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态势及其动力机制

2019-11-07 06:31尹,谷
关键词:业态文化产业文化

邱 尹,谷 韵

(1.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2.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在谈到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时,着重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1]。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已是新时代语境下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态势,而新型文化业态也将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这也为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方向保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技术革新、需求增长、消费转型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意志的持续政策导向,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在悄然改变,具体表现为: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型文化业态也随之大量涌现。传统文化产业理论对新型文化业态解析力不足,迫切需要提出新的理论来回答文化业态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新型文化业态释义

所谓文化业态,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借助于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新型文化业态的“衍生”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呈正相关的,其核心在于创意。“在精神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展现出传统产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和无法比拟的优势,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基本不消耗物质资源或者消耗很少的物质资源,是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重要着力点。”[2]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交汇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态势,它是对传统文化产业模式的颠覆,也是文化生产和传播领域的革故鼎新。

在科技迅猛发展下,最初的热门新型文化业态会逐步被更“新”的文化业态所替代,同时,新型文化业态也表征为一种跨界融合发展态势,具体包括各门类、行业、要素等层面的多重跨越融合。例如,在电商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除开展传统零售和餐饮外,也兼具影院、KTV、书店、数字体验馆、游乐场、主题馆等文娱功能,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文化产业生态圈。所以,单一的一种标准无法严格分类业态模式,而不同的标准又可能造成文化产业化过程中产生多种身份,因此,目前来看,新型文化业态也仅是个相对概念。新型文化业态在当下除第三类别外,大致以新媒体产业和多媒体数字产业为主,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

新型文化产业分类表

新型文化业态类别不断变化发展,目前以新媒体和多媒体数字信息技术为主,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更“新”的文化产业盈利模式仍亟待发掘。

在国内,与文化业态联系较为紧密的研究,还集中于政府部门的工作报告中,内容偏重于“新型文化业态培育”的政策导向。早在2007年10月,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已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3]。这表明,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过程中,国家鼓励并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文化产业的改制、转型,对文化业态的发展提出要求。五年以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相继提出了“要促进文化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的新要求,这表明我国新兴文化业态己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型文化产业力量。在文化强国战略中,通过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可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进入重要的转型时期,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也逐步被认识。

二、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态势分析

随着多媒体间的融合、渗透及新媒体的出现,各产业间的界限越发模糊,借助于各产业间的资源位差、功能位差,使它们发生交互作用,衍生出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的组织创新也即业态创新。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势看,新型文化业态的涌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大体呈现“科技—文化”二元动力结构创新态势、需求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态势,及以“政府导向”为辅的产业动力发展态势。

(一)“科技—文化”二元动力结构创新态势

科技生产力是文化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力。21世纪是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不断更新换代,从而将文化产业引领到更新的领域。随着技术革新和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科技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途径,为其产业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催生新型文化业态的涌现。例如,当技术革新与传统电视行业相融合,就会引发传统影视业的多重连锁效应。首先,高新技术、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奠定了先进的科技基础。像电影、春晚里的虚拟场景、3D效果,电视节目中的动画场景等,这些技术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其次,在传统电视行业,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文化节目的传播渠道,打破了对节目播出渠道的垄断;最后,随着技术的革新,传统电视行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对接,衍生出网络电视、车载电视等新型业态。在这样一种产业融合的趋势之下,传统电视行业的规模和边界进一步扩大,内涵不断丰富,竞争不断得以优化。可见,借助于高新技术、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据此颠覆传统文化业态,同时也催生出新型文化业态涌现的连锁效应,目前来看,“科技—文化”二元动力结构创新态势已日趋明显。

(二)需求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态势

在新型文化业态衍生及发展态势中,结构需求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文化需求是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之间所呈现的正相关关系愈发明显。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涌现。当下,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及文化需求逐年升温的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在文化领域的消费能力也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娱消费逐年上升,对文化产品内涵和表现形式也提出了多样化需求。文化需求的增长催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在文化需求强大的驱力下,文化产业为了适应全新的消费模式,会不断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促使文化业态由单一结构逐步向分工结构与模块化结构方向靠拢。在互联网普及与信息全球化时代语境下这种趋势也越发明显。例如在当下除了传统的报刊、书籍等文化消费形式外,人们会更倾向于诸如网络购物等新型文化消费类型。

(三)以“政府导向”为主的产业动力发展态势

政府政策导向也对新型文化业态衍生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具体表现在,政府产业策略在促进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准入的决策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影响。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我国首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在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文化产业政府投入比重及改革文化产业税收策略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扶持。如,在降低文化产业市场入驻门槛上,政府导向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入驻,扩宽了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现阶段,文化部门主管诸如动漫、娱乐、网络文化、商演等领域都已基本实现非公有资本的开发和建设,其它领域也逐步开放对外融资政策。在政府扩宽对新型文化业态融资渠道的示范效应下,非公有资本企业、外资企业投资热情高涨,初步形成了国家资本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共同支撑的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格局。此外,政府还陆续颁布了多个文件,诸如《关于继续执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的通知》等规划,标志着在政策导向下文化产业已逐步向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靠拢。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中,文化产业转型及发展不仅要受到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还与国家意志、政府产业政策导向息息相关。

三、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划归:自组织与他组织

德国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根据系统理论,将组织有序结构的进化形式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类。依据文化产业组织运行是否受到外界的干预,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亦可划分为自组织机制和他组织机制两种类型。在当前互联网与高新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下,面对文化需求激增、文化消费转型的时代语境,我国传统文化业态应顺应时代变革,积极开展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文化业态培育,加快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这主要借助于文化产业自组织战略调整和他组织策略驱动两条路径来推行。

(一)文化产业自组织战略调整

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其内在机制的驱力下,自行提升自身效能、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自组织机制的典型就是市场自组织,它表现为市场机制自发调配资源,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演化过程。文化产业自组织机制主要是借助于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资源位差、功能位差,引发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实现文化业态创新。在根据经济要素对资源位进行分类中,技术资源位是文化产业自组织创新的主要动力机制,而打造以“市场内生力为主”的产业融合策略及强化文化企业改革管制策略亦成为文化产业自组织创新的重要动力机制。

1.强化科技创新助力新型文化业态兴起

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由来已久,古代中国如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早期音像放映设备技术的创新等都是最初文化产业形成的重要载体。根据当前的产业发展态势,虽然国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升,但是技术应用于文化生态场,却并没有和文化普及率形成正向比,且如今很多传统文化产业已经脱离了其原生的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使其转化为一种“死”文化,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结构性转化尚有较大空间,急需利用科学技术重新赋予其使用场景和文化意义,重新融入现代生活。

所以,要以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文化”联动发展为工作重点,针对当前国内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一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如电视行业、广播业、出版业等,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应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并通过文化产业内容及形式创新,使其焕发生机与活力。对于一些具有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产业基础的企业,要加快建立健全新型文化业态的企业孵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使其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最优化,并最终实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信息化时代新技术的出现,使文化传播突破了地域界限,打破了时空壁垒,文化传播速度得以迅速提升且文化内容兼具多样化的功能优势。除此之外,新技术还使文化传播能够实现互动效应,即使传统文化和接触到的实体产业终端发生交互改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传统文化业态的结构转型,催生新型文化业态。

2.打造以“市场内生力为主”的文化业态培育路径

当前,打造以市场内生动力为主的产业融合路径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供给侧来看,作为一个天然与其他产业存在耦合关系的高渗透性、强关联性的产业,文化产业可以借助于与其它产业间的资源位差、功能位差,引发各产业间的交互作用进而实现业态创新。在文化市场中,具有更高附加值和更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往往是打破产业边界、通过产业要素重组而成的新型文化业态。从需求侧来看,21世纪以来,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消费结构也由最初的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幅提升,更加关注文化产品中蕴含的价值意蕴。而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市场内生动力为主”的产业动力发展态势,能够使文化作为一种产品附加值嵌入相关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更好地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注意两方面问题:第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业发展态势。文化产业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源,是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力点。第二,创意与市场融合的产业发展态势。作为高融合性、强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需结合市场需求延长文化产业链,提升产业的连锁附加值,同时推动各产业间因资源位差、功能位差而产生的产业融合创新。

3.强化文化企业改革管制策略

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体制机制创新也是促使文化产业革新的主要力量。要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就要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生态,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加大文化及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文化资源等文化要素市场,以此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

首先,完善文化市场投融资机制。资金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作用举足轻重,作为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产物,新型文化业态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等特征。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对于新兴文化业态的投融资路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如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借助于资产抵押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运营等。其次,建立新型文化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新型文化业态意指添加了高新技术的新兴文化行业,通过数字化的生产制作过程,向目标受众群体传达利用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整合而成的文化信息产品,生活中诸如手机和电脑等,都是新型文化业态范围内的主要载体。当下一些传统文化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避免被市场淘汰而利用非法手段盗用原创品牌的知识产权,加之当前国内在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健全,导致网络盗版及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由此,建立健全针对新型文化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此适应日益普及的网络数字化环境,并采取相应举措打击违法侵权行为,促进强力执法,刻不容缓。

(二)文化产业他组织策略驱动

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即依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的系统组织,即为他组织,或被组织。他组织机制所指业态借助于政府作用对产业经济系统产生效应,使其得到创新或升级的一种策略驱动。这种机制的主要形式是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产业组织和行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效应。良好的产业政策能快速推动产业网络化布局,使各产业链间形成合理、有序的合作竞争关系,让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具体来看,文化产业他组织策略驱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政府管制效率

政府提高管制效率或解除、放松部分文企管制为跨部门竞争提供新的制度框架。政府管制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形之手”,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业态创新发展态势、规模和速度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众所周知,在商品经济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天然受着“逐利”本能的驱使,往往会自发涌向高利润行业,进而造成扎堆生产、资源浪费。政府管制能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克服市场自发调节带来的盲目性与滞后性,以此促进文化产业结构性调整。

此外政府也要避免陷入既做裁判者也做参赛者的窠臼,防范过渡监管带来的负效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放管服”的改革力度,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第一,推行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大势,并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文化发展重点,做好长期规划。第二,建立健全政策驱动机制。当前,新型文化业态仍处于摸索阶段,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与支持,从政府层面建立产业推进小组,并制定各项产业推进及扶持政策,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等。

2.强化政府人才驱动策略

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创新性强、科技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制定适应新型文化业态培育的人才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必要。我国的高新技术人才,从总体数量来看,目前占比较低,且具有专业文化产业背景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制定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人才培养战略、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首先,政府应把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将其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整体规划中。就本土人才的培养来看,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教育经费的投入,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院校开设相应的文化课程,完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应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信息库和开放型人才资源市场,对当前人才培养的制度与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进而促进相关人才的合理流动及资源的科学配置。再次,从人才的引进来看,可以适当修改放宽留学、移民政策,通过货币化手段和便捷的移民政策来吸引海外高新技术人才,还可鼓励国内企业建立跨国分公司,招收海外高新技术人才,使其服务于我国企业。

总之,文化产业新业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生成方式与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有着紧密联系,中国文化产业新型业态目前可划归为“科技—文化”二元动力结构创新态势、需求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态势及以“政府导向”为主的产业动力发展态势三大类。根据当前新型文化业态创新模式要求,中国文化产业需立足于自组织和他组织双重动力机制,以此建构分层化的文化产业新型业态培育路径,而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反作用于我国经济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业态文化产业文化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