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斌,徐 璐
(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浙江 湖州 313100)
生药学是我国药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药、药剂等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浙江省药学类单考单招中,生药学是技能考核的必考科目之一,主要考核生药鉴别。因此,我们在强化生药学实训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施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中职学校由于低门槛导致学生素质分化现象明显,同一个教学任务,学生技能考核分数两极分化现象明显,这种分化对教师后期组织复习造成很大困难。如何有效开展最后阶段的复习,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我校还是大班制,由于教师紧缺,实训课只安排一名教师,教师要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逐个指导,基本无法实现。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在生药学复习阶段的实训课中实施学生分层和导生制。“分层走组”理念源于分层走班,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中教师、学生和教室完全固定的模式,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层次和教学内容[1-3]。此外,研究表明,在中职实训课中实行导生制能够有效减轻教师工作量,提升实训效率,并且方便学生课堂管理[4-6]。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学生分层、小组合作和导生制的联合运用,构建一种分层走组的实训教学模式,实现了生药学的精准复习,从而提升生药学实训课堂复习效果。
本次的实验班级是我校2016级药剂单考单招班,共51人,常规的学生分层是根据成绩高低进行好、中、差分层。我们为了提升生药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尝试按照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来进行精确分层。分析学生对所有生药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复习明确方向。2018年春季学期初,在完成生药学第一轮教学任务后,我们进行摸底鉴定考核,每味生药分为4个掌握层次,并按特定分值给予分数,具体见表1。
表1 生药掌握层次及分值
(1)两节课为一个实训单元,实训地点在中药房。
(2)7个导生组成7个实训小组,每个导生选择个人掌握较好的5味生药,共35味药。5味生药的选择一般根据摸底考核的掌握率,分为高等难度1味、中等难度2味、低等难度2味。
(3)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不足,第一节课选择合适的实训小组,在导生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复习;第二节课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另外一个实训小组,两节课共完成10味生药的复习。为了避免实训课堂上临时选组的混乱,每次上课时由班长公布7组情况,学生自由选择后,班长再根据选择情况做适当调整,保证每组人数大致均等。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巡视各实训组,适当指导,并观察和记录各导生的教学情况,给予小组评价。
(4)通过3次实训课(6节课时)完成一轮复习。期间,如果学生本人发现对某些药一直掌握不好,可以重复选择相应实训组,进行强化训练。
(5)完成两轮复习,共复习60味生药后,开展一次技能考核,检验复习效果。如果对一些生药还是掌握较差时,可以选出来再进行分层走组复习。
(6)绝大多数学生全部掌握后,进行下一阶段60味生药的分层走组复习。
(7)待150味生药全部复习后,再次进行摸底考核,并与学期初的摸底考核结果进行比较。
全班51名学生经摸底鉴定考核后,通过指标“没有掌握率”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51名学生经过第一轮教学后,对所有生药正确鉴别率(基本掌握:能够识别出生药,并正确写出生药名称)达90%以上的只有2人,80%~90%的有15人,50%~79的有13人,其余21人在50%以下。所以第一轮学习结束后,学生整体掌握率不高。同时,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一是学生之间的掌握率存在较大差异,二是相近掌握率的学生掌握的生药种类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下一步的复习中,不能笼统采用常规的填鸭式复习方法,而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以实现精准复习。
分层走组实训教学模式是在前面摸底考核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身对150味生药的掌握层次,再在小组合作和导生制教学方法的支撑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入不同的组别进行实训。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1)每次实训前,由班长先公布7个小组学习的生药,学生自由选择后,班长再根据选择情况适当调整人数,保证每组人数大致均等,此种模式称为“以药定生”。此操作虽然达到分层走组的目的,但是实行起来比较繁琐,工作量大,每次上课为了完成走组都要花费一些时间。(2)由于组员每次都是流动的,导生对组员学习情况无法了解,不便于导生进行小组管理。(3)由于组员每次都是流动的,每次开展小组活动,都会有一个磨合期,影响了小组活动的开展效率。所以,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我们将“以药定生”模式改进为“以生定药”。首先,通过摸底考核,让学生自己对150味生药的掌握层次有所了解。再根据成绩,合理分成7个固定的小组,由7个导生带领开展小组学习。在教学中,导生在课前先与组员讨论,确定哪些药物是本组组员掌握较差的,哪些生药是需要再次复习的,再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课堂学习的生药,通过“以生定药”方式实现精准复习。分层走组模式的实施,是使不同需要、不同层次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薄弱的知识点。我们通过上述的改进方式,使“药走生不走”形式也能够达到这种效果,而且操作更加简便。同时,由于小组人员固定,方便导生管理,组员之间的磨合度也更好。
为了检验分层走组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在2018年11月初进行了第三次摸底考核,并与开始实施该教学模式前的第一次摸底考核成绩相对比。
2.3.1 班级整体对生药的掌握情况分析 相对于第一次摸底考核,第三次摸底考核中,每个生药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从全班的掌握情况来看,第三次摸底考核中“没有掌握率”相对于第一次有了显著下降,从50.0%下降到9.1%,而生药的“完全掌握率”从12.4%上升到77.2%(见表2)。以上数据说明,我们所实施的分层走组教学模式,在生药学复习阶段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生药学实训教学质量。
表2 第一次与第三次摸底考核班级整体掌握情况比较(%)
2.3.2 学生对生药的掌握情况分析 相对于第一次摸底考核,第三次摸底考核显示,该班学生对所有生药的正确鉴别率(基本掌握:能够识别出生药,并正确写出生药名称)达90%以上的由2人上升到31人,50%以下的由21人下降到0人,掌握情况最差的学生对所有生药的正确鉴别率也达到71.4%。
2.3.3 生药学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分层走组实训教学模式首次在我校2016级药学单考单招班运用后,该班的生药学技能成绩相对于2015级有了明显提升,2015级的平均分为177分,2016级为183分,说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生药学技能考核成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7]强调要认识学生的差异性,要有针对性地教学,要让学生有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我们尝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生药学复习阶段的实训课中,建立一种类似“分层走班”的分层走组模式,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实训组。为了让分层更具科学性,我们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好、中、差的分层,而是通过全面的摸底考核,以生药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分层。在实行分层走组实训模式时,我们发现原先设定的“以药定生”模式存在操作繁琐、组员流动不便管理等问题。为此,我们改进为“以生定药”实训模式,以“药走生不走”的形式达到分层走组的教学效果,由于操作简单、人员固定,大大提升了小组管理质量和实训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