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守初心 学研践行思想人

2019-11-07 02:13武云飞
体育教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不忘初心学校体育

武云飞

摘  要:相伴改革开放40年,相识学校体育60年。笔者践行穿越了“相识、相知、相长”的绿色通道,不忘初心,创生“创围立制”“六步教学法”“新说三段式教学模式”“十六字工作模式、教学思想体系”等,并以此表达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如何将当做之事做成做大的可思可鉴。

关键词:学校体育;不忘初心;相识、相知、相长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0-0026-05

“春潮带雨晚来急”,恰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占1979年2月春天的鳌头,笔者从一个农村疯玩的少年逐步成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之后在中国典型农村的学校体育岗位上只为心中的那片“桃花源”——体育教育而坚守深耕40年,铭刻了自己一生一段最艰辛、最香甜的记忆。

应《体育教学》杂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体育口述史”撰文之邀,通过梳理拟将自身相识、相知、相长体育60年的个人经历和点滴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初心”源处与底色

古人云,“步步常由逆境行,极知造物欲其成”。在社会发展的特殊环境,人生节点的转折中,铸成的心结、打下的底色犹如永不松动的铆钉,永远忠于职守,保持那种纯粹的初衷。

笔者1972年毕业于茅村中学,文化学习成绩、体育成绩、排球技能均为优秀,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继续升学上高中,但时值按分配名额推荐上学,加上家在山村,且孤门独户,上高中对笔者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只能随大人一起去挖河、抬泥、挣工分。踩着齐膝深的河泥,肩抬一二百斤重的泥兜,肩常常肿得不能碰,脚腿划伤也只能靠泥巴抚平……如此一干就是56天。那时伤痛的心、破灭的梦即将磨平,奇迹却在第56天发生了,工地上用于宣传的小喇叭竟意外地喊出笔者的名字,“到公社人武部有事”。笔者惊呆了,工友们也吓坏了,纷纷议论——“这人好好的,难道犯啥事了吗?”笔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溜小跑到了公社武装部。武装部长拿出一张纸条,让笔者立即到茅村中学报到,然后到县里参加排球集训,备战地区比赛。事态转换,着实让笔者欣喜若狂,当时就差没给排球磕头了。

时间飞快,高中毕业了。虽梦里都想考上大学,但情如前者,一个公社大学的名额也就三五个,想都不要想。过了几天,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当时徐州师院拟办首届体育系,给铜山5个名额,不占各公社的名额,只需够条件的,个人申请,贫下中农推荐,写个好材料。因笔者在校、在生产队表现均好,大队给了个优秀推荐材料,后又经各种考试,竟然录取了。那天,怀揣录取通知书、户口本到公社办理粮油转出手续时(俗称“换本本”),立誓:“为了体育、为了排球、为了做一名体育教师,怎么干都不过分,付出什么都值得,哪怕是生命,毫不含糊。”这就是笔者当初发自心底的良知、感恩心语,并坚定地认为“比海更宏伟的是天,比天更宏伟的是良心”。

两年前“初心”二字出现,笔者特激动、特回味、特亲切、特温暖,正因为有那“初心”的源处与底色——“根正、志坚、心定、色浓”,为笔者从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成长为教研员、特级教师构筑了梦想,夯实了根基,成为以后40年工作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历程的航标。当然,不是说当农民、做工人不好,而是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社会的发展靠数以万计的对应人才去支持、去支撑,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相识体育

1.小学的“疯玩”体育

笔者就读于一所农村小学,当时体育课基本上是“三无一放”,无专职教师、无教材、无场地器材,课堂基本上是放羊。但当时作业量、课时量少,考试频率、升学压力不比当今,玩的时间相对充足。玩跳绳、踢毽子、跳格子、跳橡皮筋、丢手绢、钻山洞、打龙尾、抓小鸡,打麦场上立起相距15米左右的两个石磙,石磙上各站一个人,算是篮架篮筐,像打篮球一样,用小花皮球投到石磙上站的人手能抓到球,就算投中一次,玩得热闹非凡,十分开心,有时玩得顾不上回家吃午饭,还大声嚷着“一顿两顿饭不吃没关系”,甚至为逃避家长指责,常常编出谎言了事,但却因此养成运动兴趣、爱好,打下身体灵活性及强壮的基础,“疯玩”没有白疯玩。

2.中学的军事体育

中学时期的体育课大部分以军事训练性质的众多科目为内容,如:队列队形、解散集合、投弹、刺杀、各种姿势的前进、模仿射击、冲刺跑、长跑、拉练等,课余时间参加校排球队训练和县级及以上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军事体育课尽管项目少、枯燥,学生缺少主体因素,但对做人的正气、气质,成长的规范、规矩,礼仪、行为习惯、令行禁止,使命担当,身体形态机能,正确的站、立、行、坐、听、看、思、记、模仿等能力的培养在青少年时代都至关重要,到现在为止,对教师、学生及自己本身的许多规范、要求,包括气质、教态还能有选择地授用。从这个层面上讲,还真是要感谢那个特殊年代的军事体育课程。由此联想现在的体育课程,还真的可以融进许多军事体育的元素,特别是对当今中小学生的教育都有很强的借鉴与补偿意义。

3.大学学习体育

上了大学才逐步知道少儿的“疯玩”是萌芽体育,中学的军事体育是做强人的脊梁,立的是规矩、锤炼的是意志,为的是强体强国;萌芽体育、军事体育,包括排球活动只是大体育概念的冰山一角。现在来看,当时所开27门课程也不是体育的全部课程。

因为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在大学期间,笔者在学习、训练、实习方面都非常认真、刻苦。随着即将毕业,总算理性认识了粗浅的体育。虽对如何做好教学计划,上课、听课、评课,组织运动会,带好运动队只是有大概理解,但对即将做教师却十分激动,豪情满怀,自勉一定要干出成绩,报恩体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

三、相知體育

生活法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敬重,必须要有勇于担当的高贵品质和不懈超越的精神与勇气;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敬佩,必须要做到有德有才,德艺双馨。”

对于体育人而言,就要师生看到你时充满激情、斗志,智慧、亲和的气质与修养的正能量,让你的学生用学有所获、体验丰满来回答你对体育教育教学原理、教理、学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睿智、能力的雄厚,从这样的磁场中自然而然产生敬重与佩服,正可谓“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什么更为重要”。

事实亦如此,亲其师的“亲”是要有足够的要素,信其道的“道”是道中有道、有理、有益,这对当今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但事与愿违,这往往又是他们最为缺失的、最应该做到的,“守正立新、正本清源”。

1.先与操场上相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育教学离不开场地和器材。笔者任教的棠张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向南不足十来里,便是安徽界地。说到操场就是一块地,没有围墙、没有跑道,空旷的场地一侧是个集市的羊市。有一次正组织学生测试,一位老太太坐到面前就哭,说学生偷了她的羊,问后才知,是老太太的一只小羊羔调皮地跑到测试场学生中间,一名测试男生好奇地把羊羔用大衣揣走,玩一会儿,笔者把学生喊来教育,一手抱着小羊羔,一手扶着老太太,抱歉地送回羊市,这事就算过去了;还有一次想把单、双杠布局在一块便于活动的场地,一铣下去,竟碰到了棺材……此类奇葩事件确实是那个年代真实发生的故事,由此可见,当时教学条件的艰苦。

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点灯熬油,查资料、做规划,和大伙建造了学校第一块土质标准田径场;没有器材,力所能及,小步勤跑式地向上级要,求校长买,加上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不少土器材,还动员学生自带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器材,这样上课,不空手,基本上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这个过程得到学校领导、师生的首肯、认可,这算是第一乐章——相知、知晓了体育。

2.和课堂教学相知

俗话说,“无根不生、无本不立”,一堂课就像一部令人喜爱的电视剧,首先要有一个优秀精彩的剧本,这个剧本就是计划、教案。

有计划、有教案不一定就是一节优课,但一节优课一定是建立在科学预设计划、备好课的基础上。

记得刚开始做计划、教案,想得很好,一拿笔,竟不知如何下笔。于是向老教师请教,把县里有点儿名气教师的教案拿来读、思、仿,后来与《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结缘,便爱不释手,阅读、摘抄、记笔记、反思、梳理,用于实践,总结出“六步教学法”,即:一是认真研读教材、学情,备好课,写好课后反思;二是上课关注程序,准备、基本、结束部分该做啥做啥,明确为什么做,为谁做,怎样做,并有侧重性,畅通性;三是强调课堂常规,老师像老师样,学生像学生样,课堂像课堂样,有规矩,有层次,令行禁止,清晰又坚定地把握只有教师中规中矩,学生才能循规成圆,以矩成方,打造精品规范课堂;四是以学会掌握动作技术为中心,对那些学得差、动作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增大运动量(练习密度不低于50%)和课外作业,下次课先测试;五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军体课的意识较浓,扬优补差,课堂风气正;六是加强基础知识、教理、学理的教学。充分利用阴雨天上室内课,比如:课堂常规的意义,项目的起源,教和学方法的递进,长跑如何调节呼吸,田径各竞赛项目的起、终点,前伸数的由来、丈量、计算,划场地等,到现在还有当年的学生回忆说,武老师常带着圆规、三角板、直尺上室内课。

笔者备课、上课的六步教学法多次在县级交流,成为当时一个模式,作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与程序,在全县起到引领作用。因此,笔者曾多次获得县教学比赛一等奖,在县级教研会交流。以上是第二乐章——站稳课堂,与教学相知。

3.和课余训练竞赛相知

课余训练竞赛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棠张中学,县里把中小学女子排球训练、竞赛交给了笔者。于是,新建排球场,选拔运动员,甲乙丙丁组50多个队员,同一时间训练,管生活、管常规、管学习、管训练,一切全包。针对选材面窄、队员身材矮、农村孩子为主的问题,寻求对策,确立了以“上二路、下三路”为突破口的训练方案。即:“上二路”以发球、整体战术掩护配合进攻为突破口;“下三路”以一传、接重扣、移动跑位防小球,互补的防守体系为阵地,队员敢打敢拼,意志顽强,好多强队常败于手下,多次夺得省冠军,并参加全国比赛,出访日本半田市等。在训练上构建了“第一做人、第二学习、第三打球”的育体育人体系,一直沿用至今,棠中女排常胜不衰,培养了大批国家、省、解放军的优秀运动员,毕业的队员无一不考上名牌大学。这是第三乐章——和课余训练、竞赛相知。

4.与普及课余活动相知

课余活动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外延与补充,丰富的课余活动能够激趣、促智、健体、健心、养性、蒙正。

笔者除训练外,还带12节体育课,兼教研组长,课间操、课外活动、达标测试、运动会、体育高考从未间断过,机遇要自己争取,争先进位要主动出击,从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从未淡化过改变教育氛围和环境格调的思考。为此,所在的棠张中学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学校体育先进单位。这算是第四乐章——与全员参与课外活动、提高普及率相知。

以上近二十年的四个乐章中,可以说饱受了酸甜苦辣的充盈与洗礼,个人从未计较报酬,不为名利,艰辛践行,坚持反思,立己主见,由此积蓄了一笔难能可贵的独特财富,为后续“相长体育”的枝繁叶茂、花红果丰的铜山学校体育辉煌及个人发展创造,储存了足量的沃土和营养,更满足了从一个普通教师到教研员、特级教师的必备需求,正可谓“堆沙成塔”。

四、相长体育

人的认知水平递增速度,对环境创设、适应的程度,学习思维提升的敏度,用“心”塑“新”成事立异的广度、创造前卫的深度,工作韧性恪守超越表达的力度,決定着一片区域、一项事业、一门学科、一个团体及个人发展的沉浮与兴衰。正是基于此理念,在以下相长体育中,定位了打造铜山学校体育的基本方式和文化眼光。

1.与新的体育岗位所需相长

1992年的春天,笔者调到教育局教研室做体育行政、教研一肩挑工作,虽然工作性质没离开体育,但工作重心、要求从“点”到“面”发生质的变化,研究、总结、提升、指导、服务、管理成了工作的主线。初到岗位新问题不断,常常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如在制定各种文件、通知、方案、制度、规程,撰写各类活动总结等方面,总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能主动去学习。于是经常加班到深夜,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在筛选、分析和比对中,去模仿、反思和提升。实践证明,勇于担当、百折不回恰恰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捷径,也是塑造自身素质的直接途径,更是取得领导和同行信任的最佳方式。一路前行,不仅制定了各类文稿达千余件,而且探索出一条学习、深研、睿智、能力提升的路径,特别是在体育课程、教学、导课、上课、评课、讲座、组织活动等方面渐渐有了眉目和起色,初步规划了执政的策略与目标。首先,搞好全县(区)的学校体育氛围,抓实体育教师团队,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工作规章制度体系、工作模式,树立大课程观与教学思想体系,构建覆盖全区学校与个人的评价体系,制定省内一流、国内出名、国际知名的目标思想体系,并动员所有力量为此践行,在这种与新岗位融入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的相长。

2.与建立健全践行制度的相长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没有成事的保障。但很少人知道有了制度,如缺失了坚持、创新、恪守,就会流于形式,最终难逃自生自灭之厄运。为此,笔者认真学习、领悟上级文件精神、要求,上承国家意志,下联学校、教研组、师生、操场、课堂内外,然后贯通两头,科学并常做常新地制订、修订了铜山区学校体育工作高效开展的八项制度,仅举两列。

(1)“一年一评估制度”。此评估制度下的条款、细则制订科学、合理、缜密、实用。评估采用面对面打分的形式,覆盖到全区所有学校、个人,形成全区各校、个人在年内动与不动都有得失分点,在查、得、失、导、纠的全过程后,学校、个人的得分由被查校和个人与被查校领导、评估组长三方签字生效,作为全区按高、初、小学校大排名、公示、获奖、通报的依据。评估后,评估组成员当即对评估细则中的长处与不妥处提出修订意见,形成共识、完善后,扎口结束评估。

这种监控、督导、评估及评估作用最大化的做法,逐步得到局、校领导、全体师生的理解、维护、支持与践行,效果十分突出。

(2)践行体育教师团队及自身发展工程制度

目前,业内讨论热烈的话题与亟待解决又难以突破的问题为:如何唤醒激发教师的责任心、职责水准、专业技能水平、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益。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酸甜苦辣、艰辛前行,终于循序渐进地总结制订出了“六个一”“三不怕”“三能”“三会”“三权”的工作制度。

“六个一”制度,即:每天读一小时的书,每周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每月精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学期上一节片级以上的公开、研讨课,每学期至少写一篇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有课题者评优优先,每学期编写一个校本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三不怕”制度,即:体育教师不怕写、学校体育不怕看、学生体育不怕测。“三能”制度,即:体能、技能、教能。“三会”制度,即:会讲、会教、会做。“三权”制度,即:话语权、版面权、位置权。“繁华落尽见真淳”,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读书和琢磨。曾经为评职称找途径、写论文、做课题,说一节、上一节好课和“六个一”“三不怕”“三能”“三会”“三权”工程不得不交朋友的事,随着积淀、提升,教师从“自在”生活状态进入了“自为”生活状态,渐渐凸显其本真,上升为一种文化,也慢慢成为教师与工作、学习、生活,相依相融、形影不离的“朋友”,甚至超越“朋友”。大家更明晰了一个道理:“一种理念、行动,只有走上了文化的使然、文化的自觉,才是真正的成功,体现最佳的价值。”

为此,在这期间,笔者以身示范,确立了一个好的教研员必定是一个教育专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信条,完成了由一名普通体育教师到特级教师到学者型专家的“蝶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文章成为《中国学校体育》卷首篇,如访英归来撰写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缺什么》一文,被刊登在2007年第10期卷首篇上,《中国教育报》也进行了转载。《自信、自强、自省》一文发表在2015年第9期卷首。纵观笔者百余篇文章,可发现所研究领域涉及了学校体育的各个层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而且研究对象都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或难点,例如:“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课改中很多一线教师困惑和纠结的问题。在2016年第3、4、5期《体育教学》上连续刊文,从操作层面上详细阐述了继承与发展传统三段式体育教学的实施路径,明确提出:准备部分要为基本部分“铺垫”,基本部分要夯实“学练”“练学”和“发展”内涵,要“练”字为首,“量”字领先,时间为金,扎实递进,结束部分要和基本部分呼应的教学模式与要求。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拭亮了对传统教学再认识的眼睛,拓展了理论解释力的视野,促进了理论向“实然”的迈进,为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观念变化,铜山的教师最为受益。

多任教育局局长在多种场合上讲“铜山的体育教师团队是最优秀的”,前来铜山指导、交流工作的领导、专家、同仁总觉得铜山体育同仁和别人不太一样,他的精神世界、文化层次、教学能力、生活质量均前卫高昂。提拔为各级教育岗位做领导的体育教师200多位,特级教师、名教师60余人。每年全区体育教师获得区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奖励1000余项。每年体育高考上线均为100人以上,2018年为144人。一个区约占全省招生数的十分之一,等等。每年体育教师的三能比赛、测试都坚实、创新,一丝不苟地进行,“一校一品”大放异彩,全区近200所学校就有近200种特点、品牌,将此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浸润铜山和铜山的教育事业,相濡以沫地发展达到一种奥秘的境界。用原教科所所长王勇的统计,“铜山体育教师发表、获奖的论文、课题总数仅次于全区语文教师一点點”。原教研室周超主任讲,“铜山体育教师有睿智、有干劲、有成果,没有‘铜臭味。这些铜山属性的做法、效果,虽带有很浓的乡土味,但却是草根式的宝藏”。学校体育教师内心也有一句话:“在铜山做体育教师很荣幸!”

3.与创设、构建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体系相长

长期以来,在探索学校体育做真做臻的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无“自我模式”与“体系”,只能是个工作的演绎者和教书匠。

为此,笔者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的理性方式,稳步推进铜山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注重知行合一、行而有果、思而有获。经过厚积薄发、深思熟虑以及反复推敲,笔者提出了铜山学校体育工作的十六字模式,即“全面课程、全员参与、坚持恪守、常做常新”。“全面课程”主要是对课程概念、定义及体育课程内容的界定与践行作出了精准诠释。“学校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均为课程。”对应体育课程为早操、晨锻、大课间、体育课、课余活动、训练竞赛、体质练、测、报等。片面理解,践行课程比比皆是,今天这重要,明天那主项,后天只有抓……才是……的重磅、权威话语,不绝于耳。纵观众多的各类教研、推进活动,不能很好体现体育课程的例子举不胜举。全面课程是一个体系,只唯教学、只唯课堂、不识课程的范畴及左右教学、课堂成败的前因后果,氛围环境,是没有出路的,是走不远的,以事论事能成事,但终究成不了大事。众多的体育课程内容能立住脚,保留下来,都有近同又有不同的功能。将各内容不同侧重,力求齐全的施加、渗透的教育才是全面课程及课程本质功能属性的本元教育。“全员参与”既是面向全体师生,体现均衡教育,也是课程实施的使然。“坚持恪守”既是一种践行程序、态度、态势,也是一种精神、毅力、意志、信仰。“常做常新”既是常态不衰理念的前卫表达,又是以超前、超越事物本身效益的事实诠释其永立不衰的法则,明晰一条其绿色发展之通道。

在几十年的教学、教改践行中,从在基层任教,总结出的“六步教学法”,到对“三段式”教学模式继承、发展、创新,再经10年课改之路,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世界范围内,无数次的教育改革已证明,行政手段的推动,专家、学者的引领,在改革伊始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没有后续一线教师层面的践行与创新,改革的结局都会无疾而终,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责任、担当,己职、己事、作为”。为此,笔者确立了具有铜山属性的教学思想体系,即:“坚持以‘教对学会运动技能为载体,将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循序渐进、互融生成式一体化达成,从中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认为:没有载体,万物皆空。产生体育效益的系列需求包括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缺失了课中“教对学会”运动技能的载体的“因”就没有所有预设得到之“果”,体育说到底就是运动中的教育。在实实在在、学有所成的每节课认知、技能、情感的积淀中,健康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形成才不是空话,才能有效解决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三大问题: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十几年体育课大多无一技能上身,多项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

可以这样说,十六字的工作模式,独具的铜山教学思想体系,产生,发展,融会贯通,扎根实施,才有了铜山学校体育强大的感召力。2011-2013年,铜山获得“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后,区委、区政府出资近两亿元将全区学校144片场地塑胶化;区长、局长、科长、校长、主任纷纷撰文、立说、倡议,每逢大型活动必到场。将“学生的健康,我的责任”“学生的健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学校不能没有体育,学生不能缺少体育”“学校体育不兴旺,则学校不兴旺,学校体育不规范,则学校不规范”等上升为一种理念与行为准则,更为可贵的是全区上下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效力来自智力,智力来自精力,精力来自体力,体力来自适合锻炼”的共识,使学生学习文化与体育锻炼同路前行,而不是对立、排斥的,撕开了当今死抓文化学习、應试升学,对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堡垒防线,是个不小的胜仗。这些当今学校体育的经典问世不仅喊得响,更为做得实,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成了平凡的状态,这才有了《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子朴先生三篇《铜山是个好地方》《学校体育样板间》《铜山学校体育新时代》为卷首语的验证章,才有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所所长吴键博士的《一个人 一项事业 一片天地》的激励。

结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此时,笔者已进入花甲之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峥嵘岁月。梳理成文,不仅是为缅怀过去,更想借此机会告诉年轻同行们,人生兴衰良知为基,初心为魂,读书、教书、写书为本,勤学、善思当首,会做能优为福,人生知足,惜情,做事高调,做人低调为律,淡泊名利,奉献殊业为荣;丰满学科,跨融百业,相长生发为怀,修身陶情,成新时代思想人为境。以期共勉!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学校体育
审计干部要永远“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的由来
央企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达州跨越发展需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习近平再提“不忘初心”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