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几年来,特色小镇是从国家到省市各个层次的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国家层面,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在省级层面,江苏省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加大重点镇和特色镇的培育力度。特色小镇在我国是一个新鲜事物,是与传统的小镇完全不同的小镇模式,农业特色小镇在江苏的建设是十分符合江苏的发展实际的。2017年江苏省农委启动“12311”创意休闲农业省级特色品牌培育计划,计划用5年内培育100个左右的农业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作为一个布局功能和产业的空间载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在集中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建设农业特色小镇的同时,发挥小镇对于二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对优化小镇内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的协同发展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协同和协同度的定义,协同是指处于相同地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可互相替代的个体,相互关联,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循环过程;协同度就是用于衡量的这种协同之间的关联效应。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学方法是量化评价协同度最主要的方法,设正数X1、X2……Xi为描述系统特征的i个指标。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系统和产业转型水平系统的协同度用D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测量协同发展程度的关键步骤是要真实地、科学地构建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协同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的发展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众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个维度整体建设与融合。以国家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评级标准为基础,参考了相关特色小镇申报与设立条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概括出模型设计应包含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系统(F)与产业转型水平系统(S)共两个大系统,其中对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中也将分为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维度,来反映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状况;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转型发展水平将分为经济水平、发展潜力、综合效益三个维度来设计指标,共计六个准则层以及若干参数。
农业特色小镇是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江苏省的农业特色小镇主要是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具有鲜明的特色产业和产业发展基础和人口规模的建制镇。根据江苏省农委发布的“12311”计划名录中提及的105个农业特色小镇以及两个省级农业类特色小镇:盱眙龙虾小镇、吕四仙渔小镇,江苏省共计有107个农业特色小镇。按照江苏13市分为13个样本层,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总计13个样本,具体名单如表2所示。所涉及的农业特色小镇属性数据来自公开的官方统计,主要来自于《江苏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对于极少部分统计数据中的异常值,将由相关县(市)统计年鉴补充或从相邻年份的差值进行修正,经整理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处理。
根据上述协同模型的指标设计,进行了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的资料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之间的差异,使各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能更好的反映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真实情况,采用客观熵值法,来计算准则层的各项序参量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样本数据以及上述的协同模型,计算江苏省13个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的协同度,并通过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归类,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中协同度值D反映的是小镇建设系统和产业转型系统各自内部和相互之间要素的配合情况,D值越大说明小镇建设系统和产业转型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越高,两者同步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也越高。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小镇的小镇建设和产业转型协同度是不同的,被评价的这13个农业特色小镇总体呈现勉强协同的态势(D值平均值为0.53)。其中属协同类小镇共有7个,从表2中可以看出协同效度D值得分最高的是0.83,是启东吕四仙渔小镇。
(1)实现协同类小镇更高水平协同发展
属于协同发展类型的农业特色小镇共有7个,它们的协同度D值约等于或大于平均值0.5。主要位于江苏南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各个小镇之间交流密切,小镇间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多样,以上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协同测度同业也表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协同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各个小镇发展的方向不同,应因地制宜,集聚小镇的创新功能,选择合适的创新的发展模式,以“特色”来带动小镇的发展。立足小镇的资源特色,应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底蕴,编制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机构,激发小镇活力。可以注重大力发展小镇的旅游产业,做好小镇的旅游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容和,充分利用小镇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利用好小镇的劳动力资源,实现小镇的旅游收入。要采取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大力宣传小镇整体形象,加强小镇与城市之间的文化、旅游贸易合作;同时加强与区域内外的机构、企业进行联系,加强对农业产品、旅游线路的策划和包装,推进区域合作。带动第三产业的其他部门的发展,吸引外来人口的流入,进行餐饮、居住、购买农业产品、服务等消费活动,来刺激当地各类产品的需求量,来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实现小镇的产业转型与小镇建设的高效协同发展。
(2)实现失调类小镇的协同发展
失调类小镇共6个,这些小镇都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产业转型滞后型。从实证分析来看,溱湖八鲜小镇协同度D值为0.47,其中产业转型系统中经济水平准则层有序度得分最低。泰州姜堰溱潼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时间长,小镇历经多次规划建设,基础建设以及自身资源条件优越,小镇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旅游业较为发达。当地居民大多以水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业,但做为农业产品的水产品产业等尚未形成产业链和链条式服务,也没有形成规模效果,多以分散式是经营为主,也就呈现出小镇的产业转型与小镇的基础建设并不协同发展的现状。
表1 各指标权重值
宿迁新庄镇杉荷小镇同淮安闵桥镇荷韵小镇一样都是以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状况也相类似,从实证分析也可以看出,小镇协同度得分、小产业转型水平系统中小镇综合效益准则层有序得分,是这13个小镇中得分最低的,小镇的生态水平系统有序度得分是较高,新庄镇杉荷小镇的小镇项目还正在规划建设中,尚未建设完成,所以也呈现出小镇的小镇产业与小镇建设发展暂时不能协同发展的态势。
表2 各小镇的协同度计算结果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的协同发展在实现小镇社会可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特色小镇是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一部分,正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农业新思潮与农业发展新模式,建小镇大产业,这是非常符合江苏产业特色和发展实际的决定。农业特色小镇数量众多,人口及产业规模落差大,特色产业各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互不相同。须结合当地的实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镇政策应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满足社会高速发展中对特色小镇以及产业的需求。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和产业转型的协同度,才能真正推动小镇的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以上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协同测度表明,尽管有的小镇产业结构还出比较低的层次,只要有合适的产业定位、合理的产业布局,一个小镇便有了可以有效的的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考虑在全省范围的小城镇,都可以利用自身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的优势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