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洋
野生动物交易每年至少产生数十亿次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随着全球野生动物贸易增长,以及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每个物种自然携带的病原体在物种间的传播途径扩大了,传播的可能性也急剧增长。
当你读着这篇文章时,亚马逊雨林的金刚鹦鹉乘风破浪地横渡大西洋,非洲草原的狮子日行千里地飞跃阿拉伯半岛——乘着人类的交通工具。因为动物园展览、科学教育、研究和保护项目、传统医药、食物和动物制品、伴侣动物和旅游资源等原因,大多数国家都允许一定程度的动物贸易。然而,不论合法或非法,很多被人类运送到千里之外的动物并不属于人类社会,它们的家在野外。每年,全球有约4万只灵长类、400万只鸟、64万只爬行动物和3.5亿只热带鱼被交易到世界各地,而更多的则死在了路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大象和犀牛,同样还适用于野生动物贸易。
但是被“杀害”的,仅仅是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野生动物吗?
曾经在广州野生动物市场,你能买到活蹦乱跳的果子狸、刺猬、松鼠、野猪、狐狸、竹鼠、豹猫、各种各样的蛇,还有传统的猫、狗、兔子等宠物。笼子摞着笼子,摊位挨着摊位,这些动物与买主和卖家聚集在同一空间,接触了同样沾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表面,呼吸着同样的空气。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上千人感染,死亡近300人。作为疫情控制的手段,有838500只野生动物在广州被收缴。现在我们知道,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来自野生蝙蝠,而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为病毒在物种间的交叉感染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和人类同为受害者的果子狸背了多年的黑锅。
同样在2003年,一批非洲冈比亚巨鼠运抵美国,被卖给了异宠中间商。其中有一位中间商将冈比亚巨鼠与同样作为宠物的草原犬鼠放在一起饲养,草原犬鼠感染了来自非洲的猴痘病毒,并将这一疾病交叉感染给了71个人,包括宠物主人和照顾生病草原犬鼠的兽医。
在野生动物贸易中,猎人、中间商和买主在每一起动物交易中都会与动物产生接触。被交易的动物会短期地接触其他交易动物,而生活在乡村和市场附近的家畜和机会主义者(如流浪猫狗或乌鸦等食腐动物)则会接触或食用交易动物(或交易动物的一部分)。因此,野生动物交易每年至少产生数十亿次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随着全球野生动物贸易增长,以及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每个物种自然携带的病原体在物种间的传播途径扩大了,传播的可能性也急剧增长。
数学模型显示,传统的捕猎野生动物后直接食用或使用的“自产自销”模式虽然会增加猎人自己感染疾病的风险,但是并不会造成大规模疾病爆发。但是城市中的野生动物买主就不一样了。虽然他们与感染疾病的野生动物接触较少,但随着进入野生动物贸易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上升,城市买主接触感染动物、暴露在病原体中的可能性也增大了。因此,动物交叉感染城市买主的风险也增大了。一旦交叉感染发生,随之而来的传染病爆发的可能性在城市里也比在乡村大得多,因为城市中有更多抵抗力较低的人,居住密度也较大。
人类从野生动物贸易中获利,但野生动物贸易带来的威胁却并不限于人类。从泰国非法运至比利时的2只山鹰身上分离出了H5N1型流感病毒;一种对家禽危害极大的病毒通过一批来自巴基斯坦的鹦鹉、相思鸟和雀鸟进入了意大利;全球30%的两栖动物因为一种真菌而濒临灭绝,而这种真菌跟着非洲爪蟾交易走向了世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野生动物贸易本身会造成疾病传播,出于善意放生的野生动物或是抛弃购买的异宠,也是一种将新型疾病传入当地生态系统的途径,但是往往被人们忽略。
10月12日,天津市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中心、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等机构联合在广西北海市候鸟迁飞区放归数十只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图为野生赤狐
当家畜是受害者时,人类也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可感染家畜的病原体中,77%是多寄主传染病,即可以在多种动物间交叉感染。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家畜传染病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猪流感等等,已经造成了世界经济800亿美元的损失。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全球超过1/3的肉类贸易因疯牛病、禽流感和其他家畜疾病而被禁。2003—2005年,亚洲各国为控制禽流感蔓延,扑杀了超过1.4亿只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损失都要归咎于动物贸易,但其中必然有部分疾病爆发会追溯至野生动物贸易链条。
自1980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公约(CITES,1981年对中国生效)、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人们对野生动物贸易的认识似乎正在提高。但是在西南地区部分城市的调查发现,野生动物贸易依然活跃,对于野生动物的需求依然存在。不过整体来说,野生动物贸易正在逐步减少,研究者们认为主要由于以下三条原因:因为捕猎猖獗,野生动物资源锐减,部分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近年来政府增强了打击野生动物贸易的力度,野生动物贸易风险增加,部分贸易者放弃了生意;2003年非典的爆发和2004年禽流感的爆发使曾经合法的野生动物进口被禁止,公众开始意识到野生动物贸易的危害可能会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健康。不过,虽然疾病的爆发和传播的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和长期的社会习俗和传统还是很难转变,大多数被调查者依然认为食用或使用野生动物是没有问题的。
最有意思的是,在这项调查中,野生动物“重度消费者”是收入高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在中年人和初、高中文化的受访者中认为食用或使用野生动物不健康的比例更高。从这一点来看,大学生(潜在“重度消费者”)是宣传野生动物贸易“不健康”的最佳对象,研究者们也建议将这一点加入学校课程中。希望未来的学生们能够从野生动物贸易的利弊中重新思考:野生动物贸易中,我们交易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