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9-11-04 08:57李志勇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李志勇

摘 要: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寓环境保护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每一位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意识;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宣传绝对不在少数。而课堂教学活动,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非常有必要的。而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涉及范围较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只有从学生抓起,才是全民族拥有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根本手段。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关键在于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如氧气、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矿物燃料的燃烧,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的提炼等内容,除了讲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外,教学中更要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很多生物与环保的结合点,利用这些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挖掘实验中的环保知识,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生物实验是最吸引学生的环节,也是学生接受、消化知识最好的途径。生物实验中有的会产生有毒气体,有的药品具有腐蚀性,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如果将产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学生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剩余的药品应该如何处理,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很好的环保教育。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

三、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还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目标。网络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有学生机房,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四、通过各项课外活动实施环保教育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聽、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2.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态平衡系统,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水质污染源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