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树平 刘颖 侯亚娟
摘 要: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学校、教师、学生应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0/23-0095-03
国务院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一纲要是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和中国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融合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化意义,而且也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要求。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在体制机制、思想理念、软硬件投入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努力,相互配合。
一、建立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更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要更加科学
“长期以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考试这一方式,然而考试又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以致在教学的时候产生了重成绩轻能力的倾向。”过于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易于导致学生简单机械地学习,使个体缺少创造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學校在评价机制上要贯彻《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转变原有的重成绩轻能力的评价标准。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重视阶段性评价,通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态度的观察、对其在社会实践中的成果进行认定,来评价学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结果性评价,即通过笔试考查高中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将两种评价标准结合的问题上,要设置科学的权重系数,发挥各自的优势,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要更加科学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教师的挑战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可无论什么时代都要坚持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方法得当。在对高中政治教师的评价上,要兼顾多个方面:
1.要充分考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其中职业道德方面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准时上下课,仪态方面要仪态端庄、精神饱满、言谈举止得体。
2.要充分考查教师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语言的规范性、思想的深刻性、知识的准确性,内容的科学性,针对高中政治教师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上展示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3.要充分考查教学方法与手段,其中要兼顾到手段的多样性、有效性、启发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4.要充分考查教学效果,其中以课堂氛围、学习效果、学生评价为主要指标。
二、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软硬件的投入
(一)在硬件上增加投入
硬件设施无疑是影响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首先,学校有必要投入一定的经费,配备必要的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施和设备,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的小型场馆建设和电子展示屏的购置,有能力有资源优势的学校可以开发本地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其次,配备人员对展示资源进行定时维护、更新以及展示内容的充实;再次,学校应建立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善的纸质资料和网络云端资料库,以备教师和学生查阅。
(二)在软件上增加投入
从学校层面要营造一种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与生活的氛围。首先,倡导教师组织各种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鼓励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或者学生在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果,给予这些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生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其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主题,定期开展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展示、电子版科普等活动,支持有相关能力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创建中来。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政治教师这个群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无论从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成为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关键环节。
(一)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思想理念,增强自觉意识
从高中政治教师自身层面要努力做好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亦或是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授课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及学生在高中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需求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积极突破传统理念的种种束缚,主动应对各种新的挑战,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进度、要求,不断进修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当前急剧变化的形势。首先,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学习中央文件,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同时针对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纲领性文件务必要做到反复研读、深刻领会;其次,高中政治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将各种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时以实践来检验理论,以增强对理论的认识。
(二)高中政治教师要提升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仿对象就是教师,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着学生的文化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赖于高素质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高中政治教师队伍如若达不到相应的素质,就不能担负起高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上领路人的职责。因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的素养,特别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常态化,要求全体高中政治教师自觉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中设置必要的时间交流探讨,进行思想碰撞;另一方面,不定期地邀请国学专家对高中政治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使其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升到理论层面。
(三)高中政治教师要增强自身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与应用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它的应用不仅使教学更加形象化与多元化,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努力增强自身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与时俱进地学会熟练操作各种网络技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将多媒体手段具体运用于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运用多媒体将贴近生活的现象带入课堂,将晦涩难懂的理论形象化呈现,将纷繁复杂的资源去粗取精再创造。
(四)高中政治教师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堂成功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政治课需要有恰当的活动创设、巧妙的环节构架、精心的问题设计、无缝的渗透融合,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从而使高中政治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不刻意,而且变得非常必要且水到渠成。
1.熟练运用启发诱导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能力,指导学生将这种能力运用在生活实践当中。
2.巧妙运用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学生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与传统教学不同,任务驱动法更强调学生为了达成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3.适当利用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把两个互相联系的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了解其在漫长的发展轨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很多思想观念在今天仍不过时,甚至对当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通过横向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建立起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引导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高中教师应在观念上理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身份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指引学生就某个问题深入思考,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就某个观念进行辨析。高中学生已经有能力自主地开展信息资源搜集整理,进行课堂展示,分组讨论,协作解决问题。教师在过程中可以为学生的知识遗漏进行点拨,对重难点问题做补充和概括,对内涵做提炼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