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华
鉴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英语不难看出,阅读水平的考察是重中之重。阅读理解题是对阅读能力的直接考察;完形填空,阅读表达,甚至语法填空和改错题也是以阅读为基础,在阅读中,生词和长难句也是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说是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此外,阅读名著也是提高阅读兴趣、了解欧美文化背景的绝佳途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切实可行的建议。
1. 巧妙地利用现行教材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材的处理上,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1 限时阅读(高一每分钟60个单词,高二每分钟70 个单词,高三每分钟80个单词 )
学生在速读的过程中,要弄清并准确地把握主要事实或情节,理顺它们跟其他细节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跟事实或情节密切有关的词语,为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打下基础。一般来说,记叙性文章应注意五个w,what (事情) ,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y (缘由),有时还加一個how(如何);描述性语篇应注意主要情节,尤其是此人、物有别于他人或他物的特点或事实,同时也不能忽视情节发展的时空、逻辑等顺序;说明文和议论文应注意区分哪些是主旨句,哪些是阐明主旨的例证、论据及有关信息。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学会问题预测,扫读,跳读,找主旨句,关键词。学会利用上下文语境,猜测词意。
1.2 深入详读,涵泳课文
教师通过设置推断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理解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字里行间捕捉能用来逻辑推断的提示语或线索,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揣测作者意图,从而作出推理、判断。分析长难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查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词汇的确切意思和用法,体会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意思的细微区别,为做好语法填空、改错题和完形填空题做好准备。欣赏、背过并模仿漂亮的词句,为书面表达题打好基础 。
1.3 写出一得
在获得具体、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深入思考,上升到理性认识,写出自己的评价和收获。笔者通常以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升华所阅读材料:“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例如,在读完“The Violence of Nature ”后,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感触颇深地写出了“In Harmony with Nature”为主体的题材多样的读后感。
2. 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注意方法的积累和解题策略的形成
2.1文章主旨应对策略
典型错误:忽视文章的结构,混淆了中心与细节或材料的区别,漏掉最重要的特征词。
应对策略: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情节,体会作者的主要意图,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充分运用逻辑概括能力,透过字里行间,获取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中心论点及作者的情感倾向。把握每一自然段的主旨大意及在整个篇章中所起的作用,既有利于做题时迅速找到信息句,又有利于提炼文章中心情节。
2.2 文章的标题应对策略
典型错误:题目太小(部分代整体),题目太大(多表现为扩大范围),以事实细节替代抽象具体的大意。
应对策略:以话题为核心,把控制性概念的词浓缩为概括主题句句意或中心思想的词组。这个词组一般言简意赅,扣人心弦。
3. 扩大词汇量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量小,你就不能读的快,懂的透。解决办法:一是教师在平常讲解课文中的单词时,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学到“surprise” 就应该想到“surprising”,“surprised”,“surprisingly”,“surprisedly”,见到“comfort”就应该想到 “comfortable”,“uncomfortable”,“discomfort”。就这样,学生的词汇量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二是学生要注意积累,除了课本上学来的单词,在平常的课外阅读中,把浮现率较高的词汇摘抄在小本子上,下一次再碰到这些单词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同一个单词,关注三次,基本就掌握了。这样词汇量越来越大,阅读速度也就越来越快,理解越来越准确,信心就会越来越足。
4. 阅读欧美名著
名著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因此,读名著时要大段大段地读,别小口小口地啃,读的内容越多,就越能理解文章内涵,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读完一本书后,如果你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在阅读时,努力使自己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语言和生活的结合点,这样学生就能进入某种角色,感到不是在学习枯燥的语言,而是在用鲜活的英语与作者、主人公在交流,用心去体验、感悟主人公的生活,在这种思想交融中使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得到升华。
[1]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闵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夏丐尊. 受教育与受教材[J]. 教育文摘, 2017(7~8).
[3]朱永新. 朱永新说教育[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7.
(作者单位: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