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毓皎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英语课堂不但要重视英语知识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更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心灵发展,实现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笔者认为,要实现英语课堂的育人功能,可以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下手:即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1. 提高语言能力,知识育人
想要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实现英语课堂知识育人的功能,首先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分别确定整个年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再细化到学期、单元以及课时。最终根据具体学情,设定每节课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目标。
语言能力的目标设置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级特征以及具体情况确定单元和课时内容与目标。每堂课的课时语言教学目标要与整个单元的目标相匹配,以一个单元为一个主题进行单元总目标设计,在单元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思想品格培养目标,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单元主题下有机融合。
2. 提升思维品质,智慧育人
思维品质包括逻辑性思维、质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以阅读教学为例,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价值判断。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对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8B Unit 5 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这课时,由于该课非常长,首先笔者以“trouble(麻烦)”为主线,让学生梳理了文章脉络。本课讲述了盲人约翰入住宾馆期间遇到的三个大麻烦:(1)他的导盲犬查理不能入住宾馆;(2)火灾危及生命,如何自救;(3)消防员拒绝营救小狗查理。最终约翰顺利解决了三个麻烦,获得圆满结局。
在解读第一个麻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链:工作人员为什么拒绝小狗入住?这个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能直接找到答案:“The rule says...”。课文中的省略号又指什么呢?笔者让学生推断此处的具体规定,给出自己的答案。紧接着,笔者追问:“如果你是前台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做并给出理由?”
在解读第三个麻烦时,笔者设计了这个问题:“如何评价这个消防员?”学生各抒己见。
入不入住?救不救?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既发生了价值观的碰撞,又发展了质疑性思维。
3. 塑造文化品格,文化育人
为实现英语课堂文化育人的功能,笔者会带领学生鉴赏课本语料,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比如,9A中“Fishing with Birds”是一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技能的一篇故事。如果从文学角度去鉴赏这篇文章,我们领略到的将是另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宁静的小河边炊烟袅袅(one side of the river,cooking),年过花甲(elderly)却精神矍铄(fit,strong)的王大民与他相依为命(He works and lives with,these are done by his twelve cormorants)的十二只鸬嵫(cormorants)正准备着中饭。他们亲密无间(sitting on his head),互相依赖,与大自然又是那样的和谐。然而这种传统的技能(traditional skill)正面临着失传(In fifty years, there will be no more cormorants fishing in China.)。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身为中国人,你是为传统的鸟类捕鱼技能的流失感到失落、遗憾?还是为我们今天拥有了现代化的捕鱼技术而深感庆幸呢?
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哲理,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英语世界中。此类语言拓展活动,更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最好的实施途径。
4. 培养学习能力,过程育人
新教育提倡学生是“life-long learner”,而“life-long learner”有终生学习的任务。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能力的过程,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终生学习的目标。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低年级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模仿、朗读、背诵、视听说、记笔记、写周记等,高年级可侧重写作策略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育人是教育的本质目的,而学科育人的理念应该建立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英语课堂要实现育人的目的,只有创建多元文化互动课堂,丰富学生人文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走向学习自主,才能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1]王得娟.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探究[J]. 学周刊, 2019(16):126.
[2]麥湘敏. 改革初中英语教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16(05):73.
(作者单位: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