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引导策略

2019-11-06 12:37孟国忠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意愿大学生

孟国忠

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引导策略

孟国忠

(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基于某高校349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40.9%,其中21.3%的受访者选择了毕业后先创业。性别、困难等级、专业所属学科、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认可度、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等5个变量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关注与熟悉程度、对学校的创业指导课的满意度等2个变量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创业服务

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是党和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据《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学生资助资金首次突破1 600亿元,比2015年增长12.58%。这是自2007年我国着力构建“奖、助、补、贷、减、免”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资助资金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国家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国家承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创业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就业途径,因为创业不仅能解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智联招聘《2016年应届毕业就业调研报告》显示,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由2015年的6.3%降低至2016年的3.1%。尽管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并不高,影响因素也很多,但创业意愿是影响创业行为的最关键 因素。

在大学生资助实践中,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充分就业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普遍性目标和任务。有关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和就业帮扶、资助育人等方面。基于高等教育学的角度,多数关于创业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普通大学生群体,而针对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很少。因此,了解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并为他们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并实现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他们选择创业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高校精准资助提供 参考。

一、理论假设

创业意愿是指劳动者实施创业行为的偏好程度以及投入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同时也表现为承担一定创业压力与风险的思想准备状况[1]。创业意愿是决定创业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通常情况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可以通过调查来确认。研究者一般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相关模型来解释这一概念。如Nishimura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使用全球创业观察数据论证影响个体创业行为的主要因素[2]。

(一) 个体特征

创业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和勇气。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对创业意愿的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东南亚女性的创业意愿比美国和北欧国家的女性更加强烈[3]。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男生比女生更具有冒险精神,男生在家庭或社会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女生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稳定性高的工作[4],女生创业意愿低于男大学生。就学生的专业学科而言,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性更强,对创业具有更好的支撑作用,学生的创业意愿应该会更加强烈。因此,本研究假设:

假设H1:性别、专业类别对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

(二) 家庭特征

本研究选取了困难等级作为家庭特征。

创业需要资本的投入,同时需要创业者能够承受创业失败的后果,可以说创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人们普遍认为,家庭资源是影响个人创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多数大学生在经济上尚未独立,经济支出主要依赖家庭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创业态度。困难等级是反映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就贫困大学生而言,通常按困难程度分为一般困难、困难、非常困难三个等级。一般来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更加在乎失败的影响,也会更多考虑创业的后果。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独立性更强,更能吃苦并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变家庭及自身命运,创业意愿更强。因此我们假设:

假设H2:困难等级对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

(三) 认知特征

创业政策是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保证。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政府每年都会出台大量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旨在减少大学生创业障碍,为大学生在创业教育、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如果大学生能积极关注相关政策,认真学习和了解相关政策,能够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大学生将会有更大可能性发现创业的良机,也就更有可能进行创业。当然,是否选择创业同样受大学生对政策认可度的影响。合理、有效的政策能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假如出台的政策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比较突出的实际困难就无法引导与推动大学生创业。

假设H3:贫困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关注度以及认可度对其创业意愿选择有显著影响。

(四) 环境特征

创业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教育。大学生获得创业相关信息的最大来源就是学校。因此,学校在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生创业与否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引导与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工作中,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实施创业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比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和专项资金,以及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等。Roxas在研究中将是否具备创业相关知识作为影响个人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认为参加创业课程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对其创业产生积极影响[5]。通常情况下,凡是接受过系统创业教育的学生,具有更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创业意愿也往往更强[6]。因此,本研究假设:

假设H4:创业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在读贫困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研从2016年9月开始,共收回问卷349份,其中有效问卷349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就调查样本的性别来看,男生占48.3%,女生占51.7%。从被调查样本的专业结构来看,工科类学生占67.9%,文科类学生占32.1%。

(二) 研究方法

1. 描述性分析

(1) 创业选择意愿。在被调查样本中,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40.9%,基本符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高但创业实践少的现状,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当中,大一、大二的比例高于大三、大四3.4个百分点,说明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具创业的欲望。关于选择创业最重要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理想、预期收入高和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占比分别达到40%、26.2%和16.9%。当前,由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变以及个体价值取向的变化,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喜爱程度与收入水平。在开始创业的时间上,53.3%的受访者选择了毕业以后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再进行创业。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与创业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来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20%的受访者选择了大学毕业后即进行创业,26.7%的受访者选择了大学在读期间就开始创业,这一比例超过了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创业的比例。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政府、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好的政策与服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而在创业形式的选择问题上,66.7%的受访者选择了合伙创业,13.3%的受访者选择了自己创业。贫困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个人能力以及创业资本都较为单薄,对于创业风险的承受能力同样非常欠缺。选择合伙,不仅可以集中各自有限的力量,为起步增加必要的筹码,同时,还可以把各自承担的风险大大降低。在创业领域的选择问题上,20%的受访者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操作且风险较小的领域。50%的受访者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领域,这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以及当前的成长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

(2) 非创业选择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59.1%的受访者选择了不创业。对于不打算创业的原因,32.8%的受访者认为难以承担创业失败的后果,18.1%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有14.7%的受访者认为家庭不支持。贫困学生家庭不富裕,家庭经济资源不足,一旦创业失败,不仅不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还有可能让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因此不得不慎重选择。另外,在大学生创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上,缺乏创业经验、资金匮乏以及个人能力不足分列前三位,分别占21.1%、18.7%和15.1%。

2. 模型选择

基于就业途径的角度,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创业选择意愿主要受个人条件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Logistic模型是分析个体决策行为较理想的模型,主要适用于因变量为两个二分变量的模型分析。同时,结合前人有关选择意愿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该研究方法是当变量取某值(如=1)发生的概率()与某影响因素()的关系,经过Logistic变换后,可以将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多元分析模型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表示,即:

于是有

3. 变量设定

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以及环境特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解释变量说明

三、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 模型估计结果

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

运用SPSS19.0软件对349份问卷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下,性别、困难等级、专业所属学科、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认可度、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5个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对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关注与熟悉程度、对学校的创业指导课的满意度2个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的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表2 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

(二) 结果分析

1. 个体特征

在贫困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中,性别和专业所属学科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两个变量对大学生创业选择影响较大。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男生的创业意愿是女生的1.319倍。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承担“主外”以及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男性的创业意愿会高于女性。此外,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类专业贫困生选择创业的可能性高于工科类。可能的原因是在当前普遍更加注重技术含量的社会大背景下,文科类专业学生相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一些,选择创业也是拓展就业途径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趋于感性,交往能力和市场意识较强,创业符合多数学生想从事与自己兴趣相一致且相对自由的择业期望。同时,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大多选择科技含量不高的行业,属于生存型创业,创业门槛相对较低,而知识型创业项目并不多。再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创业选择的项目通常偏向于自由职业类,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对创业所需要的资金、经验等需求不会太高,更容易稳扎稳打,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意愿更加强烈一些。因此,假设H1得到验证。

2. 困难等级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也渴望通过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在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特性即困难等级时,发现其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很大,其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越是贫困,选择创业的意愿相对就越小。贫困大学生多数有参加勤工助学、家教、社会兼职等实践经历。他们普遍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部分贫困生对于创业有着强烈的意愿,但不同困难等级的学生对于创业意愿的强烈程度存在差异,经济一般困难的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最困难学生1.362倍。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同时,创业具有较大的风险,需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这些都对家庭提出很高的要求,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是难以满足这些要求。蔡颖等的研究也指出,财富禀赋是影响创业者创业意愿的因素之一,家庭总收入越高,创业资金越有保障,创业意愿越强;家庭开支过大,生活水平下降,创业资金受限,则创业意愿变弱[7]。假设H2得到验证。

3. 创业优惠政策

在贫困大学生的认知特性上,大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的认可度显著地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会遇到多重困难,有时候政策对于创业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政策不仅能增强创业者的信心,还能有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当前,尽管政府已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来扶持大学生创业,但真正进行创业的学生比例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优惠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辐射度不足。此外,高校、企业、行业组织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协同关系,导致政府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8]。调查结果还表明,对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关注与熟悉程度,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开始准备创业,只有较少的人会去关注国家有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也就没法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对于就业意愿的选择。因此,假设H3部分得到验证。

4. 创业教育与服务

在贫困大学生的环境特性上,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满意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针对创业的帮助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学校如果能在与创业相关的理论指导、场地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创业,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积极作用。而另一个变量即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指导课的满意度,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不大。分析其原因,首先创业指导课的课时较少,而且依旧停留在课堂上,对学生真正感受创业没有明显的帮助。其次,创业指导课仍然采取以分数形式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既会在结果上有所偏差,又容易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假设H4得到部分验证。

四、结论和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确认了显著影响贫困大学生创业选择意愿的4个主要因素,即贫困大学生的困难等级、专业所属学科、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认可度以及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其中困难等级和专业所属学科对创业意愿选择是负效应;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认可度以及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正效应。此外,对学校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其标准化系数为0.658,其次是困难等级,其效应大小为0.502。

(二)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要做好贫困大学生创业帮扶工作,除他们自身努力外,政府、高校要从不同层面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学生从政策支持、实践锻炼、服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创业愿景。

1. 提升政策“温度”

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时,应真正将学生实际需求作为第一考虑要素,要让好的政策更接地气,在提升政策温度上着力,避免好的政策仅仅是纸上的文字。尤其要注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好事办好。此外,由于主要受到家庭经济的影响,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意愿强但创业风险承受能力弱的矛盾。因此,政府在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建立多渠道的金融支持体系,对贫困大学生创业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更大的支持力度。可以探索实施基于创业激励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即通过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鼓励贫困生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资助基金积极开展创业活动[9],以减少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2. 强化实践“力度”

贫困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充分发掘贫困生的创造能力。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地开展贫困生创业教育,培养贫困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精神与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为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高校要在强化创业实践上下功夫,划拨专项资金,开辟专门场地,抽调专人指导,真正从财力、物力、人力上支持贫困生的创业实践,开展“创业扶贫”活动,提高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使其学到受益终生的创业本领[10]。如校园内的助学报刊亭、便利店等都可以让校贫困生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进行经营,这对于贫困生以后走向社会、独立发展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3. 优化服务“精度”

高校要建立良好的创业制度环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优化创业服务精度上发力,提升精准服务能力。一方面,要营造人人关心贫困大学生的氛围,应给予贫困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切实的帮助。通过设立贫困生自主创业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或“绿色通道”,完善和拓展高校就业服务功能,并提供办理流程、技术指导、项目对接等服务。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交流活动,积极促进贫困生与校外企业及政府机构间的交流,增强贫困生的市场竞争意识,为贫困大学生参与创业提供指导。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努力激发学生创业的兴趣,对学生创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创业。此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社团,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对贫困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并为贫困生创业收集资讯,做好服务工作。

[1] 钟云华,吴立保,夏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6(2):86-90.

[2] NISHIMURA J S, TRISTAN O M.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predict nascent entrepreneurship[J]. Academia Revista Latinoamericana de Administración, 2011(46): 55-70.

[3] UTIO E, KEELEY R H, KLOFSTEN M, et 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students: testing an intent model in Asia, Scandinavia and USA[J].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1997: 133-147.

[4] 熊彤,熊国钺.基于激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1(6):47-49.

[5] ROXAS B G, CAYOCA-PANIZALES R, DE JESUS R M.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nd its effec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Asia-Pacific Social Science Review, 2008, 8(2): 61-77.

[6] 熊景维.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学生的创业障碍认知研究——基于 SEM 模型和 LAC 方法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9-135.

[7] 蔡颖,李永杰.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元排序选择logit模型的发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4-139.

[8] 张凤有.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论文选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56.

[9] 王永正,韩秀英,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93.

[10] 王亚卓.创业营销与管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86.

2018-12-10;

2019-05-07

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创业型资助体系研究”(16FYHYB02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社会支持理论视野下的贫困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16YB11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精准资助机制的研究与实践”(X-b/2016/04)

孟国忠(1977—),男,山西忻州人,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邮箱:342769078@qq.com

G641

A

1674-893X(2019)03−0087−05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贫困生意愿大学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