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爱 胡炜
上呼吸道感染在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上呼吸道黏膜侵入病毒导致感染有关,患儿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等,一些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伴有发热、咽喉疼痛与呕吐等症状[1]。近年来,痰热清注射液作为副作用较小的中药制剂,逐渐被应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治疗中,在临床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痰热清注射液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明确受凉史,发热时间>2 d,体温>37.3℃,表现出咳嗽、流涕等症状,咽部可见明显充血、红肿,病症波及患儿扁桃体但未出现脓苔,无其他疾病,且所有患儿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2.1±0.3)岁,平均病程(2.0±1.0)d。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2.2±0.4)岁,平均病程(2.0±1.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268,规格:1 ml∶100 mg),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将其稀释为每1 ml含1 mg药物溶液,静脉滴注,10~15 mg/(kg·d),早晚各1次,每次滴注时间需>20 min;共治疗1周。
1.2.2 观察组 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规格:10 ml/支),根据患儿体重,最多不超过20 ml,将痰热清注射液加入100~2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数控制在30~60滴/min,1次/d;共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儿体温正常,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经胸部X线片检查明确无感染病灶为痊愈;体温下降,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为有效;体温波动不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咳嗽、咽痛与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在儿科门诊中,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所占比例为60%~80%左右。患儿患病后,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咳嗽以及流涕等症状,其中>90%患儿是因感染病毒引起,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除腺病毒、流感病毒与副流感病毒外,还包括呼吸道病毒、鼻病毒等[2-6]。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利巴韦林注射液滴注,利巴韦林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病毒药物,其可对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进行抑制,继而对病毒核酸的合成产生阻碍作用,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算理想[7-10]。因此,探索一种疗效更佳且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治疗来说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加以治疗,经治疗后,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咽痛与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能够有效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