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问题研究

2019-11-06 02:29王杰刘艳萍姬晓兰
山西农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营销农产品互联网+

王杰 刘艳萍 姬晓兰

摘 要:以“互联网+”为发展背景,探讨了我国农产品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营销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1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724        文献标志码:A

1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现状

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8.29亿,普及率为59.6%,相对于2017年12月,提高了3.8%,新增加网民5 653万人,手机网民人数规模升至8.17亿人。2018年网络农产品零售总额突破2 305亿元,同比增长23.8%。

2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地域环境限制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导致农业生产分布相对分散。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是“小、散、弱”的小农经济,由于缺少发展资金及科学技术的支持,种植模式为分散化种植,存在组织程度低、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加工工艺落后等问题,很难满足传统农产品营销市场与农产品电商平台的需求。小农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限制了“互联网+农产品”的快速发展[1]。

2.2  生产观念落后

当下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农产品生产者对“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的认识模糊,对于网络营销渠道缺乏信心或还有排斥心理。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电商销售意识淡薄,对互联网技术和软件应用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认识不到位,在农产品营销中没有充分重视“互联网+农产品”模式。

2.3  缺少专业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需要专业化的团队进行运营,需要既熟悉农业生产,又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在我国农村,一方面,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缺少掌握互联网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很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对“互联网+”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不够,不注重对营销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而现有理念和技能又不能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需要,使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工作停留在较低层面[2]。

2.4  物流行业发展落后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适宜的发展环境,“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也是如此。农村地区的物流设施建设相比城市来说十分落后,且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要求。由于农产品对自然条件及生长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种植和培育周期长,且各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储藏及运输过程中的保鲜难度大,因此,农产品及其自身的特点并不利于“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到目前为止,农产品运送主要依赖于第四方物流配送,运送周期过长,缺乏专业保鲜运输设备,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发霉变质的情况屡见不鲜。

农产品与普通货物不同,在配送过程对于运输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经过特殊的防腐保鲜加工、包装、储存等一系列工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并配套建设大型保鲜仓库,才能将农产品快速、安全地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整个过程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配送成本也会随之上升,直接影响农户和农产品销售企业的利益。另外,网络销售的物流配送费用都是按照重量来计算,农产品大多数含水量比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者的积极性[3]。

2.5  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

我国农产品种植及销售是以农业生产者为主的,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农产品的销售理念较为单一,认为只要把农产品卖出去获得利润即好,并不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培养。而且我国的农业生产分布较为分散,多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统一的销售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小打小闹”的局面。一方面是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形成较大的规模;另一方面,当今是重视知识产权和专利的时代,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不利于在市场中建立优势品牌来带动行业发展或树立行业形象。

在一些大的农产品生产地,农业生产者虽有品牌意识,但大部分缺乏品牌定位理念,加之雷同的品牌也很多,导致相关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者更是缺少打造优质品牌的意识,未能形成品牌效应,而且有的产品同类化现象较为严重,品牌杂乱,致使农户很难产生品牌效益。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发展对策

3.1  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打造农产品产业矩阵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业区域优势有所不同,各地区应该把握当地区域优势和气候优势,合理规划农产品生产,建立“一区一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培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龙头企业,将广大的农产品生产者与龙头企业连接起来,形成“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协会+农业生产者”的经营生产模式,推动并实现特色农产品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度,在“互联网+”和“5G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将农产品和人们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实现智能营销和产品配送,让互联网企业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信息技术支持[4]。

3.2  树立现代农产品营销观念

首先,要改变“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产品销售思维,通过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宣传网络平台,积极宣传信息技术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互联网+”带来的诸多优势和销售便利,进而增强农户对于“互联网+”的重视程度,使其真正应用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中。

其次,要树立农产品营销的目标,将“互联网+”和农产品销售紧密结合,使网络销售成为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助力。

3.3  培养专业的电商人才

现有的互联网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可以联合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对内部员工进行关于“互联网+”和农产品营销方面的培训,同时要组织农民积极参加学习,让其了解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关于“互联网+”的意识和技能[5]。

农产品企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农科院所和其他农产品优质企业的合作,引进“互联网+”网络销售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人才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填补“互联网+”农产品销售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不足,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营销计划,确保农产品网络营销顺利实施。

3.4  加强物流建设,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

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缺乏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造成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互联网浪潮改革创新物流业的发展模式、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关键[6]。

在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的基础上,应规划设计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区域交通网络,缩短配送运输周期,加大投入研发新型运输车辆和保险舱,最大化地减少由于农产品变质带来的经济和信誉损失。而对于偏远地区,政府应加强建设能够满足农产品运输的便捷运输通道,并在农产品运输点为农产品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应积极制定农产品仓储运输标准,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化,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彻底打通以物流服务业为中心的物流与供应链环节,从根本上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因为从产地发出的农产品物流费用较高,可以在农业生产集中区域建立中转仓库,通过本地物流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各地政府应积极鼓励市场各方主体投资建设农产品中转基地、农产品集散中心、现代大型物流中心等,并大力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7]。

3.5  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应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从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产品标准化控制,即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商等需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推行科学的标准化生产,从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统一生产流程和检验标准,建立“产、供、销、用、检”全过程的科学标准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指导,严格规范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科学化、标准化[8]。

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要结合农产品自身品质特点和当地文化进行合理的品牌定位。准确定位农产品品牌文化,同时加强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工作,通过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各地应当强化农产品优势,打造“一县一品”和“一村一品”的农产品品牌,以独特的品牌特色占领更多市场。同时,各地政府也应严格监管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以确保农产品的销售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华平.农产品营销渠道演变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刘准鑫,赵春雷.“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困境与提升策略[J].当代经济,2018(2):30-31.

[3]张平,陳德君.“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7(11):90-91.

[4]陈相坤.“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管理问题研究[J].纳税,2018(16):192.

[5]宿云龙.“互联网+”如何助力农产品营销[J].人民论坛,2016(A9):106-107.

[6]张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187-192.

[7]汪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0):63-64.

[8]张康洁.互联网+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6(22):62-63.

猜你喜欢
营销农产品互联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发现海昏侯》出版背后的故事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