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婷 梁宇
【摘要】本文对特级教师杨松的《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段进行赏析,认为杨松以学生的旧知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氛围因此高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体会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百分数的认识》 主体意识 学习参与度 教学片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070-02
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是学生在对自己有了全面认识后所形成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近,笔者观看了广东特级教师杨松的课堂光碟。其精彩的教学片段在笔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教学方法值得细细品味。在此,笔者以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为视角,对杨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进行赏析。
一、提升学习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师: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由于双方的比分相同,猛虎队想和对手进行一场点球比赛来分出胜负。教练打算从以下三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运动员代表该队参加罚点球,这里有三名运动员平时的成绩的统计情况。如果你是教练,你选谁?为什么?
(学生动脑思考、动笔计算)
师:同学们都很慎重,有些同学还在动笔算,有些同学已经有结果了。那我们先听听别人的想法。
生1:我觉得应该选5号选手,因为5号选手的中球几率比较大。
师:5号选手的中球几率大是什么意思?是中球数比较多吗?有同学说是,有同学说不是。
生2:我认为,罚中球数占总罚球数的几分之几,就是中球几率。
师:那你能说说中球几率是多少吗?
生2:我认为第一个的中球几率是[45],第二个的中球几率是[710],第三个的中球几率是[2125]。
师:同意吗?
(大部分的学生都同意)
生3:我反对。我觉得7号选手的中球几率是80%,3号选手是70%,5号选手是84%。
师:同学们,同意生2的说法的请举手……同意生3的说法的请举手……两种说法都同意的请举手。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举手表态)
【赏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摆放在第一位,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进而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杨老师正是深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没有按照教材给出的资源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而是以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杨老师以学生所熟悉的足球比赛为切入点,以学生的旧知识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百分数的教学,他还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质疑,使得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课堂的氛围因为学生的主动投入而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刻得到了体现。
二、引导交流讨论,体会归纳思想
师:同学们,咱们埋起头来做事,一定要抬起头来思考。现在仔细看看刚才你们解释百分数的意思(课件出示若干百分数),你们能不能从这些百分数中总结出百分数的定义?
(学生进行思考。教师稍微提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有感觉了,都纷纷举手了,那我现在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交流一下。
(学生进入交流环节,教师进行提示)
师:现在能自己说出什么是百分数吗?
生(齐):能!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把出勤人数、投中球数等称为什么?
生1:一个数。
师:那我们把全校人数、投球总数等称为什么?
生2:另一个数。
师:这些52%、48%、95%等,通通叫做百分之几。这样一来,百分数的定义不就出来了吗?好的,大家来读一读定义。
生(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叫做百分数。
【赏析】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历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和收获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探究和交流的学习过程,在探究和交流中获得数学知识和体验学习的快乐。杨老师深知教学方式对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概括百分数的定义这一教学环节中,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百分数的定义,而是通过引导和提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再加上有了教师的提醒,学生的思维有了正确的方向。在交流讨论结束后,杨老师根据课件展示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已有了正确的想法,因此,他们不仅能快速而准确地说出答案,而且在一问一答中慢慢地体会到了归纳的数学思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快速地归纳出百分数的定义,而且还能体会到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激发主体意识,主动探索知识
师:接下来,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我们刚才争论的、思考过的问题,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教材,在心里面再默默地整理一下。看看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举手示意,杨老师帮你解决。
(电脑播放音乐,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教师巡堂)
师:有没有问题?
生1:没有。
(教师继续询问其他学生)
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是很明白,想问您。
师:好,你说。
生2:杨老师,您刚才讲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分数的后面是可以有单位的,那百分数的后面也可能是有单位的。
师:同学们,老师要着重地表扬刚才这位同学,因为他敢于思考问题。(对生2说)这样,老师给你两个思考任务。第一,你回去之后,做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地去找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有没有单位。第二,你的思维已经非常超前了,这很棒。你可以回去思考分数与百分数有没有区别?你可以上网去查找资料。
【赏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杨老师正是深知此理,因此,在进行知识整理的教学环节中,面对学生的疑惑,他首先通过表扬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地指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地探究数学知识,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从而搭起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其次,杨老师还表扬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行为,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地解决疑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得到了拓展,而且主体意识也进一步地得到了培养。
杨松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将学生带入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在这堂课里,学生在熟悉的旧知中学习新知,在激烈的讨论中体会归纳数学思想。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并且主动地去探索答案。因此,一堂课下来,学生既能收获数学知识的果实,又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得到了肯定,學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
江春婷(1992— ),女,广西合浦人,教育学学士,现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梁宇(1978— ),女,广西贺州人,副教授,硕士,现任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及教师发展研究。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