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散外敷治疗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疗效观察

2019-11-07 07:03:56
循证护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柏皮下例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以及老龄化程度加剧,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升高的重要方法,尤其是2型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病人中的比例较高,为61.53%[2]。胰岛素治疗后病人注射部位会产生硬结,其原因主要为注射时没有进行规律轮换,在相同部位重复多次注射,从而引起皮下脂肪增生。硬结的存在可降低药物吸收速度,延缓药物吸收时间,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病人血糖明显波动[3]。为此,我院采用双柏散外敷方法对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进行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且已产生皮下硬结的1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非胰岛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硬结的病人;②凝血功能障碍病人;③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女28例,男22例;年龄42~86(62.88±5.21)岁;糖尿病病程为5~26(12.42±5.85)年;注射胰岛素时间(6.11±3.61)年;硬结面积为(8.31±3.24)cm2。对照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38~82(61.44±2.88)岁;糖尿病病程为3~25(11.83±3.47)年;注射胰岛素时间(5.79±3.19)年;硬结面积为(8.23±3.18)cm2。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胰岛素注射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予以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外敷双柏散治疗。双柏散治疗方法:大黄、侧柏叶各60 g,黄柏、泽兰、薄荷各30 g,按60∶30(2∶1)比例混合研成粉末后倒入专用容器,加入适量蜂蜜及温开水调成糊状,药物温度维持在40 ℃左右备用;用压舌板将调和的药物平铺于纱布块上,面积大于皮下硬结面积,厚度约2 cm,其上覆盖另一纱布块;将纱布块放于病人皮下硬结部位,以胶布固定,持续用药15~30 min后取下。

1.3 评价指标[4-6]

干预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疗效判断依据包括病人皮下硬结大小及硬度、局部皮肤及组织状况。评价标准:皮下硬结完全消失且局部皮肤及组织压之不痛为治愈;皮下硬结范围缩小80%以上但局部重压略痛为显效;皮下硬结质软,范围缩小50%~80%,局部皮肤及组织疼痛明显减轻为有效;皮下硬结范围无变化或缩小50%以下,硬结硬度、局部皮肤及组织疼痛程度未减轻或减轻不明显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3.82,P=0.031

3 讨论

皮下硬结是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在临床上又被称皮下脂肪增生[7]。随着糖尿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胰岛素使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医疗界对于胰岛素注射所致的皮下脂肪增生也越来越关注,相关研究逐年增多。国外2013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岛素注射后发生皮下硬结的比例为64.4%[8]。Carina等[9]调查发现:存在皮下硬结且在硬结处继续注射胰岛素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不存在皮下硬结的病人。Vardar等[10]研究表明: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在皮下硬结处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用量比不存在皮下硬结的病人高15 IU。另外,皮下硬结与血糖波动也息息相关,有皮下硬结的病人发生过不明原因低血糖的比例为39.1%,血糖不稳定病人为49.1%[11]。皮下硬结对病人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但实际护理过程中,留意观察注射部位皮肤且能发现注射部位组织改变、出现皮下硬结的病人较少。有研究者对430 例门诊注射胰岛素的病人的注射技术进行研究后发现:近2/3的病人发生了皮下硬结,其中98%的病人皮下硬结产生原因为不轮换注射部位或轮换方法不正确[12]。皮下硬结不仅使病人皮肤组织外观改变,还可能带来疼痛并引起病人血糖波动,为了达到预期血糖控制效果,需要病人加大胰岛素用量,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大量社会医疗资源。

目前,国内外对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治疗非常重视。部分国外地区,病人发生皮下硬结后为避免影响美观甚至会采用腹部吸脂手术进行治疗[8]。我国对于皮下硬结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艾莉蓉[5]指出:硫酸镁湿热敷仅对轻度皮下硬结效果明显,而在中、重度皮下硬结的治疗中起效慢,效果不明显;其采用自制的中药跌打酊(主要成分为肿节风、川芎、小钻、毛老虎、当归、搜山虎等)对皮下硬结进行局部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愈率为65%。王芳[13]使用马铃薯和生姜局部外敷治疗皮下硬结,结果显示:马铃薯治疗效果比生姜差,其有效率分别为75.0% 和87.5%。熊敏利等[6]为减轻病人痛苦,尝试采用安全的中药湿热敷联合光子治疗仪照射治疗皮下硬结,治愈率为78.26%。此外,李开琲等[14]通过对中医的深入研究,认真学习“瘀者,固定不移”的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皮下硬结症状最重要的病理机制就是血瘀,因此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硬结功效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也取得了满意效果。

我院自制的双柏散内含黄柏30 g、侧柏60 g、大黄60 g、泽兰30 g以及薄荷30 g。其中黄柏具有祛瘀散结、清热解毒、除湿疗疮的作用;侧柏具有止血功效且能收敛疮口、清热凉血;大黄外敷能消胀破瘀、清热解毒;泽兰本身有消肿化瘀的功能;薄荷具有止痛、止痒、清热的功效。5种药材混合调制形成双柏散,具有清热凉血、祛结散淤、消除肿痛的良好功效[15]。同时,双柏散可以对局部组织产生消炎、止痛的作用[16]。本研究将双柏散应用于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护理中,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1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柏散外敷治疗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取得了良好成效。该方法可改善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症状,进而有利于提高单位胰岛素用药疗效,节约医疗资源,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提高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同时,该方法经济实惠、操作简便且有针对性,利于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本研究未对不同种类胰岛素造成的皮下硬结进行分类研究,可能对结论造成一定影响,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完善研究设计,展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双柏皮下例数
双柏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当代医学(2022年7期)2022-11-27 12:10:45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8:04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勘误
四川动物(2018年3期)2018-01-22 19:57:14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8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