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教学技能,是实现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和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课堂上只有进行有效的提问,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08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78
一、精心设定提问的目标
1.提问要能激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努力营造出主动探索的氛围,并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想要获取未知知识的心理冲突来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问要能延缓知识坡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设计问题,从简单到困难,从浅到深,逐步递进,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课堂教学效应。
3.提问要能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假设,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顺着不同的方向尽情探索和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4.提问要有利于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是各路知识的整理交汇,如果根据这个知识整合点提出问题,那么学生更能理解,思维会更加清晰,掌握得会更加系统。
二、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1.要使提问能真正发挥优化课堂教学的功能,就必须掌握好提问的时间点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的时候;学生目标不明确,思维不确定的时候。这些时候都是提出问题最适合的时间点。
2.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需要充分掌握问题的关键, 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这些都是问题的关键点。
3.会使用等待的技巧。首先,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有適度的停顿,这是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有所停顿,使学生有时间斟酌、补充或者修改。
4.掌握好提问的分寸。课堂提问应该难易适中,掌握分寸就是要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
三、恰当运用提问的方式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只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问的方式从知识内容角度说,面对知识型问题,可以问“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再现为主,这是记忆水平的提问;面对理解型问题,可以问“怎么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以顿悟、理解为主,这是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提问;面对分析综合型问题,可以问“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以想象和创新为主,这是探究性水平的提问;面对评价型问题,可以问“怎么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四、积极营造提问的氛围
1.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积极的提问环境,能给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有效地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是让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一个转换过程。
二要遵循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思维。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自身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
三要面向全体提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课堂提问要包括所有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应到教师的关注,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五、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提问过程中,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鼓励,适当做出必要的指导。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其次再评价。在提问的评价中,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好与坏,都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六、尽量避免冗余的提问
1.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难易程度的梯度化,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层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问题的深浅度,既不能过于浅白,缺乏思考的价值,感觉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易挫伤学生积极性,事与愿违。
2.所提问题要紧扣重点。首先,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提哪些问题,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其次,所提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知识难点。
3.所提问题要指向明确。课堂提问忌随意性、没有条理。所提问题要能促进学生有序思考,启动思维,开拓思路。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内容空泛。
参考文献:
[1]胡硕.中学生在发生课堂问题行为时的体验研究[J].科教导刊,2018(2).
[2]刘继玲,王丹.基于课堂观察反观教师的提问与追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徐燕(1973.10—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