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以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2019-11-06 12:34周建吴琼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归属感

周建,吴琼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以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周建1, 2,吴琼1

(1.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2.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新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构建并验证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及其质量评价体系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进程中实施的有效性。

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定性比较分析(QCA);客户终生价值理论(CLV);层次分析法(AHP)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这充分突显了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其革新的重点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正经历精英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到全人教育和通识教育,再到现今的创新型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开始向“全人教育”“通识教育”靠拢,即从多方面——身体、智能、审美、情感和精神——提供人类个体知识,它以构建和谐世界为基础,编织人生持续的梦想,成为21世纪的全新教育理念[2]。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化到大众的技术功利化再到和谐的全人化,教育的中心逐渐走向人的自身。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在传统教育里,单一、吸收式的被动学习模式主要是以考试为目标,以灌输为手段,满足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这显然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人才培训的需要[3]。为了弥补传统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我国部分高校尝试建立了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的新体系,进一步发展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通识教育、全人教育。作为教育模式改革的一条新路,书院制培训模式能否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运用客户价值理论来评价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评价模型,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综合考评调查样本的状况,验证新型书院制培养模式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可行性,从而为高等教育的革新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二、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评价模型的构建

何为成才?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来说,成才的毕业生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将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意识作为一个整体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做出中肯的考察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才评价体系,从而引申出“人人可以成才、不唯学历、不唯表面文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注重未来发展潜力”的人才评价观念[4]。

美国学者Dwyer等人在1989年根据客户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客户终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 CLV)的概念及CLV的计算模型。客户价值是指对一个新客户在未来所能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成本和利润的期望净现值[5]。一个客户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历史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的客户价值;当前价值,如果客户当前行为模式不发生改变,在将来会给企业带来的客户价值;潜在价值,如果企业通过有效的交叉销售、调动客户购买积极性或客户向别人推荐产品和服务等,从而可能增加的客户价值。借鉴该理论客户价值的评价模式,把高校培养的人才视为客户,建立以人才潜在价值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6],评价人才的历史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人才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体现历史价值(学分绩点);竞赛情况、等级考试和志愿服务体现潜在价值(奖励学分)。运用层析分析软件yapp确定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构建判断矩阵,见图2;建立以学分绩点和奖励学分为基础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模型。

图1 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模型

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评价方法及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说明

本文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QCA)是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产生的一种针对中小样本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7]。它以案例研究为导向,集合理论研究,强调通过实证资料以及相关理论间对话,从小样本数据中建构出研究议题的因果性关系,基于集合论和布尔代数的分析,即从集合而不是相关的角度来考察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并使用布尔代数算法形式化人们分析问题时的逻辑过程[8]。运用QCA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QCA不是单个条件变量如何导致结果的发生,而是多个不同的条件变量如何以“组合”形式影响最终的结果,即其适用于多个变量组合影响结果的分析[9]。由于本文研究的样本为二分变量,故采取清晰集的QCA方法进行分析[10]。

图2 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模型的判断矩阵

(二)研究样本的阐述

本项目选取某高校为研究背景。该高校于2014年在全校实行书院制改革,校内分设4个书院,新生入学时就根据其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分配入住不同的书院。书院运行中采用书院与学院的“双院联动”模式:全校师生同时隶属书院和学院,具有双重身份、双重管理。本文选取该校2013—2016级获得奖学金的新生共40名。整体分析样本,分析包括整理男女生比例、分析生源地,见表1,再从每个年级分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优、劣、中等)共12个样本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表1 样本整体分析情况

四、研究思路和结论

使用QCA方法对变量进行两分处理,即解释变量和结果变量各有两种,变量取值为1或0。某个条件变量出现或存在时,变量用大写字母表示,取值为1;某个条件变量不出现或不存在时,变量用小写字母或用空格表示,取值为0具体研究思路见图3。

图3 研究路线图

a. 被解释变量:成才(H)

以学分绩点为主要依据,奖励学分作辅助评价,对12个样本的成才总体评价进行二分编码,即“成才”(○)与“不成才”(×)。

b. 解释变量:归属感(A),专业沟通(与专业导师的联系)(B),书院信息沟通(与辅导员的联系)(C),宿舍氛围(D)。

基于书院制改革的背景来探讨如何培养符合社会期待的优秀人才,对于成才影响因素的考虑着重放在书院制改革上(其他因素暂不考虑)。为此我们对12个样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着重探讨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详细询问他们对书院制改革的体会和感受,并将其访谈内容简化,最终概括出四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归属感、专业沟通(与专业导师的联系)、书院信息沟通(与辅导员的联系)和宿舍氛围。

c. QCA分析

基于QCA的分析,被解释变量为“成才”,用大写字母H表示,“成才”则H=1,“不成才”则H=0。解释变量为归属感、专业沟通、书院信息沟通和宿舍氛围。归属感用大写字母A表示,“归属感强”则A=1,“归属感很低或没有”则A=0(其余被解释变量同理)。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确定且被赋值以后,我们根据案例的真实情况构建真值表,见表2,真值表中囊括了12个案例出现的原因条件组合,以及调查中没有出现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的原因条件组合。

在12个案例中,被解释变量=0,即某种意义上不成才的案例数为5,被解释变量=1,即成才的案例个数为7。以上是通过fs/QCA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7个案例H=1中,对应了5种解释变量的原因条件组合,得出第一个方程式:

表2 真值表

A:归属感,B:专业沟通,C:书院信息沟通,D:宿舍氛围

H=Abcd+aBcd+abcD+Abcd+aBcD

再在此基础上运用布尔代数进行简化:

H=BD(A+C)

由此方程式可以得出,在书院制改革下有两种情况下有益于学生成才:对书院的归属感强、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密切、宿舍学习氛围良好、与导师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及时了解书院活动信息,和辅导员之间联系密切且宿舍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从分析中可以得出,与导师能保持良好的联系、能定期咨询与解答专业上的问题(专业沟通)、宿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居住环境(宿舍氛围)是影响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而归属感和书院信息沟通则是非必要非充分条件。这个结论是基于已知12个案例的QCA分析而得出的。对于没有观察到,但逻辑上存在的原因条件组合(虚拟组合),会再进一步对所有的解释变量组合进行考察:H=Abcd+aBcd+abcD+ 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Cd+bD+B(aC+c)

考虑到实际存在的原因条件组合后,“专业沟通”“宿舍氛围”和“书院信息沟通”仍对学生成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结论与之前结论大体一致,但专业沟通的重要性加强,宿舍氛围的重要性减弱。

通过QCA分析以及对样本的具体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2个样本中女生的综合素质优于男生,男女的性别差异在对研究的影响中占据着较大比重,因而在教育模式改革中需要考虑男女性别差异这一因素。

(2)样本中生源地为江苏省的占近1/3,且来自江苏省的新生较非江苏省生源地的新生对书院制的接受程度更大。非江苏省新生由于受教育制度、教学资源的差异化的影响,在大学期间的持续发展明显逊于江苏省新生。

(3)在书院制改革进程中,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发现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与专业导师之间的沟通、和辅导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宿舍氛围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其中专业沟通、宿舍氛围和书院信息沟通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且在三者之中,专业沟通的影响力度稍强于其他两个,这表明制度运行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完善沟通方面的不足。

五、启发和建议

通过研究,首先就书院制为代表的新型培养模式,构建了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其次依据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验证了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对创新型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即肯定了实践书院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最后发现了新型人才培育模式在实践中的不足和缺陷,为今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考虑性别的差异,根据男女优势分别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

由于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着先天的性别差异,且这些差异在教育体制改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在书院制运行中需要将这些差异考虑进去,例如对男、女生分别实施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针对性别不足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二)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尽可能消除地区差异

由于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进而导致不同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化,致使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公平”。从城市到农村,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进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从小抓起,努力培育出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

(三)完善导师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虽效仿了英式住宿学院制的导师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存在学生与导师之间联系不密切、导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导师无法向学生及时提供专业学习帮助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对学生专业指引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未来的发展。

(四)提高书院选择的自主权,更多地为学生考虑

访谈中许多学生都提到书院的分配并非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虽事先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息习惯等,但实际上并未能按此条件来分配宿舍,从而导致宿舍的分配不尽如人意,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日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学校在书院和宿舍分配上需更多地从学生实际出发,建立一个更加完善和精细化书院宿舍分配制度。

(五)尝试自由学分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英美高校在实行住宿学院制的同时还施行通识教育和自由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由安排课程获取学分,当学分达到专业要求时便可申请毕业,从而避免重复学习,进而更有效地培养人才。鉴于国内传统教育习惯的根深蒂固,书院制改革教育可以将英美的自由学分制融入本国教育中,即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以外,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设学分上限,只设置一个学分下限,学生在保证本专业学分修满的前提下,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以获得学分,学期末学分满足其他专业的毕业资格的,即可获得其他专业的学位证书,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更有益于人才培养。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2] 张霞.我国公共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J].现代人才,2008(1):25-29.

[3] 李涛,陈玉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应试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2,16:11-14.

[4] 甘玲.基于人才评价体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2-43.

[5] Robert F. Customer lifetime valuation to support marketing decision making [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10, 3(4): 8-15.

[6] 祃海霞,王鸿喜,孙立威.地方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6):39-41

[7] 毛湛文.定性比较分析(QCA)与新闻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4):8-9.

[8] RAGIN, CHARLES C.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M]. Berk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26.

[9] 程聪,贾良定.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6): 113-121.

[10] 李蔚.飘摇的青春:在日中国“新”技术移民主观幸福感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2):84-91.

2018-02-03;

2019-03-09

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书院制改革背景下优秀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2016AX01019Q)

周建 (1971—),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博士生,南京审计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358776826@qq.com;吴琼(1996—),女,江苏泰州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审计,创新创业教育

C939

A

1674-893X(2019)03−0128−05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归属感
基于PCK视角的幼儿园归属感教育课程构建的探究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止勘集团工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当代大学生归属感困境与文化价值观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