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巧
摘 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仅靠课内阅读还远远不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是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乐读、自由读、有目的的读是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的第一步。文章就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列举了大量实例,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乐读;自由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55-01
经过对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长岭完小学生的调查发现,85%的学生手头的课外读物只有几本作文书或是漫画书,可见课外读物极其匮乏。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守着一本教科书和学生手中的那几本“乏味”的作文书,就不可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外阅读量的要求。
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我尝试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的道路,以期通过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真正将课外阅读落实,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打开心门——让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兴趣爱好,这才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
比如学习《登上企鹅岛》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企鹅的样子、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对企严产生喜爱之情后,我趁着学生兴趣正浓,说:“你们如此喜欢企鹅,想知道是企鹅爸爸孵蛋还是企鹅妈妈孵蛋,怎么孵蛋的吗?”他们说不出,我就让学生读《企鹅的故事》,又推荐他们阅读《企鹅的天敌》这篇故事。下课了,可学生们依然津津有味地围在一起读着故事,有的还与我聊着企鹅的种种新鲜事,似乎忘记了下课。
同时,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我尝试着将文本的拓展、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以及屏幕阅读、听读拓展相结合,增大学生阅读量,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现在,我的学生只要上语文课,就想到应该有课外阅读的补充与拓展,一旦没有,就会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由此让我想到:乐读比会读更重要。
二、打开枷锁——让学生自由读
在拓展阅读时,本是要学生略读或浏览,教师却提出一连串问题,过多过细,学生难于应答。有的问题虽然不多,但比较虚。例如,对新领悟的表达方法,只需学生在略读中体会即可,要学生回答就为难学生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泯灭,甚至厌烦阅读。
因此,打开束缚学生的这些“枷锁”,还学生以“自由”是至关重要的。如《妈妈的账单》一课,母亲通过开出一份与儿子完全不同的账单,使儿子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价。学习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关于“母爱”“父爱”的精美文章《生命的姿势》《背影》《父爱如山》,让学生们选读。读后,有的学生泪光闪闪。我知道,此时,不用追加其他问题,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爱的情境中。
在拓展阅读中,教师应尽量创设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着眼于未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终生受用的阅读能力。
三、打开思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课程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激发阅读兴趣、给予阅读自由是课外阅读的基础,那么,更好地发挥其阅读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发挥文道统一的作用,才是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整合的根本。
比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这个诚信故事后,我安排学生课外阅读《三次逃票》的故事,并有目的地安排写话训练,让学生对逃票的中国留学生叔叔写几句话。这种课堂与课外对比式的阅读,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反差,学生在对比中撬动了思维,在增加阅读量又进行了写话练习的同时,还從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多年实践让我感到: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不仅在“给予”,更在于“打开”。以课文为例子、搭桥梁,拓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爱读、自由读和广泛地读,能使学生在读中思考与练习,加深其理解与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夏家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长沙: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