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艳会
近年来,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导致儿童的裸眼视力低常者发生率年龄越来越小,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产生影响,儿童保健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长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儿童眼部保健是眼科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1]。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可早期给予矫正等治疗手段,对保障儿童视力,避免视力问题进一步加重着重要意义[2]。因此本文主要对昌平区城区低龄期儿童的视力发育特点进行实验分析,探究结果将进行如下报告。
入选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昌平区医院眼科门诊进行视力筛查的儿童123人246眼,其中,男性儿童为66人,女性儿童为57人,儿童的年龄区间为3~10岁,儿童的平均年龄为(6.2±1.9)岁。
入选标准:加入本实验的儿童家长均已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儿童均能够配合完成相关检查。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先天性视觉神经疾病的儿童;排除存在脑部肿瘤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儿童;排除精神障碍的儿童。
参与本次实验的儿童建立屈光发育健康档案,全部进行视力检查、眼轴测量、以及屈光状态检查。
(1)参加本次实验的儿童均为3~10岁儿童。在进行相关检查前,需要由医护人员对全部检查儿童进行统一培训,告知儿童所应用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要求培训完成后参加本次实验的儿童均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视力检查方法,以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表内E字母的开口方向熟练掌握,可用手势完成表达,并分别对两眼进行检查。为全部检查儿童提供良好的检查环境,检查室内的光线也应调整至适宜,由最大E图标开始进行检查,依次选择最外侧视标向下排除,当儿童出现E开口辨认困难时,开始检查上一行全部视标,若能认出半数,或者半数以上视标表需要进行记录。
(2)应用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 900,Optical Biometer,Haag-Streit,3098 Koeniz,Switzerland)非接触测量眼轴长度,每眼分别测量三次,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最终数据。
(3)屈光检查需要由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屈光医师完成筛查,对视力正常的儿童进行电脑验光及剪影验光的检查。而对于电脑验光发现球镜或柱镜度数大(散光≥+0.75D,或散光≤-0.75D,或球镜度数≥+0.75D,或球镜度数≤-0.75D)的,进行快散瞳验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0分钟一次,点4次)。使用仪器为仪器Topcon RM 500验光仪。
分析儿童的视力、屈光度、眼轴等筛查情况。
视力低常标准[3]:根据《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4~5岁,视力<0.5,6岁及以上视力<0.7即可诊断为弱视。
屈光评定标准[4]:等效球镜度数=球镜度数+1/2柱镜度数;(1)近视:等效球镜度数-0.50~-3.00 D(包括-3.0 D)为轻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3.0~-6.0 D(包括-6.0 D)为中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 D为高度近视;(2)正视:等效球镜度数在-0.50~+0.50 D之间。(3)远视:等效球镜度数+0.50~+3.00 D(包括+3.0 D)为轻度远视;等效球镜度数+3.0~+6.0 D(包括+6.0 D)为中度远视;等效球镜度数>+6.0 D,为高度远视。
在北京眼研究中,设定的6岁正视眼的眼轴长度为23.0 mm。在本实验中,123人246眼中,其眼轴为(22.58±0.91)mm。见表1。
表1 123 人246 眼基本检查情况
本次实验共入选3~10岁儿童123人246眼,其中45人90眼出现裸眼视力低常,占所有受检儿童的36.6%,其余视力正常为78人156眼,占所有受检儿童的63.4%。在裸眼视力低常者中,有23人46眼男性,22人44眼为女性。
在本实验中,裸眼视力低于正常的儿童(即裸眼视力低常者)共45人90眼,其中近视的儿童为24人48眼,占裸眼视力低常者受检儿童的53.3%,远视的儿童为21人42眼,占裸眼视力低常者受检儿童的46.7%。其中包括中度远视儿童3人、高度远视儿童2人,高度近视儿童为1人,该6人被诊断为弱视,弱视儿童占所有受检儿童的为4.9%。具体见表2。
表2 裸眼视力低常者具体检查情况
本试验对于不同年龄组的裸眼视力进行了分析,发现3~7岁的儿童,其裸眼视力分布符合视力发育的基本特点,而8~10岁儿童中裸眼视力变化范围增大。见图1。
图1 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的分布
在9 0 眼的裸眼视力低常者中,4 8 眼近视的儿童的眼轴长度为(23.30±1.14)mm,42眼远视的儿童的眼轴长度为(21.86±0.53)mm。
3~10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在此阶段内早发现儿童出现视力异常,可进一步降低儿童出现视力损伤。近年来,各地对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的视力均给予高度关注,不仅来自于家长、教师,同样来自于社会,对儿童视力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儿童视力筛查出现异常的发生率大约在17%左右,弱视的患病率在3%左右[5]。这与本实验中昌平区城区低龄儿童的视力低常及弱视的患病率相当。
遗传因素是导致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视力异常的主要因素。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父母视力与儿童视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就是说视力异常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存在严重视力异常,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视力异常表现不会特别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时表现最为明显[6]。
另外电子设备的使用,不注意用眼卫生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吸引着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自制能力较差,会对儿童的视力产生极大影响。不良用眼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的主要因素。长期用眼,使眼部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或者出现偏食、喜欢甜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影响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视力[7-8]。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防控措施:(1)加强健康宣教,应通过多种途径对家长及儿童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其了解眼保健相关防治知识,尤其针对已经出现视力异常的儿童,保健意识应增强,可使其近视,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视力异常现象得以改善,或将其控制在现有水平,避免视力异常进一步加重[9]。(2)医疗机构应根据情况进行屈光发育健康建档并给予其跟踪干预,定期对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及眼轴的检查检测,可使儿童的视力得到良好的控制。在本实验中,通过低龄儿童即3~10岁儿童进行了屈光发育健康档案的建立,发现家长及儿童对这种无创的检查检测手段有较高的接受度,受检儿童能很好地配合和接受检查,表明屈光发育健康档案的形式值得在低龄儿童中推广,以便早期发现儿童的视力异常。(3)家长应作为主要监护人,应合理安排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的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督促儿童到室外进行多种娱乐活动,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接受强光刺激,不仅可增强儿童的自身素质,提高免疫力,还可减少近视的发生,对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家长应养成儿童做眼保健操的好习惯,儿童常做眼保健操不仅能够达到预防视力异常的效果,缓解眼部疲劳,对改善已经出现视力异常儿童的视力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课业较为繁重,定期通过眼保健操也能够使视力得以保护[10-11]。改善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的饮食习惯,就当下而言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通常喜欢甜食以及油炸食品,而家长为了避免儿童哭闹等现象,通常会遵循儿童的饮食喜好,但饮食习惯不好的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现象明显较高,应合理规划儿童饮食,儿童饮食应以鱼肉蛋奶,动物肝脏,蔬菜,水果等物质为主,鱼肉蛋奶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对视力的发育可提供所需的蛋白质,动物肝脏能够提供相应的微量元素,蔬菜能够提供维生素,营养物质是保障儿童视力正常发育的基础,通常学龄前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异常,应做好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计划,保证其视力正常[12]。
综上所述,针对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建议进行屈光发育健康档案的建立,以便给予有效的预防、保健干预,这对保证儿童视力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中的受检儿童有待进行半年一次的复检,以期发现其视力发育的异常状况,方便医师早期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