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坤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贫困已经引起政府和高校的高度关注。国家要求各级政府及高校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认真落实“奖、贷、助、勤、减、补(免)”六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政策的实施保障了大学生不会因贫困而辍学[1],但高校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交友恋爱、情绪调节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有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是非贫困大学生的1.035~5.984倍[2]。本文针对贫困大学生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旨在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通过团体辅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交往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使学生在团体情境中不断领会知识、掌握概念,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完善人格。
本研究以潍坊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学生绿色通道贷款状况和学校助学金发放以及辅导员反馈情况,选取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167名,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访谈,按照自愿原则,确定123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对实验对象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并且通过心理问卷进行前测和后测。采用SPSS l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1.3.1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该量表为华东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1988年修订的版本,是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量表,共有16个人格分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人格测量工具。
1.3.2 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包含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未分型因子。适用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1.3.3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GSES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10个项目的均分为总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
1.3.4 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PRCS包含30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演说者自信心水平越低,焦虑程度越高。
依照积极心理学和团体动力学理论,制定团体心理辅导具体实施方案,活动由专业的心理教师主持,统一组织活动,统一施测。具体方案见表1。
表1 综合性团体心理干预方案
经过一年不同环节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干预后,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在最后一次的总结和分享中普遍表示,参加这个活动让他们开始全面了解自我,接受现实,开始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悦纳自我,通过这个活动人变得开朗了,更加自信和阳光,人际关系感觉比以前和谐了,对他人的评价不那么在意了。同时,通过心理问卷对参加团体辅导活动的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自评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健康水平实施后测,结果分析如下。
团体心理辅导后大学生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降低(P<0.01),同时自我效能感量表前后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2。
表2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比较(x±SD,分)
从表3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和幻想性,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从表4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6个因子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
表3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16PF各人格因子差异性检验(x±SD,分)
表4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SCL-90各因子差异性检验(x±SD,分)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贫困大学生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降低,说明贫困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焦虑状况有所改善,自信心明显提高。同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前后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
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大学生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和幻想性与辅导前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完善。
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辅导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6个因子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自我肯定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成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