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永琴
摘 要:中国古典名著是五千年文化长河中一支秀丽的奇葩,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财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了达到以上要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编入了几篇古典名著之作。在教学实践中,文章作者不断探索、研究、归纳、整理出了一些通过课内学习走向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如材料刺激法、媒体辅助法、悬念调动法、同步导读法、榜样引领法、成果展示法、表演引诱法等。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引领小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从名著中体验历史、了解文化、吸取知识、增进智慧、丰富阅历,能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典名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18-0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就选编了几篇名著之作,如节选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节选自《西游记》的《猴王出世》、节选自《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史记》的《将相和》、节选自《儒林外史》的《臨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让学生感悟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意在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小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在课外去阅读古典名著,体会古典文学的精髓。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知道要成就一件事情,关键就是要对事物有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一样,只要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地投入阅读中去。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阅读中吸纳知识、增长智慧、享受愉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材料刺激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学习材料的选择对学习的重要性。阅读也一样,好的阅读材料,既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好奇性。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当的、带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学生就会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当中来,并持续地进行阅读。只要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就能热爱阅读、主动阅读。为此,在中国古典名著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我主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彩色图画的出版物,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经典内容,把自己阅读时领略到的趣事、乐事分享给学生听,使他们明白在阅读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还能增添阅读生活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产生了兴趣,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去尝试阅读中国古典名著。
二、媒体辅助法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多媒体“班班通”也已经进入了我们山区的教室,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目前中国四大名著均已拍成了电视剧,被搬上了荧幕。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把电视剧的剧情与文字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照,让学生寻求其中的乐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举荐,由一篇到几篇,由几篇到一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学生对电视剧《西游记》熟悉不过,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之前,我利用每周三晚自习看电视的时间,通过“班班通”播放电视剧《西游记》,让学生去看。课上,我问学生:“课文内容写的是电视剧的哪一集?”并让学生将课文内容和电视剧画面结合起来进行讲述。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后,我推荐学生读名著《西游记》,让他们将电视剧中看到的故事情节与名著中的章节结合起来读,学生兴趣很浓,因此我通过电视剧的辅助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悬念调动法
从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习一篇文章时,学生最喜欢听教师给他们讲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他们常常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感染。因此,在名著名篇的学习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时常把相关内容编撰成精彩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但我常常故意不讲完整,或讲头留尾,或讲果留因,或把中间留白,留一个悬念,吊吊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他们自己去寻找结果,由此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从而达到吸引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的目的。如为了让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有目的地在PPT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媒体视频材料,播放中有意提示学生注意诸葛亮的服装打扮,然后讲一讲他与众不同的坐骑,再讲一讲他的足智多谋。学生听了之后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奇地问:“《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看学生进入了接受经典文学的阅读期待中,我趁势鼓励学生自己去读,在课后也发现学生真的迫不及待地去读这本名著了。
四、同步迁移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课内、课外两个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的特点,着力用好课堂主阵地,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再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课内的读书方法展开课外阅读,从而构建课内外交错的阅读教学网。在中国古典名著的教学中,我采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迁移法,促进学生阅读量逐渐积累提升。例如,学习了《景阳冈》之后,我以此为诱饵来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我告诉学生:“《水浒传》中像武松这样的英雄好汉共有108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故事,如‘宋江的故事‘林冲的故事‘李逵的故事‘鲁智深的故事等,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我们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去读名著《水浒传》了解好汉事迹。”“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有了想了解108位英雄事迹的欲望,纷纷找书阅读。
五、榜样引领法
小学生有着超强的模仿力,他们身心发展不成熟,认知能力较差,但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模仿力强。每个身边的人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都是他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在他们的身上更能体现出来。在校期间,教师是跟他们走的最近的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于阅读,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教师的观察中充分了解和体会教师对阅读的喜爱和重视,并以教师的现身说法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首先教师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做好榜样,有意让学生去模仿。学生在效仿的前提下,有意无意中会产生阅读的愿望,对阅读产生兴趣,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师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了做好榜样,让学生模仿,在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之前,我在教室的书架上有意摆上几本古典名著,其中就有《红楼梦》。在学生晨读、做作业时,我有意无意拿《红楼梦》在读,让学生看,故意吸引他们关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每周四的阅读课上,我拿本书在讲台上专注地进行阅读,学生自然会感知书中内容对我的影响力,也就会自觉地专心阅读,融入自读的氛围中来,在书中寻求自己的所需。这样通过师生共读,在兴趣、习惯上对他们产生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六、成果展示法
小学生都喜欢被夸赞、被肯定,赏识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要想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时处处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真正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教师就要对其阅读情况不时进行考察督促。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班队课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或朗读比赛、或开故事会、或心得交流、或词语大连串、或妙语对对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展示后想得到教师的认可,而教师就要善用评语,对他们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如“书圣”“小书迷”“阅读星”“百事通”“阅读小英雄”等称谓都能让他们兴奋一阵。每次评价都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样被好评后的学生就会获得自信。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给他们激励,使他们从中得到肯定、愉悦和乐趣,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阅读的信心。
七、表演引诱法
大部分小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自我表现欲。针对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在实践中可以结合学校或班级的有些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书本知识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如在学了《将相和》一文后,我选拔了表演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课本剧。借了服装,自制了道具,他们将课本剧表演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其他学生既被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也被生动的故事内容吸引了。活动结束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了《你好啊史記》这本书,后来发现,有几个学生买了这本书,在同学中相互传阅,并时常相互交流,讲述故事,发表观点。再加上这套书是漫画加白话文故事的结构,学生爱看,也能看得懂,并从中吸取了不少的历史知识。
八、结语
阅读是我们获取新知的重要的途径,也是我们得到精神慰藉的重要依托。我们要从小学抓起,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课本中节选的古典名著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极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从名著中吸取知识,了解文化,体验历史,丰富阅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心心.语文教学中的古代经典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陈 洁.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3]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杨 琳.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怀 雷.小学高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对策研究——以东北师范附属小学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