.42%(52/76)。其中未剥夺睡眠9例,镇静失败6例,家属不配合4例,漏发检查单1例, 地点不清楚1例,未带造影剂1例,与核磁共振室沟通不足1例,未准备留置针1例,根据 80/20 原则,确定未剥夺睡眠、镇静失败、家属不配合为改善重点,其累计百分比为79.17%(19/24)

1.5 目标设定

由QCC活动1、3、5等级评分标准,得出该活动小组圈能力平均得分:33分÷9名=3.77分,圈能力为3.77÷5.0×100%=75.0%。根据QCC目标设定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100%-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8.42%+(100%-68.42%)×79.17%×0.75=87.16%,因此“蜜蜂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为使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由68.42% 提高至 87.16% 。

1.6 原因分析

列出可能导致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不成功的原因绘制出鱼骨图,见图1。通过分析鱼骨图选定十大要因:①非睡眠时间太长;②缺乏宣教资料,宣教不到位;③担心核磁共振和镇静剂有副作用;④系统知识培训不足;⑤流程繁琐;⑥对目的认识不足;⑦环境嘈杂;⑧患儿身体不适导致哭吵;⑨轮科新进人员多;护士表述不清楚。再结合至现场、看实物、作现实证、实际观察法、现场访谈法进行现场验证,分别对患儿家属、核磁共振室工作人员、科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142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制作柏拉图(①非睡眠时间太长为22.54%;②缺乏宣教资料,宣教不到位为20.42%;③担心核磁共振和镇静剂有副作用为19.01%;④系统知识培训不足为18.31%;⑤流程繁琐为4.93%;⑥对目的认识不足为3.52%;⑦环境嘈杂为3.52%;⑧患儿哭吵为2.82%;⑨轮科新进人员多为2.82%;⑩护士表述不清楚为2.11%)。根据80/20 原则,得出四大真因为:①非睡眠时间太长;②缺乏宣教资料,宣教不到位;③担心核磁共振和镇静剂有副作用;④系统知识培训不足。累积比例为80.28%。

1.7 制定对策并实施

根据六何分析法 5W1H原则,即谁来做(who)、做什么(what)、何时做(when)、在何处做(where)、为什么要做(why)、怎么做(how),详细拟定对策,经过头脑风暴法,就可行性、圈能力、经济性进行评价,根据最终评分结果确定具体对策。

1.7.1 制定个性化的剥夺睡眠方式   由于核磁共振扫描时间长及特殊射频噪声非常大等因素,患儿出现烦躁情绪和恐惧感而哭吵不配合检查,我们根据患儿预约的核磁共振检查时间,相应的剥夺患儿检查前4~6 h的睡眠时间[7]。检查时间预约在上午,我们会根据患儿年龄要求家属具体到凌晨几时唤醒患儿,检查时间预约在下午,检查前一夜睡眠时间不变,中午剥夺患儿的午睡时间,当患儿有睡意时,尽量逗其玩人为的造成患儿睡眠不足[8]。针对家属不知道剥夺睡眠的意义和方法,在发放每一份核磁共振检查单之前先让家属填写问卷调查表,再结合问卷调查表对家属剥夺睡眠掌握的程度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制定了爱心提醒标识由责任护士贴于患儿床头,根据核磁共振检查预约时间和患儿的年龄制定个性化的起床提醒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对家属是否知晓剥夺睡眠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调查,家属的知晓率上升到了98%,确定该对策为有效对策,纳入科室标准化项目。

1.7.2 制定个性化宣教资料,沟通内容通俗易懂  我科以往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患儿都是口头宣教,由于患儿家属对核磁共振的检查过程不了解,家属容易忘记或因宣教不到位而未理解,针对这一现象全体圈員制作了住院指南和检查导航指引悬挂于病房,并制作了核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宣传单在宣教后发放给患儿家属,针对现在的家属喜欢看手机的特点我科把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微信传给家属,并且可以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最终我科患儿家属的理解度及满意度分别上升至96%及92%,确定该对策为有效对策。纳入科室常规护理中。

1.7.3 鼓励家属参与安全管理,针对家属害怕镇静剂及核磁共振检查有副作用  我科给患儿做核磁共振检查之前,由责任护士详细解释整个检查流程,带领家属前往核磁共振室参观了解核磁共振原理,理解磁场与放射线的区别,让家属明白核磁共振是不会给患儿带来任何身体上的影响的,告知家长患儿的配合是检查成功的关键点。以往核磁共振检查都是完全依靠药物达到镇静的效果[9],我们一般首选水合氯醛镇静,因起效快、安全性高[10]、无后遗症。但其作用较弱,不能达到深度镇静,所以效果往往不理想,不能很好的配合检查。导致检查一次不成功而依赖于镇静剂,家属因担心镇静剂有副作用而难以接受[11]。采用睡眠剥夺相应的减少患儿的睡眠时间再结合水合氯醛镇静,患儿很快就能进入深睡眠状态,达到我们预期的镇静效果[12]。针对以往家属不知晓水合氯醛服用时间导致重复使用或因使用无效而依赖镇静剂的现象,我科改善了预约表,责护在每一份预约表上规范了水合氯醛发放时间[13]。并使用了噪音过滤隔音耳塞,因其仿耳道设计,在患儿入睡前先塞入耳塞,既可以避免核磁共振室工作人员因带耳机再次把入睡的患儿吵醒,也大大增强了隔音效果。结合剥夺睡眠的方法我科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镇静剂使用率大幅度下降。所以确定该对策为有效对策。同时也把水合氯醛的发放与镇静剂的使用纳入科室重点管理项目[14]。

1.7.4 加强培训与考核  针对新进人员、年轻医生及护士无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我科主任、护士长每周除了开展全科医护人员集体培训外,对新进医生、护士及进修医生就镇静剂相关知识进行一对一单独培训,还定期前往核磁共振室与核磁共振室工作人员探讨患儿检查不成功因素与配合检查的注意事项。最终,核磁共振检查相关知识考核平均分由之前的74分上升到了92分,确定该对策为有效对策,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专病护士考核中。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从活动开始的现状调查阶段2017年5月的68.42%上升至活动后效果确认阶段2017年9月的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0.05)。在不成功案例中,未剥夺睡眠:对照组9例(37.50%),实验组2例(25.00%);镇静失败:对照组6例(25.00%),实验组1例(12.50%);家属不配合:对照组4例(16.67%),实验组1例(12.50%);其他因素:地点不清楚、漏发检查单、未带造影剂、沟通不足及未带留置针对照组5例(20.83%),实验组4例(50.00%)。品管圈实施前后我们对科内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镇静剂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采用剥夺睡眠的方法,核磁共振成功率大幅度上升而镇静剂使用率大幅度下降,见表1。并且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热情、责任心等得到了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表1   品管圈实施现状调查阶段与效果确认阶段成功率比较[n(%)]

3 讨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的成功率,促使儿童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把提高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作为科室质量改进的主题之一,通过 QCC 活动,分析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①非睡眠时间太长;②缺乏宣教资料,宣教不到位;③担心核磁共振和镇静剂有副作用;④系统知识培训不足。经设定活动目标,针对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不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 QCC活动后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由68.42% 上升至8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次 QCC 活动还明确了核磁共振检查在儿童神经内科中的重要性,建立了核磁共振检查执行流程与核磁共振检查单发放流程,制定了核磁共振检查宣教手册, 增加了剥夺睡眠的方法[15],同时用于新入科人员培训和考核中,将这些成果持续进行和完善。我科将 QCC 活动这一管理理念用于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保障了核磁共振检查的及时执行,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通过QCC 活动提高了检查成功率,规范了护理流程,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剥夺睡眠在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对于剥夺睡眠已有严格的规定。而我院儿童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缺乏“尽量采用剥夺睡眠”的观念,依赖镇静剂镇静,导致患儿家属配合度低。我院儿童神经内科实施QCC活动前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为68.42%(2017年5月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总例数76例,不成功例数为24例),实施QCC活动后学龄前儿童核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为88.06%(2017年9月需做核磁共振检查的学龄前儿童总例数 67例,不成功例數为8例),虽然有了大幅度上升,但还需不断努力,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了科室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圈员们在熟练操作各种表格和PPT制作过程中,学会通过PDCA等管理工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16]。

[参考文献]

[1] 莫秀凤,张俊成,赵相胜.综合镇静护理在脑瘫患儿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2):26-28.

[2] 马敏,肖俊强,曾天霞. 口服水合氯醛在小儿MRI检查中镇静效果观察及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37-38.

[3] 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 张幸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

[5] 胡晓晨,喻文亮. 镇静、镇痛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 28(11):871-872.

[6] 张静,陈先静,谢娜,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童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11:187-189.

[7] 黄静,龙翠羽,罗艳,等.改良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结合睡眠干预用于婴幼儿镇静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17):1559-1560.

[8] 陈霞,陈银,冉启英. 睡眠剥夺在儿童MRI检查中的作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1):1217-1219.

[9] 陈新谦. 新编药物学[M]. 第1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1.

[10] 金立红,许文妍,白洁,等. 水合氯醛用于小儿影像学检查时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7):678-680.

[11] 滕毓静,林旭波,林丽娜. 两种水合氯醛灌肠法在婴儿MRI检查前镇静效果的比较[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8):605-606.

[12] 樊军,张勇.睡眠剥夺配合水合氯醛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查中的镇静催眠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 10(3):96-97.

[13] 梁雪梅. 10%水合氯醛在小儿行MRI扫描中的应用体会[J]. 北方药学,2015,(3):189.

[14] Li BL,Yuen VM,Song XR,et al.Intranasal dexmedetomidinefollowing failed chloral hydrate sedation in children[J]. Anaesthesia,2014,69(3):240-244.

[15] 章飞雪,于燕燕,徐技楼,等. 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11):128-130.

(收稿日期:2019-03-13)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学龄前儿童品管圈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