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经济视角下农村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新模式探讨*
——以山西省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模式为例

2019-11-01 08:42:54
农业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原粮沁县汾酒

当前,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已成为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压舱石”和“铁杆庄稼”,尤其是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生产模式等”新型经济催生的农业新业态使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何打破既有农村产业扶贫僵局,构建基于新型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显得尤为紧迫、至关重要。

一、既有农村产业扶贫现状

(一)产业扶贫融资成本高

当前,农业产业扶贫多以政府性扶贫专项资金、政策性农业发展贷款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较低,且由于农户担保能力和还贷能力有限,贷款性资金多倾向于企业,农户很难获取资金和项目支持。资金少、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产业精准扶贫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

(二)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低

对于一些具有特色农业资源区域而言,地方政府在发展农业扶贫中能够形成农业扶贫特色,但却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长远规划性纲要缺失、资源与环境发展协同性差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尚未形成长效化、协同化、一体化的扶贫产业综合模式,只是一味的进行单极扶贫开发,导致地域资源开发“差位”、农户脱贫“空心化”、企业扶贫“形式化”等问题出现。

(三)扶贫科技转化产值小

当前,贫困地区技术创新和转化还处于刚刚起步或低水平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搭建还停留在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或科创基地阶段,具体成熟化运营机制还未建立;“创新—转化—示范”的科技服务链还处于探索阶段,扶贫科技转化产值较小。

二、新型经济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很多新型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被学术界提出并被人们所接受。概况而言,新型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精准扶贫,就是要以产业精准扶贫为主,引入融合“数字经济+体验经济”二位一体的现代新型经济发展理论和经验,进而构建一种新型化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旨在推动农村产业扶贫精准、高效、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一)整合扶贫地域资源优势,形成开放发展

运用现代数字经济思维,构建共聚、共容、共享合作机制,用大视野、大布局打造区域扶贫大平台。一要制定泛区域化整体扶贫规划和重点扶贫项目清单,形成“点状布局、梯度推进、局部突破”的扶贫新格局;二要运用平台经济发展新思维,构建区域大平台扶贫发展机制,打破思维定势、项目壁垒、管理界限等,整合产业优势,融合链条发展,进而拧成平台规模化扶贫发展聚合力;三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扶贫项目、技术、收益等要素共享,为区域构建开放化扶贫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扶贫项目合作模式,实现无缝对接

在项目运营基础上引入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扶贫模式能够大幅提升扶贫成功概率。一要将新型经济下先进项目合作模式如PPP、众筹、BT等引入农村产业精准扶贫中,以丰富新时期产业精准扶贫实践经验;二要建立与新模式酝酿、成立、运营、退出等环节相匹配的管理约束机制,有效保护和约束各方利益主体,进而推动产业精准扶贫能够高效化、市场化运作。

(三)聚焦价值链条要素禀赋,增大产值输出

运用新型经济发展理论来提升产业精准扶贫下价值链条要素禀赋,进而增大产值输出量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加大科技产业扶贫转化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推动产业链上移,获取竞争优势;二要运用“互联网+”数据技术拓宽渠道布局,减少农商品上市层级,进而获取相对利润;三要运用体验经济思维,让消费者走进产业扶贫现场,感知品牌故事,感受品牌力量,进而增强用户粘性,形成海量“钢粉”实现品牌价值提升。

三、新型经济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的优点及注意问题

(一)优点

该模式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突显地方政府脱贫政绩,提振干部信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文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将脱贫攻坚政绩与干部升迁考核相挂钩,以激励和约束广大领导干部肩负起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新型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一是能够大幅提升年轻领导干部运用新思维、新理论解决脱贫新问题的能力,促进干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二是大平台、共享化的扶贫运营模式能够与当地现代化工业发展体系相贯通、融通,更好的吸引外来资本及技术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凸显干部政绩,提升干部创业干事的信心。

2.撬动基层组织治理创新模式,提升行政水平。新型经济视角下农村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是对基层村民组织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一是促进了政府办事权改革,将过去市直单位的审批权力下放到村一级组织,赋予贫困村级以县级的办事权;二是搭建基层治理新平台,打破县级与贫困村级上下信息壁垒,让群众真正实现办事不出村;三是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这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观念,彰显一种为民情怀,更是政府机关新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3.能够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形成崭新格局。新型经济视角下的农村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使得企业在做好扶贫区域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衔接基础上,能够利用共享化平台实现市场终端化建设,并通过组建大型招商平台,建立多种合作机制,将创新型人才纳入扶贫体系中,进而形成企业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员工和农民共生共长、相互促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4.能够构建大数据驱动中心岛,解决“三农问题”。新型经济视角下的农村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使得“信息化既是扶贫手段,更是脱贫内容”的全新扶贫理念得到有效实施。通过使用大数据能够推进农村电商交易平台全覆盖,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能够搭建“互联网+”社会扶贫供需平台,提高脱贫需求主体与扶贫供给主体的匹配效率;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

(二)注意问题

尽管新型经济视角下农村产业精准扶贫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应特别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务必科学因地适宜,选好对接项目。新型经济视角下的农村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特点是要充分尊重企业主体能力,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尤其是要注意企业扶贫资金是否能取得很好的收益,这就完全依赖于产业扶贫对接项目是否成功。只有产业经营项目良好,企业扶贫资金才会持续注入,才能长久实现帮扶目的。因此,选好对接项目是关键。

2.务必落实好收益权,实现人人受益。扶贫道路建设中,只有实现人人脱贫,才是真正的扶贫。一是要查清贫困人口真实情况,将贫困人口真正纳入到产业扶贫体系中;二是要保证收益权落实到贫困人口中,按照贫困程度来保证收益权的大小,实现扶贫收益的相对均衡化。

3.务必走科技创新路,防止竞争退化。农村产业扶贫必须把科技兴农作为一项基本扶贫政策,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形成一个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一是以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兴农科技,实现扶贫产业高产高收入;二是地方政府积极为企业发展新型农村产业扶贫提供精准化落地政策,防止变形走样。

4.务必要可持续发展,杜绝同质竞争。目前,农村产业扶贫项目低端化、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地方扶贫产业前期调研工作不充分,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的多数是短平快项目,缺少龙头企业、品牌引领,附加值不高,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尤其是在项目选择上盲目跟风,或者是概念热炒,附庸新型经济话题等,完全没有考虑当地的市场情况和做好风险评判和预测,一旦市场不景气,贫困户增收的愿望就会化为泡影。

四、山西省沁县汾酒原粮种植扶贫基地模式及借鉴意义

山西省沁县是省级贫困县,为全面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作战略部署,汾酒集团按照山西省国资委《省属企业“14•46•36•500”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的指导意见》精神,与沁县县政府形成“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合作,进而探索出新型经济视角下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

(一)基本实践介绍

2014年,由汾酒集团董事会批准设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原粮种植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并出资用于在沁县发展“汾酒9号”绿色高粱种植,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脱贫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将新型经济发展理念引入原粮种植扶贫基地模式中,注重数字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有机结合,推动扶贫模式的不断创新;二是坚持“六有”即“有基地、有项目、有目标、有责任、有考核、有效果”和“五统一”即“统一提供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收购”的管理方式;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产业经济,形成“高粱种植-原粮酿酒-酒糟养牛-牛粪还田-高粱种植”的循环生态产业经济链条;四是提升新型经济下的产业精准扶贫产业协同优势,构建农工产业体系融合、梯度有序发展的现代产业经济脱贫体系。

(二)新型经济视角下创新模式构成

图1 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模式图

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产业精准扶贫工程,是以汾酒集团农业扶贫公司为平台,按照产业开发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四化整体推进思路,坚持“企业管理化、市场运作化、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布局”,实施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开发。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模式见下图(图1)。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争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由沁县政府出面,建立保障性土地流转、成立入股制合作来获得基础性收入,使得农民获得产业扶贫工资性收入;三是汾酒集团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找准沁县扶贫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了汾酒原粮种植基地,并以“项目引人才,人才促项目”,将汾酒人才通过委派制进行定期指导扶贫,为当地产业扶贫提供外部人才智库,这种智力扶贫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自主创造能力。

3.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守护“舌尖安全”。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在全球建立数字化“中国体系”将成为未来中国产品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汾酒作为我国白酒国际化品牌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始终将“打造消费者舌尖安全”作为质量管控体系的核心,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是汾酒集团首块将原粮“身份信息”引入数字化溯源体系的示范基地,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下汾酒产品二维码,就可知道汾酒原粮品种、产地、种植户、收割日期、土壤PH值、光照时长等信息,真正实现了线下严管控,线上全程可视化、可追溯,

(三)扶贫效果及借鉴意义

1.拓宽扶贫融资渠道,高效利用资金。汾酒集团直接提供扶贫资金占比50%;沁县政府整合来自各级部门扶贫资金占比12.5%;农民合作社筹集资金占比5%;向农发行申请政策性贷款占比25%;获得国家扶贫资金提供的15年政策性贷款贴息占比7.5%,该扶贫资金池结构是政府低资金成本撬动大扶贫效果的典型代表,取得了现代农村产业扶贫资金池创新的伟大突破。

2.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实现利益共享。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重要经济工作。一是山西省国资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调动农民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发挥省属国有企业合力、以发展开发式扶贫为重点,以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为目的,科学合理进行企业实力与贫困县程度有效匹配扶贫,进而搭建合作平台;二是沁县人民政府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搭建多方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定期联系协调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企业实施将汾酒打造成了由“田间到餐桌”的消费者放心产品。

4.“大数据”融入电商下乡,最大化交易收益。沁县政府与汾酒集团在共建原粮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将“大数据”融入电商下乡活动中、将农产品信息流向“数据化”,使得每笔农产品交易都可数据化,每处扶贫情况都可追溯化,政府通过数据分析,从而掌握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具体扶贫效果,出现偏差,立即纠偏。此外,大数据分析可让农户及时掌握全国各地粮食价格,熟悉粮食价格波动情况,保障农民粮食买卖收益最大化,从而做到精准扶贫。

5.增强消费者体验感,达到双向提升。当前,体验经济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提出展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孕育着消费方式及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是汾酒集团精心打造的汾酒原生态品质体验第一场景,是拉近消费者与汾酒之间距离的高效桥梁。通过组织“消费者走进汾酒原粮基地”等活动,让消费者切身见证汾酒原粮从播种、发芽、开花、结穗全过程质量管控,增强消费者对汾酒品牌的认同感,增强品牌黏性;通过将原粮基地与区域内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相结合,当地已逐步发展成集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现代农村旅游产业,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经济发展双向提升。

6.贯彻绿色共享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沁县汾酒原粮扶贫种植基地所发展的农业循环生态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核心,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典型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汾酒原粮种植:成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原粮种植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并以“保护价”收购方式保证农户利益;肉牛养殖:成立“山西沁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酒糟进行喂养,形成“牛犊由养殖户繁育、公司收购后统一育肥”模式,并带动周边青贮制作、干草加工、肉牛宰杀、肉制品加工等相关产业;有机肥生产:委托“山西沁县海洲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生产,不仅能够大幅改善汾酒高粱基地土壤肥力,为发展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提供条件,而且高效力有机肥潜大的市场容量能够增加农户收入。

7.着力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沁县政府选择43个贫困村共9614户、47560人,高粱种植面积10万亩,人均年种植高粱2.1亩,人均增收2250元。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积极性,经评议公示审核,选择9614户将政府5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虚拟成9614股,1户1股,每股5200元,成立由43个贫困村组成的合作社。合作社与汾酒原粮公司进行对接,统一按照汾酒标准进行基地管理,统一结算,合作社将每年全部收益约1亿元以现金方式进行分配。分配按两次进行,第一次分配给43个村内拥有收益权的9614户贫困人口;第二次分配给43个村外无劳动能力的2110名贫困人口现金补贴。另外,肉牛养殖场一方面牛犊落户繁育,每年均1000头,按人均一头计算,可解决1000人就业;养殖场成牛育肥大约可以为150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按照每一就业人口可抚养2名家庭成员计算,可以实现300人就业。

五、结语

新型经济视角下的农村产业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模式经验。但该扶贫模式的推广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当地政府及决策者需有发展新型经济的战略眼光和思维,并为引入新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制度、平台支持;二是需充分发挥农村产业扶贫公司运用新型经济带动扶贫区域农户脱贫及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示范引领效应;三是需建立有效的利益共享运行机制,保障扶贫利益成果惠及多方主体。

猜你喜欢
原粮沁县汾酒
沁县:用好“金钥匙”凝聚“动力源”
支部建设(2023年10期)2023-09-22 22:29:39
书画名家与汾酒
名作欣赏(2023年8期)2023-03-15 14:53:58
汾酒老作坊
支部建设(2021年35期)2022-01-15 02:07:26
汾酒
今日农业(2021年18期)2021-10-14 08:53:14
2019年6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19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19年2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厚重的沁县文化
文史月刊(2018年2期)2018-03-31 11:31:24
一瓶汾酒是山河
中国三峡(2016年5期)2017-01-15 13:58:57